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留存人間的洪荒大神被接連殺死,伏羲和神農帶著殘留的人族逃亡崑崙墟,三清天諸神被困於天京難以奔赴下界,而女媧煉不化五彩石。
神州大地已成一片汪洋,東嶽山脈如神龍般橫亘於廣闊的天地之間,其上是數不清的人族。
不能再往後,青帝想,已經沒有退路了。
她回首望去,最後一位神已經抱著搶救下來的幼子衝上山腰,青帝收起黑玉筆,那支硃筆在她的掌心化作一道青色的光,一閃而過。
天地開始震動,東方大地上所有的生靈開始怒吼。
她的身後現出女帝法相,冠冕袞服、劍眉如鬢、不怒自威,靈力的震盪在山下洪荒中揚起波濤,她怒吼一聲,法相持劍橫掃,撞開衝上來的惡鬼。
青帝望著西方,折斷的天柱孤零零佇立在那裡,再往西,是世界的盡頭、禺谷的方向,大荒鬼族就出生在那裡。
她咳出一口血,銳利的劍眉緊緊地擰起來,又揮出一劍。
女帝法相中爆發出青金色的雄渾靈力,在東嶽群山上產生爆炸,尚未逃至山頂的諸神被狂風掀飛出去,先是茫然地望著山下那道纖細而挺拔的身影,緊接著握緊了雙拳,喉間發出悲痛的嗚咽。
怎麼就變成這樣了?所有人想到。
他們也望向遠方的不周山,黑壓壓的鬼怪匯聚成人頭攢動的海,從四面八方湧向東嶽、湧向這守護在神州大地之巔的,最後一道屏障。
他們看見黑暗、看見怪物、看見遠方聳入雲端的崑崙,此距相隔萬里,誰都孤立無援。
東嶽諸神共同發出絕望的悲鳴。
突然,晦暗的空中亮起光、厚重的烏雲被閃爍的群星取代,黑暗中有一點光閃動,緊接著是兩點、三點……兩柄旋轉而來的陰陽劍掠過他們的頭頂、掣向東嶽山下,將第一隻撲上來的惡鬼釘在地上。
憫華的身影出現在空中,祂垂著眼睛,四隻瞳孔中倒映著東嶽諸神,靜靜地看著洪荒翻湧下的人間煉獄。
有神看見祂,覺得迎來了一點希望,但更多的神都對此感到厭惡,他們看向憫華的目光中帶著憤恨和暴怒,仿佛站在那裡的不是一個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和大荒共同進退的惡鬼。
「憫華。」有人叫出祂的名字,「你還來東嶽幹什麼?」
憫華置若罔聞,祂落在地上,張開右手,陰陽劍聚成一把,飛回祂的手裡。祂一手拎著陰陽劍,一手扶起戰得脫力的青帝。
青帝露出一個虛弱的微笑:「你不該來。」
憫華面無表情:「我來贖罪。」
祂向前走了幾步,身後沒有顯出法相,卻也足夠壓制山下的惡鬼,憫華沒有說話,就這麼站著,在一陣長久的沉默後,第一隻鬼跪下了。
接著是第二隻、第三隻,山下數不清的惡鬼在祂面前俯首,額頭叩地,細細地顫抖著。
憫華閉上眼睛,鬆開手,陰陽劍再次飛出,分裂成赤青兩柄,緊接著兩柄劍後又生出更多劍影。成千上萬的劍鋒匯聚成雨,最後於空中匯聚成一柄可開天闢地的重劍。
「安息。」憫華在重劍落地的時候說。
東嶽山上的諸神瞪大了眼睛,看著冷漠無情的憫華、看著如獻祭般甘願赴死的大荒惡鬼,他們的眼中浮現出憎惡、怨毒,以及被藏起來的、深深的恐懼。
陰陽劍上淅淅瀝瀝滴著血,從天穹上飛來,憫華沒有伸手接,兩柄劍就懸在一旁,發出嗡嗡的聲音。
青帝抬起眼睛看祂,祂的雙眼被睫毛遮住,看不出情緒,像是在默哀。
過了許久,憫華才開口:「東嶽女帝。」
青帝看著祂。
「我做錯了,對嗎?」
青帝沒有說對或不對,她只是用平靜的眼神看著憫華,說:「如果是我,我也會選他。」
大小鬼王的選擇早在當年就已成定局,如果帶走大鬼王,那在重見光明後好不容易統一於鬼王的大荒就將再度陷入混亂,魔要殺魔、鬼要害鬼,死的人又要不計其數。
但三清天不關心這些,因為大荒鬼族翻不了天,它們出不了禺谷,它們始終生活在天神看不見的地方。
可看不見就代表不存在嗎?看不見就代表不會發生嗎?
不是這樣,從來就不是這樣。
天神們高高在上,沒有見過大荒暗無天日的生活,祂們甚至不知人間疾苦,沒有見過在災難中流離失所的孩子,沒有見過在戰爭中熱血還未涼透就被割下鼻子帶走邀功請賞的戰士。
神州大地的未來是慘烈的,而大荒就是縮影。
所以祂選擇帶走了小鬼王,以此換取和平,憫華自認在權衡利弊後做了一個更好的決定,但沒想到慘烈的未來還是發生了。
祂扶著青帝上山,身後是無數鬼族的屍體,洪荒之水拍打著那些粉碎的斷肢,將它們衝上岸,又很快再次捲走。
諸神上到山頂,獲救的人們被安置在神殿內外,到處都是嘶啞的哭聲。
憫華獨自坐在神殿後的山林里,祂的拂塵潮得打綹,末端染著黑色的血——都是從被祂親手殺死的鬼族身上沾染的。
大荒鬼族是憫華見過最單純的種族。
它們強悍、驍勇、悍不畏死、以直報怨,卻又以近乎病態的方式感恩。
祂在來的路上殺了很多隻鬼,沒有一隻反抗。
神州大地已成一片汪洋,東嶽山脈如神龍般橫亘於廣闊的天地之間,其上是數不清的人族。
不能再往後,青帝想,已經沒有退路了。
她回首望去,最後一位神已經抱著搶救下來的幼子衝上山腰,青帝收起黑玉筆,那支硃筆在她的掌心化作一道青色的光,一閃而過。
天地開始震動,東方大地上所有的生靈開始怒吼。
她的身後現出女帝法相,冠冕袞服、劍眉如鬢、不怒自威,靈力的震盪在山下洪荒中揚起波濤,她怒吼一聲,法相持劍橫掃,撞開衝上來的惡鬼。
青帝望著西方,折斷的天柱孤零零佇立在那裡,再往西,是世界的盡頭、禺谷的方向,大荒鬼族就出生在那裡。
她咳出一口血,銳利的劍眉緊緊地擰起來,又揮出一劍。
女帝法相中爆發出青金色的雄渾靈力,在東嶽群山上產生爆炸,尚未逃至山頂的諸神被狂風掀飛出去,先是茫然地望著山下那道纖細而挺拔的身影,緊接著握緊了雙拳,喉間發出悲痛的嗚咽。
怎麼就變成這樣了?所有人想到。
他們也望向遠方的不周山,黑壓壓的鬼怪匯聚成人頭攢動的海,從四面八方湧向東嶽、湧向這守護在神州大地之巔的,最後一道屏障。
他們看見黑暗、看見怪物、看見遠方聳入雲端的崑崙,此距相隔萬里,誰都孤立無援。
東嶽諸神共同發出絕望的悲鳴。
突然,晦暗的空中亮起光、厚重的烏雲被閃爍的群星取代,黑暗中有一點光閃動,緊接著是兩點、三點……兩柄旋轉而來的陰陽劍掠過他們的頭頂、掣向東嶽山下,將第一隻撲上來的惡鬼釘在地上。
憫華的身影出現在空中,祂垂著眼睛,四隻瞳孔中倒映著東嶽諸神,靜靜地看著洪荒翻湧下的人間煉獄。
有神看見祂,覺得迎來了一點希望,但更多的神都對此感到厭惡,他們看向憫華的目光中帶著憤恨和暴怒,仿佛站在那裡的不是一個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和大荒共同進退的惡鬼。
「憫華。」有人叫出祂的名字,「你還來東嶽幹什麼?」
憫華置若罔聞,祂落在地上,張開右手,陰陽劍聚成一把,飛回祂的手裡。祂一手拎著陰陽劍,一手扶起戰得脫力的青帝。
青帝露出一個虛弱的微笑:「你不該來。」
憫華面無表情:「我來贖罪。」
祂向前走了幾步,身後沒有顯出法相,卻也足夠壓制山下的惡鬼,憫華沒有說話,就這麼站著,在一陣長久的沉默後,第一隻鬼跪下了。
接著是第二隻、第三隻,山下數不清的惡鬼在祂面前俯首,額頭叩地,細細地顫抖著。
憫華閉上眼睛,鬆開手,陰陽劍再次飛出,分裂成赤青兩柄,緊接著兩柄劍後又生出更多劍影。成千上萬的劍鋒匯聚成雨,最後於空中匯聚成一柄可開天闢地的重劍。
「安息。」憫華在重劍落地的時候說。
東嶽山上的諸神瞪大了眼睛,看著冷漠無情的憫華、看著如獻祭般甘願赴死的大荒惡鬼,他們的眼中浮現出憎惡、怨毒,以及被藏起來的、深深的恐懼。
陰陽劍上淅淅瀝瀝滴著血,從天穹上飛來,憫華沒有伸手接,兩柄劍就懸在一旁,發出嗡嗡的聲音。
青帝抬起眼睛看祂,祂的雙眼被睫毛遮住,看不出情緒,像是在默哀。
過了許久,憫華才開口:「東嶽女帝。」
青帝看著祂。
「我做錯了,對嗎?」
青帝沒有說對或不對,她只是用平靜的眼神看著憫華,說:「如果是我,我也會選他。」
大小鬼王的選擇早在當年就已成定局,如果帶走大鬼王,那在重見光明後好不容易統一於鬼王的大荒就將再度陷入混亂,魔要殺魔、鬼要害鬼,死的人又要不計其數。
但三清天不關心這些,因為大荒鬼族翻不了天,它們出不了禺谷,它們始終生活在天神看不見的地方。
可看不見就代表不存在嗎?看不見就代表不會發生嗎?
不是這樣,從來就不是這樣。
天神們高高在上,沒有見過大荒暗無天日的生活,祂們甚至不知人間疾苦,沒有見過在災難中流離失所的孩子,沒有見過在戰爭中熱血還未涼透就被割下鼻子帶走邀功請賞的戰士。
神州大地的未來是慘烈的,而大荒就是縮影。
所以祂選擇帶走了小鬼王,以此換取和平,憫華自認在權衡利弊後做了一個更好的決定,但沒想到慘烈的未來還是發生了。
祂扶著青帝上山,身後是無數鬼族的屍體,洪荒之水拍打著那些粉碎的斷肢,將它們衝上岸,又很快再次捲走。
諸神上到山頂,獲救的人們被安置在神殿內外,到處都是嘶啞的哭聲。
憫華獨自坐在神殿後的山林里,祂的拂塵潮得打綹,末端染著黑色的血——都是從被祂親手殺死的鬼族身上沾染的。
大荒鬼族是憫華見過最單純的種族。
它們強悍、驍勇、悍不畏死、以直報怨,卻又以近乎病態的方式感恩。
祂在來的路上殺了很多隻鬼,沒有一隻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