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三王爺發問間,袁善其的屍首已被侍衛挪了下去,野心不甘怨恨盡皆消散,只余高台下一方刺目血跡,蜿蜒至台階下方積成一灘血窪,容青望著那道血痕悠悠嘆了口氣,面上並無興奮神色更無半分悲慟,反倒是皇后眼底掠過一絲不忍,卻也僅僅只是心有不忍罷了。
「譚氏終究是名正言順的皇后,縱德行有失,卻並未助紂為虐到底。」嚴況向皇后那方忘了一眼,沉思片刻後不卑不亢道:「殿下最該清楚,皇室動殺恐留暴戾惡名。還是留下性命只廢去後位,置於道觀靜修為上。」
嚴況提及「道觀」二字時,原本神色木然的皇后眼底竟頓生光彩,一旁的容青未曾捕捉到這層情緒,只俯身低聲寬慰道:「皇后娘娘別放在心上,他也就是那麼說說……」
嚴況說辭頗有話外之音,三王爺正沉眸思索,一旁的梁國公終究是年歲大了,理不清眼下形式直言道:「三殿下,皇后終究是皇后啊!就算她與袁善其挾子意圖謀反,那也要陛下發落……怎能你說殺就殺?」說著,梁國公又指著嚴況蹙眉不悅道:「這小侍衛又是何人?怎可如此大膽置喙國事?!」
此時有官員湊上來對梁國公解釋道:「國公爺,那是鎮撫司指揮使嚴況。」
另一人又道:「但聽說他早半年就辭官離京了,只是陛下壓著辭呈……」
「什麼聽說!」另一人打岔道:「就是真的!都推測他是被仇家尋仇殺了,這怎的忽然就冒出來了。」
「嚴況啊……就是個心狠手辣的瘋子?」
「一個早離朝堂生死不明的瘋子……」
「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啊?」
身側議論紛紛嚴況始終不為所動,三王爺的眼神里也多了幾分陰鷙,梁國公卻被周遭人拱了火,不由大怒道:「你一個小小的指揮使還不退下!陛下究竟在哪裡!臣等要見陛下!」
眼看著有梁國公這等輩分高的老臣撐腰,在場之人除卻袁善其手下的官員都跟著呼應。眼見台下人群再度陷入躁動,三王爺眯起眼來掩蓋眸底殺意,嘴角卻笑意淡淡猛地一抬手——
侍衛立即一擁而上,梁國公和呼聲最大的幾名官員頓時被一同押下!而外圍侍衛掌中鐵器乍然出鞘,寒光熠熠映照人心不安,眾臣與貴族頓時噤聲,大多還都維持著鎮定與體面,只有少數幾人嚇得慌了神。
三王爺卻並未繼續發號施令。他回身挪動,一步一步踏上高台再徑直走向大廳正中那專屬天子的座椅,見此驚人一幕,台下眾人包括梁國公在內都頓覺恍然大悟,梁國公更是憤慨不已道:「楊承胤,你!」
然而就在三王爺走近寶座,眾人都以為下一刻他就要坐上龍椅的時候,他卻停住了腳步,回身道:「過來吧。」
三王爺這話是對著嚴況說的,而嚴況也應聲收劍入鞘走向高台。就在眾人都一頭霧水時,三王爺卻忽地笑了起來,從身後暗衛手中接過一件龍袍,驟然抖開……
而後披在了嚴況的身上。
不到半個時辰,這些平日裡見多識廣的朝臣貴族先從驚懼到頓悟,再到現如今的迷茫錯愕。
只見大楚的三王爺,竟雙膝一屈朝著一個三品的指揮使行了叩拜大禮,口中高呼著:「拜見吾皇!」
而嚴況並未應聲,而是伸手將他扶起。眼前這一幕對於台下眾臣而言,是既驚悚又荒唐……但生死攸關誰都不敢輕易吭聲站隊,唯有那上了年歲也有些上了頭的梁國公還在掙扎著吼道:「楊承胤!你是不是瘋了!你身為楊家人卻要將自家的江山拱手讓人?!讓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你是不是瘋了!放開!誰敢動老夫!」
「放肆!」原本一直神秘兮兮的三王爺忽地面生厲色,眼底情緒清晰無比,聲音洪亮訓斥道:「你膽敢對新皇不敬!」
「什麼新皇!」梁國公仍不服氣,一旁的侍衛正要去堵他的嘴卻被三王爺抬手制止,梁國公見狀便更加肆無忌憚道:「你瘋了!你趁著陛下病重作亂自己要謀奪皇位便也罷了,可此人是誰!他憑什麼坐我楊家的江山!老夫不服,你便是殺了老夫,老夫也不認!」
國公夫人在一旁急得直哭,三王爺卻笑道:「皇位?本王德行庸劣,如何擔當得起如此大任?叔公還真是抬舉我了。」
說著,三王爺緩聲作勢道:「陛下病重,時日無多,袁善其與皇后故而勾結,殺母奪子欲扶幼帝上位,行牝雞司晨之事,把持我大楚江山。本王早有察覺,又如何能放任他犯上作亂?而今宮闈之亂已平,更需德行貴重之人繼承皇位。」
至此,三王爺再度話鋒一轉望向梁國公道:「叔公稍安勿躁,若論德行,先太子如何?」
「你,你這是……」一聞「先太子」三字,梁國公滿腔怒火怒罵頓時噎在喉頭,是半個字也吐不出了。
情勢再度反轉,梁國公一眾臣子再度陷入思緒風暴。先太子這三字是忌諱,是被先帝嚴令史官抹殺的存在,有些年輕的女眷官員甚至未曾聽聞過這個稱呼,但對於梁國公等一眾老臣,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大楚立國十年,二皇子血洗東宮,逼得開國皇帝禪位,得以繼承大統。
二皇子,便是先皇,是當今聖上的父君,亦是三王爺的親手足。先皇雖得位不正,但繼位後勵精圖治,倒也是個聖君明主,只是一旦提及「先太子」便是觸犯他的逆鱗,他殘忍嗜殺的一面也隨之暴露無遺,故而這幾十載哪怕是坊間閒談也不大有人敢提及此事,更遑論是在這鎏金鑲珠的大殿之上。
「譚氏終究是名正言順的皇后,縱德行有失,卻並未助紂為虐到底。」嚴況向皇后那方忘了一眼,沉思片刻後不卑不亢道:「殿下最該清楚,皇室動殺恐留暴戾惡名。還是留下性命只廢去後位,置於道觀靜修為上。」
嚴況提及「道觀」二字時,原本神色木然的皇后眼底竟頓生光彩,一旁的容青未曾捕捉到這層情緒,只俯身低聲寬慰道:「皇后娘娘別放在心上,他也就是那麼說說……」
嚴況說辭頗有話外之音,三王爺正沉眸思索,一旁的梁國公終究是年歲大了,理不清眼下形式直言道:「三殿下,皇后終究是皇后啊!就算她與袁善其挾子意圖謀反,那也要陛下發落……怎能你說殺就殺?」說著,梁國公又指著嚴況蹙眉不悅道:「這小侍衛又是何人?怎可如此大膽置喙國事?!」
此時有官員湊上來對梁國公解釋道:「國公爺,那是鎮撫司指揮使嚴況。」
另一人又道:「但聽說他早半年就辭官離京了,只是陛下壓著辭呈……」
「什麼聽說!」另一人打岔道:「就是真的!都推測他是被仇家尋仇殺了,這怎的忽然就冒出來了。」
「嚴況啊……就是個心狠手辣的瘋子?」
「一個早離朝堂生死不明的瘋子……」
「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啊?」
身側議論紛紛嚴況始終不為所動,三王爺的眼神里也多了幾分陰鷙,梁國公卻被周遭人拱了火,不由大怒道:「你一個小小的指揮使還不退下!陛下究竟在哪裡!臣等要見陛下!」
眼看著有梁國公這等輩分高的老臣撐腰,在場之人除卻袁善其手下的官員都跟著呼應。眼見台下人群再度陷入躁動,三王爺眯起眼來掩蓋眸底殺意,嘴角卻笑意淡淡猛地一抬手——
侍衛立即一擁而上,梁國公和呼聲最大的幾名官員頓時被一同押下!而外圍侍衛掌中鐵器乍然出鞘,寒光熠熠映照人心不安,眾臣與貴族頓時噤聲,大多還都維持著鎮定與體面,只有少數幾人嚇得慌了神。
三王爺卻並未繼續發號施令。他回身挪動,一步一步踏上高台再徑直走向大廳正中那專屬天子的座椅,見此驚人一幕,台下眾人包括梁國公在內都頓覺恍然大悟,梁國公更是憤慨不已道:「楊承胤,你!」
然而就在三王爺走近寶座,眾人都以為下一刻他就要坐上龍椅的時候,他卻停住了腳步,回身道:「過來吧。」
三王爺這話是對著嚴況說的,而嚴況也應聲收劍入鞘走向高台。就在眾人都一頭霧水時,三王爺卻忽地笑了起來,從身後暗衛手中接過一件龍袍,驟然抖開……
而後披在了嚴況的身上。
不到半個時辰,這些平日裡見多識廣的朝臣貴族先從驚懼到頓悟,再到現如今的迷茫錯愕。
只見大楚的三王爺,竟雙膝一屈朝著一個三品的指揮使行了叩拜大禮,口中高呼著:「拜見吾皇!」
而嚴況並未應聲,而是伸手將他扶起。眼前這一幕對於台下眾臣而言,是既驚悚又荒唐……但生死攸關誰都不敢輕易吭聲站隊,唯有那上了年歲也有些上了頭的梁國公還在掙扎著吼道:「楊承胤!你是不是瘋了!你身為楊家人卻要將自家的江山拱手讓人?!讓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你是不是瘋了!放開!誰敢動老夫!」
「放肆!」原本一直神秘兮兮的三王爺忽地面生厲色,眼底情緒清晰無比,聲音洪亮訓斥道:「你膽敢對新皇不敬!」
「什麼新皇!」梁國公仍不服氣,一旁的侍衛正要去堵他的嘴卻被三王爺抬手制止,梁國公見狀便更加肆無忌憚道:「你瘋了!你趁著陛下病重作亂自己要謀奪皇位便也罷了,可此人是誰!他憑什麼坐我楊家的江山!老夫不服,你便是殺了老夫,老夫也不認!」
國公夫人在一旁急得直哭,三王爺卻笑道:「皇位?本王德行庸劣,如何擔當得起如此大任?叔公還真是抬舉我了。」
說著,三王爺緩聲作勢道:「陛下病重,時日無多,袁善其與皇后故而勾結,殺母奪子欲扶幼帝上位,行牝雞司晨之事,把持我大楚江山。本王早有察覺,又如何能放任他犯上作亂?而今宮闈之亂已平,更需德行貴重之人繼承皇位。」
至此,三王爺再度話鋒一轉望向梁國公道:「叔公稍安勿躁,若論德行,先太子如何?」
「你,你這是……」一聞「先太子」三字,梁國公滿腔怒火怒罵頓時噎在喉頭,是半個字也吐不出了。
情勢再度反轉,梁國公一眾臣子再度陷入思緒風暴。先太子這三字是忌諱,是被先帝嚴令史官抹殺的存在,有些年輕的女眷官員甚至未曾聽聞過這個稱呼,但對於梁國公等一眾老臣,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大楚立國十年,二皇子血洗東宮,逼得開國皇帝禪位,得以繼承大統。
二皇子,便是先皇,是當今聖上的父君,亦是三王爺的親手足。先皇雖得位不正,但繼位後勵精圖治,倒也是個聖君明主,只是一旦提及「先太子」便是觸犯他的逆鱗,他殘忍嗜殺的一面也隨之暴露無遺,故而這幾十載哪怕是坊間閒談也不大有人敢提及此事,更遑論是在這鎏金鑲珠的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