第715頁
恰好小春紅想哄孩子,隋玉把小花交給她,她囑咐說:「小花要是哭了,你把她交給阿水或是花妞和阿羌。」
「好嘞。對了,主子,柳芽兒也生了吧?」
「生了,去年年底生的,也是個小姑娘,比小花大兩三個月,殷婆過去照顧孩子了。」隋玉說,她跟小花揮揮手,過去找隋良。
隋良在桑樹下摘桑果,隋玉朝他揮手,說:「你神秘兮兮地搗鼓了兩三個月,讓我看看你搗鼓出了什麼寶貝?」
「姐,你怎麼知道我是想說這個事?」
「你在我眼皮子底下躥,一抬腳我就知道你要朝哪個方向走,有什麼事能瞞得了我?更何況你的心思都寫在臉上,我哪有不知道的。」
姐弟倆一前一後走進第十進客舍,從西往東數第七間房,隋玉一走近就聞到了桐油味。
隋良腳步輕快地先一步推開門,霞光映照進去,屋裡一下子亮堂起來,跟門正對的木桌上擺滿了立起來的蠶繭,屋裡濃郁的桐油味熏得人眼睛疼。
隋良戴上牛皮手套,他拿兩個蠶繭在手裡搓,隋玉環視一周,她垂眸靜靜地等著。
忽然,一簇火苗從隋良的手心飆起,他激動地攤開手給隋玉看,「姐,你看,以後商隊再出門就不用帶木樁子保存火種了。」
火苗稍縱即逝,隋玉感覺味道不對勁,她拿起一個蠶繭看,果然,蠶繭外面裹的有棉絨。
「給我介紹介紹?」她說。
隋良另拿一個蠶繭給她,說:「這是沒纏棉絨的繭,我先浸泡了桐油,反覆七遍,蠶繭定型後,我把混著蜂蠟、桐油和豬油的熱油倒進去。我試了六十三次,終於找出合適的比例,蜂蠟跟桐油和豬油融合變冷後,這個油會凝固。」
隋玉捏了捏蠶繭,質感偏軟,裡面的東西像是膠,跟蠶絲纏繞在一起,捏不爛也倒不出來。
說著,隋良又拿來一個帶棉線的蠶繭,他捏著兩個纏棉絨的空蠶繭輕搓,搓到第七下,蠶繭上冒起小火苗,浸了桐油的棉線在火苗上燎一下,一星黃豆大小的火苗徐徐燃燒。
蠶繭里凝固的油蠟在火苗的炙烤下微微融化,蠶繭燃燒,倏而,火苗陡然拔高,蠶絲燒盡,蜂蠟快速融化,蠟油滴落在牛皮手套上,硬實的牛皮燒出焦臭味。
「商隊出行的時候帶上這個,哪怕在山裡遇到濕柴,多丟幾個蠶繭也能把火燒起來。不過這個不重要,棉絨浸泡桐油後,再加上蠶絲,多搓幾下就起火了。」隋良興致勃勃地炫耀,「姐,以後你的貨棧還可以賣這個。」
隋玉朝他比個大拇指,「厲害,有巧思,怎麼想到這個法子的?」
「我煮蠶繭剝絲的時候,有個蠶繭掉下去了,恰巧灶洞裡的火飆出來燎到蠶繭,我以為這個蠶繭要不成了,卻不想撿起來一看,蠶繭上就一個黑印,根本沒有燒毀。之後我用火鉗夾著蠶繭在火上燒,燒著了再拿出來,一拿出來,兩息的功夫,火就滅了。我不信邪,之後裁一塊帛布用火燒,火苗一挪走,燃燒的帛布就熄滅了。姐,蠶絲竟然耐火。」隋良到現在還很驚訝,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麼蠶絲比麻和棉耐火。
隋玉耐心地傾聽他的雀躍和疑惑,講述的過程中他的眼睛頗有神采,他很喜歡這個探索的過程。
「之後我把蠶繭和帛布浸泡桐油再燒,這下能燒毀了。我就瞎琢磨,用棉絨再纏在蠶繭上,棉絨燒沒了,蠶繭還在。幾番試驗後,我把纏了棉絨的蠶繭泡過桐油再拿出去曬,曬乾了往回收的時候,我發現筐里的蠶繭冒煙了。」隋良語調拔高,神色激動。
「你就此來了靈感,想用蠶繭和棉絨做打火石。」隋玉接上他的話。
隋良點頭,「我之前帶著商隊進關,商隊帶著木樁子保存火種挺麻煩的,一個不留神,火炭就滅了。比如洪池嶺上的風又冷又濕,秦嶺里露水重潮氣大,想在這兩個地方鑽木生火能把人的手掌心搓破皮。」
「好靈巧的心思。」隋玉贊一句,「我就說吧,跟著商隊出門走一走肯定是有用的。」
隋良贊同這話,站山看山,山山不同,逢水看水,水水不相逢,夫子教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自出門走一遭體驗深刻。
隋玉捻著蠶繭問:「只能用蠶繭嗎?還能不能用其他的東西?比如麻布或是棉布?」
隋良從旁邊一個筐里拿出一把布卷,棉布、棉絨、麻布、綢緞都浸泡了桐油,他拿著兩個棉布卷相互搓,又讓她拿麻布卷相互搓。
隋玉搓了五六十下,麻布卷上還是沒有火星冒出,她放棄了,說:「麻布不能替代蠶繭?」
「好像是的,麻布和棉布浸泡了桐油之後,三五天之內能搓出火,日子再久點,這些布卷好像跟上潮了一樣,搓不出火了。」隋良也停下動作。
隋玉瞬間明白了,是桐油揮發了。
「這種沒有灌蠟油的空蠶繭不論放多少天都能搓出火?」她問。
「也不是,頂多一個月吧。」隋良不確定,「可能跟纏的棉絨多少有關係。」
他一手捏個綢緞卷,一手捏著空蠶繭,說:「人的手藝比不上蠶,蠶繭比綢緞和帛布可緊實多了。」
隋玉看著桌上擺的蠶繭,還有布滿煙燻火燎印子的牛皮手套,心想這次的實驗隋良是真正投入進去了。
「還要繼續琢磨下去嗎?蜂蠟有替代的東西嗎?敦煌的蠶繭不多,但棉花不少,棉花能不能替代蠶繭?比如棉絨混著油或是炭灰什麼的儲存在竹筒里,可以像木樁子一樣保存火種,拿出來吹口氣就能用。」隋玉循循善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好嘞。對了,主子,柳芽兒也生了吧?」
「生了,去年年底生的,也是個小姑娘,比小花大兩三個月,殷婆過去照顧孩子了。」隋玉說,她跟小花揮揮手,過去找隋良。
隋良在桑樹下摘桑果,隋玉朝他揮手,說:「你神秘兮兮地搗鼓了兩三個月,讓我看看你搗鼓出了什麼寶貝?」
「姐,你怎麼知道我是想說這個事?」
「你在我眼皮子底下躥,一抬腳我就知道你要朝哪個方向走,有什麼事能瞞得了我?更何況你的心思都寫在臉上,我哪有不知道的。」
姐弟倆一前一後走進第十進客舍,從西往東數第七間房,隋玉一走近就聞到了桐油味。
隋良腳步輕快地先一步推開門,霞光映照進去,屋裡一下子亮堂起來,跟門正對的木桌上擺滿了立起來的蠶繭,屋裡濃郁的桐油味熏得人眼睛疼。
隋良戴上牛皮手套,他拿兩個蠶繭在手裡搓,隋玉環視一周,她垂眸靜靜地等著。
忽然,一簇火苗從隋良的手心飆起,他激動地攤開手給隋玉看,「姐,你看,以後商隊再出門就不用帶木樁子保存火種了。」
火苗稍縱即逝,隋玉感覺味道不對勁,她拿起一個蠶繭看,果然,蠶繭外面裹的有棉絨。
「給我介紹介紹?」她說。
隋良另拿一個蠶繭給她,說:「這是沒纏棉絨的繭,我先浸泡了桐油,反覆七遍,蠶繭定型後,我把混著蜂蠟、桐油和豬油的熱油倒進去。我試了六十三次,終於找出合適的比例,蜂蠟跟桐油和豬油融合變冷後,這個油會凝固。」
隋玉捏了捏蠶繭,質感偏軟,裡面的東西像是膠,跟蠶絲纏繞在一起,捏不爛也倒不出來。
說著,隋良又拿來一個帶棉線的蠶繭,他捏著兩個纏棉絨的空蠶繭輕搓,搓到第七下,蠶繭上冒起小火苗,浸了桐油的棉線在火苗上燎一下,一星黃豆大小的火苗徐徐燃燒。
蠶繭里凝固的油蠟在火苗的炙烤下微微融化,蠶繭燃燒,倏而,火苗陡然拔高,蠶絲燒盡,蜂蠟快速融化,蠟油滴落在牛皮手套上,硬實的牛皮燒出焦臭味。
「商隊出行的時候帶上這個,哪怕在山裡遇到濕柴,多丟幾個蠶繭也能把火燒起來。不過這個不重要,棉絨浸泡桐油後,再加上蠶絲,多搓幾下就起火了。」隋良興致勃勃地炫耀,「姐,以後你的貨棧還可以賣這個。」
隋玉朝他比個大拇指,「厲害,有巧思,怎麼想到這個法子的?」
「我煮蠶繭剝絲的時候,有個蠶繭掉下去了,恰巧灶洞裡的火飆出來燎到蠶繭,我以為這個蠶繭要不成了,卻不想撿起來一看,蠶繭上就一個黑印,根本沒有燒毀。之後我用火鉗夾著蠶繭在火上燒,燒著了再拿出來,一拿出來,兩息的功夫,火就滅了。我不信邪,之後裁一塊帛布用火燒,火苗一挪走,燃燒的帛布就熄滅了。姐,蠶絲竟然耐火。」隋良到現在還很驚訝,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麼蠶絲比麻和棉耐火。
隋玉耐心地傾聽他的雀躍和疑惑,講述的過程中他的眼睛頗有神采,他很喜歡這個探索的過程。
「之後我把蠶繭和帛布浸泡桐油再燒,這下能燒毀了。我就瞎琢磨,用棉絨再纏在蠶繭上,棉絨燒沒了,蠶繭還在。幾番試驗後,我把纏了棉絨的蠶繭泡過桐油再拿出去曬,曬乾了往回收的時候,我發現筐里的蠶繭冒煙了。」隋良語調拔高,神色激動。
「你就此來了靈感,想用蠶繭和棉絨做打火石。」隋玉接上他的話。
隋良點頭,「我之前帶著商隊進關,商隊帶著木樁子保存火種挺麻煩的,一個不留神,火炭就滅了。比如洪池嶺上的風又冷又濕,秦嶺里露水重潮氣大,想在這兩個地方鑽木生火能把人的手掌心搓破皮。」
「好靈巧的心思。」隋玉贊一句,「我就說吧,跟著商隊出門走一走肯定是有用的。」
隋良贊同這話,站山看山,山山不同,逢水看水,水水不相逢,夫子教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自出門走一遭體驗深刻。
隋玉捻著蠶繭問:「只能用蠶繭嗎?還能不能用其他的東西?比如麻布或是棉布?」
隋良從旁邊一個筐里拿出一把布卷,棉布、棉絨、麻布、綢緞都浸泡了桐油,他拿著兩個棉布卷相互搓,又讓她拿麻布卷相互搓。
隋玉搓了五六十下,麻布卷上還是沒有火星冒出,她放棄了,說:「麻布不能替代蠶繭?」
「好像是的,麻布和棉布浸泡了桐油之後,三五天之內能搓出火,日子再久點,這些布卷好像跟上潮了一樣,搓不出火了。」隋良也停下動作。
隋玉瞬間明白了,是桐油揮發了。
「這種沒有灌蠟油的空蠶繭不論放多少天都能搓出火?」她問。
「也不是,頂多一個月吧。」隋良不確定,「可能跟纏的棉絨多少有關係。」
他一手捏個綢緞卷,一手捏著空蠶繭,說:「人的手藝比不上蠶,蠶繭比綢緞和帛布可緊實多了。」
隋玉看著桌上擺的蠶繭,還有布滿煙燻火燎印子的牛皮手套,心想這次的實驗隋良是真正投入進去了。
「還要繼續琢磨下去嗎?蜂蠟有替代的東西嗎?敦煌的蠶繭不多,但棉花不少,棉花能不能替代蠶繭?比如棉絨混著油或是炭灰什麼的儲存在竹筒里,可以像木樁子一樣保存火種,拿出來吹口氣就能用。」隋玉循循善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