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夜,整個東廣郡十來萬兵馬混戰,到了後面戰火延綿,不少士卒更是發展到搶劫、殺人、放火,再之後趁亂逃遁。

  這些士卒本就不是什麼精銳部隊,甚至許多士卒連發生了什麼都不知道,只將這場混亂當成了一場發泄的狂歡會。

  這一晚,太多人死去。

  天明,仲平中箭而死,吳碩僥倖活下來卻發現士卒除開戰死之外,許多趁亂劫掠之後早已潰逃。

  十來萬兵馬,如今收攏起來竟然只剩下三萬多人,整個東廣郡更是一片哭號混亂。

  劉文集也死在亂兵之中。

  吳碩一屁股坐在地上,他知道他完了。

  第271章 揚州城中心思各異

  「再往前就是壽春郡了啊。」

  迎著初升的朝陽,李昀坐在鑾駕上往前看去,吳期、鄧羌等人率領的十數萬兵馬在馬蹄聲與鎧甲的碰擦聲中緩慢而堅定地推進。

  春日的風原本和煦溫暖,卻也在軍隊的肅殺中帶出了幾分殺氣。

  終於在天色大亮的時候,這支龐大的隊伍停了下來。

  在軍令旗的指揮下,迅速有斥候去探測四周適合安營紮寨的地方,也有斥候去探查前方渦水河域寬度,以便確認多大的船隻以及什麼時間適合大船通過。

  等大批斥候陸續傳來一道道消息,十數萬人的兵馬開始無聲的從馬背上翻身而下,再在四周開始安營紮寨。

  李昀的帝王中帳唯一大軍中間,四周營帳呈現拱衛姿態,以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

  中帳之中,范旭面色恭敬地將錦衣衛加緊送來的情報遞送給李昀。

  良久。

  李昀嘆息道:「趙義的大將仲平等人被劉文集設計,在東廣郡自相殘殺,如今已經不足為慮了。」

  這可是好事。

  看吳期等武將喜形於色,李昀頗為可惜道:「劉文集死了,他倒是犟,燕箏走時本想帶走他,誰知道他不肯離開,甚至都沒安排家眷離開,唯恐提前引起吳碩等人懷疑。

  那夜打得太混亂,吳碩等人的士卒等同於營嘯。有不少士卒劫掠時殺到劉文集家中,他全家老小都死於兵災了。」

  「這小老兒倒是忠心。」譚德跟一尊惡神一樣很是魁梧地站在李昀身側,尋常時候他也不開口說話,這會兒難得瓮聲瓮氣說了句。

  「陛下,仲平等人不足為慮的話,趙義就失去了退路。加上趙義荊州大敗,如今退守揚州嚴守,剛好是士氣最為薄弱之時。今日大軍到此稍稍休整兩日,趁揚州士卒人心惶惶時就可強攻,一戰而定天下!」騫珪緩緩道。

  聞言,眾人都覺得有道理。

  趙義在揚州城中囤積了不少糧草、器械,若是想要圍困死對方,那耗時太長。李昀十數萬大軍在外,每日耗費的糧草不計其數。一旦拖長了時間,反倒讓大明朝本就戰意蓬勃的士氣緩和下去,於他們不利。

  「可,如今士卒士氣正旺,正是可用之時。」

  李昀定下速速攻打的基調,當夜,不少斥候悄悄乘小船入渦水,而後用飛鴿跟飛箭將蜀郡後路已絕之事寫在書信上送入揚州城中。

  這是亂起軍心。

  現在揚州城必然戒嚴,這種書信肯定會被趙義收集燒掉,可只要有一人看到了,李昀就不相信沒人會私自謄抄一份。

  這個夜晚,揚州壽春郡燈火通明。

  一道道的喊聲在街道上響起。

  「夜晚宵禁,出門者,斬!」

  「夜晚宵禁,屋中亮燈者,斬!」

  「城外書信拾取私藏者,斬!」

  「……」

  而此刻的王榮家中。

  王氏在揚州也算是望族,不過這一代族中人倒沒出什麼太大才華之人,唯有長房有一子名為王榮。

  早些年王榮各處遊學,本也沒什麼名堂。誰知道恰好遇到崔定被貶,當時有幾個年輕的學子血熱上頭,自發護送崔定入涼州。

  其後崔定為了報恩,將這七個學子都收為了弟子,也因此這七人被稱為崔氏七賢。

  前幾年,崔定這幾個學生陸續學成,大多都入仕李氏麾下。甚至連無意官場,本想隱居山林的七弟子之一的山計也入職了四方書院,最後去當了個教書老師。

  這其中唯有王榮,當初學成後,本來說的是歸家看望父母,此後一去不歸,直接入仕了當時的魏收,為此崔定還寫信隱晦說了他幾句。

  世事無常,誰知道魏收竟然會絕嗣,最後把偌大家業託付給了趙義。

  自趙義登基後,王榮就發現趙義為人十分喜怒無常,算不得一個仁厚君主。為了避免王氏惹禍上身,他尋了點理由就順勢辭官,之後一直閒賦在家。

  「唉,子沖,你還喝茶,你說怎麼辦啊。」王偲急道。

  「爹,你小聲一些。」

  王榮左右環顧了一下,如今他們在王氏的書房謀事。不過趙義現在對城中大臣、豪族監察十分嚴格,為防止此刻被破家滅族,他們在書房四周窗戶上都覆蓋了厚重棉布,因而屋中點了油燈也不透光。

  王偲眉目深皺,「前些時日,讓你給崔老寫信,崔老到底如何說的?」

  「時間緊迫了一些,老師的回信還沒收到。不過爹你不用擔心,這些年來我一直對老師尊敬有加,並未與老師斷了聯繫。

  即使當初我投效魏收,老師也不曾真正怪我,只是可惜我識人不明罷了。如今我王氏有意撥亂反正,不管如何,老師不會放著我不管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