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原來他打得是個主意。嚴況沒應聲只巋然不動,而韓紹真則繼續上奏道:「燁王散播謠言,製造恐慌,羅織罪名對江湖人士多加迫害!此其罪六也!」
一旁被夫人攙扶著的梁國公此刻聞言忍不住開口:「大力招安清繳武林門派,那是……」
梁國公面帶疑惑,望了一眼韓紹真還是選擇欲言又止。而韓紹真卻直言不諱道:「不錯,正如梁國公所言,當年是先皇為防出現前朝割據亂局,下旨對武林人士進行招安收編,並將此事大多交由燁三王主理。」言語間韓紹真環顧四周,感慨道:「今日在場各位大多為世家出身的文官和貴族之後,不知當年江湖上是何等的腥風血雨……」
皇帝眉心微動,似乎也有些好奇。韓紹真心領神會,再度從袖中抽出一本奏摺遞交給何宮監,同時道:「當時的武林人士江湖門派多有歸順之意,便是有不願入朝為官的也並無反意……然而燁王卻意圖暗中培養勢力,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便是無辜之人,但凡不願為他所用,皆慘遭屠戮甚至滅門……老臣這些年來四處派人探訪,這本冊子裡有當年慘遭迫害的江湖門派與俠士名錄,還有倖存者筆錄與當年親歷此事官員的口供。」
唐驚弦不願說出的幕後主使,也是他認定難以撼動之人。
抱著孩子的程如一心中感慨,思緒不由波動。心說當年蒼山暮雪谷慘案歷歷在目,唐驚弦情願此仇隨此身四散荒野,也不願唐渺他們知情後憤而復仇卻反斷送了這些鮮活性命。
可自己這個糊塗的大舅舅怕是想不到,天道有常人為助力,他們終究還是成事了,借力也罷,可終究是推倒了曾經以為難以撼動的大山。
山倒海平,撥雲散影,得見天日郎朗。
「皇叔,你罔顧皇明,以權謀私,殘害人命無數,其間條條都是死罪。」皇帝緩緩合上受難者名錄,情緒晦暗不明的看向三王爺。
而在一旁聽著韓紹真細數自己條條大罪的三王爺卻也不慌張,見嚴況不理會自己,只無謂笑道:「喔,還有什麼罪,一併說來於本王聽聽?」
見人這般輕狂模樣,韓紹真面上少有的生出憤恨神色,隨即繼續道:「豢養死士,私屯鐵器操練兵馬,罪七也。前朝餘孽金玉鸞殘害我大楚百姓,更謀害朝廷命官齊州前知府沈念,燁王身為臣子不拿其罪過反與其勾結包庇,其罪八也!」
連數兩條大罪,不待三王爺反應,韓紹真話鋒一頓,又從袖中摸出封信箋呈交給何宮監:「燁王楊承胤,為斂私財勾結楓州知府賈川及同知羅少楓行販賣菜人之事……整個楓州地界的孤兒寡母街頭閒漢,凡是無家無業之人,儘是他眼中可以拿來販賣的牲口!」
眾人聞言盡皆面色驚駭,更有嬌生慣養的貴族聞言直接嚇得面色鐵青站都站不穩。程如一回想當初楓州府衙里暗藏的地獄景象,至今仍覺心驚肉跳,羅少楓絕望的面目還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然而罪魁禍首三王爺卻還在冷笑,嚴況見狀直接一腳踢在他膝彎上壓著人肩膀強迫他跪了下去。
三王爺還想掙扎,只聽韓紹真高聲道:「皇親殺人販肉以圖私利,實令人神共憤!此其罪九也!」
「彼時案發,賈川因惹眾怒死於問罪之前,羅少楓畏罪自盡此案不了了之。前宰輔何彥舟因曾參與菜人販賣一事而良心不安,他服毒自盡前留有手書一封,將此事從頭到尾前因後果盡數闡明……」
此事皇帝卻是完全不知,他先是神色驚異眉心緊鎖,在展開信箋的一瞬間指節竟不由捏緊直至泛白。
「何相公他,他可是朕的啟蒙恩師……」皇帝低語喃喃又自嘲般輕笑,看著信箋上熟悉字跡,再去看那字句間駭人真相,皇帝竟覺自己身下皇位熾熱如燒紅鐵板,燙得他險些坐不住。
「陛下,何彥舟泣血陳情呈上真相,隨後畏罪自盡,只為給家人求一個恩典,望陛下開恩,不要株連何家。」韓紹真說罷正準備道出楊承胤最後一項大罪,豈料皇帝卻捏著信箋緩緩起身道:「韓卿,這第十罪,朕來說吧。」
皇帝一展衣袖望著被迫跪下的三王爺道:「燁王楊承胤,因當年宮變記恨先皇,多年來惑上亂政敗壞先帝賢明,於朕登基後變本加厲,常年勾結太醫院為朕名為調理身體實則暗中毒害,意圖損朕體魄,又私養兵馬掌勾結前朝與江湖賊子,一直意在皇位,而今勾結袁善其發動宮變,好在朕承蒙天恩庇佑,早識其陰謀,彼時朕年少力弱,韜光養晦直至今日。」
「楊承胤身負死罪數條,並謀逆大罪……」
「當以極刑處置。」
皇帝的聲線輕飄飄又清晰無比,不夾雜一絲情緒。而三王爺費力抬起頭來,略帶驚訝直視他道:「楊元乾,你這個黃毛小兒……你居然不像你爹……」
「你居然……不是個蠢貨莽夫。」
楊元乾卻驟然面露一絲憐憫與諷刺道:「但是三皇叔,朕不會殺你。」
眾人聞言一片譁然,嚴況最先按耐不住捏緊雙拳道:「陛下三思。」
韓紹真也高聲道:「陛下!楊承胤所犯之罪駭人聽聞,不殺不足以正法令,震天下啊!」
一直候在殿上盔甲滿是血痕的杜海也不由道:「陛下顧念親情,但楊承胤所犯之罪不殺恐難以服眾啊!望陛下三思!」
朝臣也一片附和:「望陛下三思!」
一旁被夫人攙扶著的梁國公此刻聞言忍不住開口:「大力招安清繳武林門派,那是……」
梁國公面帶疑惑,望了一眼韓紹真還是選擇欲言又止。而韓紹真卻直言不諱道:「不錯,正如梁國公所言,當年是先皇為防出現前朝割據亂局,下旨對武林人士進行招安收編,並將此事大多交由燁三王主理。」言語間韓紹真環顧四周,感慨道:「今日在場各位大多為世家出身的文官和貴族之後,不知當年江湖上是何等的腥風血雨……」
皇帝眉心微動,似乎也有些好奇。韓紹真心領神會,再度從袖中抽出一本奏摺遞交給何宮監,同時道:「當時的武林人士江湖門派多有歸順之意,便是有不願入朝為官的也並無反意……然而燁王卻意圖暗中培養勢力,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便是無辜之人,但凡不願為他所用,皆慘遭屠戮甚至滅門……老臣這些年來四處派人探訪,這本冊子裡有當年慘遭迫害的江湖門派與俠士名錄,還有倖存者筆錄與當年親歷此事官員的口供。」
唐驚弦不願說出的幕後主使,也是他認定難以撼動之人。
抱著孩子的程如一心中感慨,思緒不由波動。心說當年蒼山暮雪谷慘案歷歷在目,唐驚弦情願此仇隨此身四散荒野,也不願唐渺他們知情後憤而復仇卻反斷送了這些鮮活性命。
可自己這個糊塗的大舅舅怕是想不到,天道有常人為助力,他們終究還是成事了,借力也罷,可終究是推倒了曾經以為難以撼動的大山。
山倒海平,撥雲散影,得見天日郎朗。
「皇叔,你罔顧皇明,以權謀私,殘害人命無數,其間條條都是死罪。」皇帝緩緩合上受難者名錄,情緒晦暗不明的看向三王爺。
而在一旁聽著韓紹真細數自己條條大罪的三王爺卻也不慌張,見嚴況不理會自己,只無謂笑道:「喔,還有什麼罪,一併說來於本王聽聽?」
見人這般輕狂模樣,韓紹真面上少有的生出憤恨神色,隨即繼續道:「豢養死士,私屯鐵器操練兵馬,罪七也。前朝餘孽金玉鸞殘害我大楚百姓,更謀害朝廷命官齊州前知府沈念,燁王身為臣子不拿其罪過反與其勾結包庇,其罪八也!」
連數兩條大罪,不待三王爺反應,韓紹真話鋒一頓,又從袖中摸出封信箋呈交給何宮監:「燁王楊承胤,為斂私財勾結楓州知府賈川及同知羅少楓行販賣菜人之事……整個楓州地界的孤兒寡母街頭閒漢,凡是無家無業之人,儘是他眼中可以拿來販賣的牲口!」
眾人聞言盡皆面色驚駭,更有嬌生慣養的貴族聞言直接嚇得面色鐵青站都站不穩。程如一回想當初楓州府衙里暗藏的地獄景象,至今仍覺心驚肉跳,羅少楓絕望的面目還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然而罪魁禍首三王爺卻還在冷笑,嚴況見狀直接一腳踢在他膝彎上壓著人肩膀強迫他跪了下去。
三王爺還想掙扎,只聽韓紹真高聲道:「皇親殺人販肉以圖私利,實令人神共憤!此其罪九也!」
「彼時案發,賈川因惹眾怒死於問罪之前,羅少楓畏罪自盡此案不了了之。前宰輔何彥舟因曾參與菜人販賣一事而良心不安,他服毒自盡前留有手書一封,將此事從頭到尾前因後果盡數闡明……」
此事皇帝卻是完全不知,他先是神色驚異眉心緊鎖,在展開信箋的一瞬間指節竟不由捏緊直至泛白。
「何相公他,他可是朕的啟蒙恩師……」皇帝低語喃喃又自嘲般輕笑,看著信箋上熟悉字跡,再去看那字句間駭人真相,皇帝竟覺自己身下皇位熾熱如燒紅鐵板,燙得他險些坐不住。
「陛下,何彥舟泣血陳情呈上真相,隨後畏罪自盡,只為給家人求一個恩典,望陛下開恩,不要株連何家。」韓紹真說罷正準備道出楊承胤最後一項大罪,豈料皇帝卻捏著信箋緩緩起身道:「韓卿,這第十罪,朕來說吧。」
皇帝一展衣袖望著被迫跪下的三王爺道:「燁王楊承胤,因當年宮變記恨先皇,多年來惑上亂政敗壞先帝賢明,於朕登基後變本加厲,常年勾結太醫院為朕名為調理身體實則暗中毒害,意圖損朕體魄,又私養兵馬掌勾結前朝與江湖賊子,一直意在皇位,而今勾結袁善其發動宮變,好在朕承蒙天恩庇佑,早識其陰謀,彼時朕年少力弱,韜光養晦直至今日。」
「楊承胤身負死罪數條,並謀逆大罪……」
「當以極刑處置。」
皇帝的聲線輕飄飄又清晰無比,不夾雜一絲情緒。而三王爺費力抬起頭來,略帶驚訝直視他道:「楊元乾,你這個黃毛小兒……你居然不像你爹……」
「你居然……不是個蠢貨莽夫。」
楊元乾卻驟然面露一絲憐憫與諷刺道:「但是三皇叔,朕不會殺你。」
眾人聞言一片譁然,嚴況最先按耐不住捏緊雙拳道:「陛下三思。」
韓紹真也高聲道:「陛下!楊承胤所犯之罪駭人聽聞,不殺不足以正法令,震天下啊!」
一直候在殿上盔甲滿是血痕的杜海也不由道:「陛下顧念親情,但楊承胤所犯之罪不殺恐難以服眾啊!望陛下三思!」
朝臣也一片附和:「望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