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屍骨無存。
「大火燒起的那日,奴婢是看著皇后娘娘出的府,之後從暗邸的方向回府的。」
那時宋姑姑年歲小,不知暗邸是何物,是後來跟著皇后跟得久了,又隨行著皇后去過暗邸,才堪堪知道暗邸的方位和暗衛一事。
但皇后偶爾會去像探望寵物一般觀察和探問某個暗衛的現狀。
所以宋姑姑懷疑眼前的太子替身,很可能是沒被趕盡殺絕的、皇后親妹之子。
至於皇后為何留了他一命,宋姑姑也不知道,她向來不擅長揣測上位者的想法。
「人死如燈滅,之後娘娘進了宮,便再沒人敢提起此事了。」宋姑姑說。
皇后那妹妹就如同被抹殺了存在,化作了記憶里的灰塵。
「當然,這不過都是奴婢大膽的揣測。」宋姑姑低聲說,「覺得可不可信便是您自個兒的事了。」
宋姑姑說這些,也不過是表達她的誠意。無論他信不信,希望她知曉的這些訊息都能夠展現出兩人在同一個戰線。
若眼前的假太子真的是皇后親妹的遺腹子,那他與皇后無疑有血海深仇。
他若不是,那他既能為了救太子妃跳崖,也應當知道皇后對於太子妃而言就意味著危險。
「你說得話我可以信,但我的身世並不重要。」崔夷玉似乎並不為宋姑姑說的這些話所動,轉而認真地看著她,「你既訴請了來意,我便也坦誠相待,我是為太子妃而立於此處,並非為了崔氏,亦或是仇怨。」
說起來許是不孝不悌之論,但崔夷玉實則並不在意上一輩發生了什麼,對於父母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這些從宋姑姑嘴中說出來的話,實則已經不可考。
他眼下要看的是是實際的東西。
「太子如今在府中沉溺聲色,虛弱無力,酗酒服丹,已然與往日大不相同。」崔夷玉風輕雲淡地說著,「我與太子妃能助你復仇,並保你出宮衣食無憂。」
「不必!」卻不想宋姑姑驟然提高了聲調,然後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失控,又壓下聲音,「奴婢沒有什麼出宮的願望,只是想報仇雪恨罷了。」
「殿下既曾為暗衛,準備些不易察覺的毒定然比奴婢要容易。」 她語氣堅決,似要踏上不歸之路。
「至於其他之事奴婢一人做便好,您與太子妃不必插手。」
崔夷玉曾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語氣,自然知曉宋姑姑心裡想些什麼,便也沒勸,只「嗯」著應下:「你早些回去吧,皇后若問起,你便答是皇帝派人監視,你我都不得輕舉妄動。」
「是。」宋姑姑應下,看著崔夷玉的容貌,神色又恍惚了下,接著行了個深深的禮。
她再起身,就看到崔夷玉隔空擲來了一方紙包藥,落在了她手側的桌上。
「小心些。」他低聲說。
「奴婢知曉。」宋姑姑拿起來,悄無聲息地放到袖裡,轉身就走。
她步履匆匆,亦如來是那般。
只是走到門前的石子路上,宋姑姑驀然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兩人乍然對視,卻什麼都沒說,只是低著頭錯開了。
等人徹底走了。
崔夷玉才呢喃道,緩緩起身:「倒是時候去見見太子了。」
他揮去了所有人,不往太子妃所處的正院走,反倒走上了通往假山林方向的石子路。
如重複過千百遍般避開人的視線,挪動機關,重新進入熟悉而陌生的地下室,褪去了太子的服飾,轉而穿上一襲樸素的黑衣。
暗衛的黑衣寬鬆而實在,不拘動作,方便行事。
似乎脫下太子衣袍的時候,他身上的氣質也在不自覺地改變,從淡雅的矜貴逐漸變得鋒利。
崔夷玉避開了外界的侍從,暢通無阻地進入了淨清苑。
昔日充斥著藥味的院落,如今光是走進沒幾步就能聽到曖昧的嬌聲,濃重的脂粉與酒味衝出了窗戶,似乎毫不避諱青天白日。
「啪。」
崔夷玉無比簡單直接,正面打開了門。
裡面喧鬧的聲音如拉了鈴,驟然停下,衣不蔽體的人慌亂而疑惑地看著門前戴著面具的不速之客。
太子癱坐在地上,雙腿張開,衣領鬆散,白軟的身子上帶著許多紅色的凸起,面紅耳赤地瞟向門口,似乎不知道這個時候為什麼會來人攪擾他。
太子鬆散的目光落到崔夷玉的身上,皺著眉頭,游移半晌才想起來他是誰。
「你怎麼來了?」他打了個酒嗝,推開服侍的男伎餵到他嘴邊的酒盞,漫不經心低說。
太子在府中沉溺於酒色之中已久,麻痹了神經也不再日日惦記著刺客帶來的恐懼,早已不知外界如今是何模樣,甚至不知今夕是何年。
身子骨垮了,原本為了不引起皇帝懷疑的而自己造的傷口也久久未愈,反倒留下了疤痕,他卻渾不在意。
「有信予您一觀。」崔夷玉走進房間,身上的氣息仿佛冰冷的風乍然沖淡了屋內腌臢的氣味,旁邊的許多人尷尬地扯起衣服,下意識避開了他的鋒芒。
「信?」太子揉了揉眼睛,粗魯地推開旁邊的人,起身接過崔夷玉手中的信,拆開一看。
他的目光從渙散到逐漸凝聚,接著變成驚愕,不過短短几剎。
「姓岑的?」太子聲音不自覺地發起抖來,瞳孔不自覺地顫抖,仿佛驚懼過度,再一次回想起了死亡的威脅,「他也要殺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大火燒起的那日,奴婢是看著皇后娘娘出的府,之後從暗邸的方向回府的。」
那時宋姑姑年歲小,不知暗邸是何物,是後來跟著皇后跟得久了,又隨行著皇后去過暗邸,才堪堪知道暗邸的方位和暗衛一事。
但皇后偶爾會去像探望寵物一般觀察和探問某個暗衛的現狀。
所以宋姑姑懷疑眼前的太子替身,很可能是沒被趕盡殺絕的、皇后親妹之子。
至於皇后為何留了他一命,宋姑姑也不知道,她向來不擅長揣測上位者的想法。
「人死如燈滅,之後娘娘進了宮,便再沒人敢提起此事了。」宋姑姑說。
皇后那妹妹就如同被抹殺了存在,化作了記憶里的灰塵。
「當然,這不過都是奴婢大膽的揣測。」宋姑姑低聲說,「覺得可不可信便是您自個兒的事了。」
宋姑姑說這些,也不過是表達她的誠意。無論他信不信,希望她知曉的這些訊息都能夠展現出兩人在同一個戰線。
若眼前的假太子真的是皇后親妹的遺腹子,那他與皇后無疑有血海深仇。
他若不是,那他既能為了救太子妃跳崖,也應當知道皇后對於太子妃而言就意味著危險。
「你說得話我可以信,但我的身世並不重要。」崔夷玉似乎並不為宋姑姑說的這些話所動,轉而認真地看著她,「你既訴請了來意,我便也坦誠相待,我是為太子妃而立於此處,並非為了崔氏,亦或是仇怨。」
說起來許是不孝不悌之論,但崔夷玉實則並不在意上一輩發生了什麼,對於父母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這些從宋姑姑嘴中說出來的話,實則已經不可考。
他眼下要看的是是實際的東西。
「太子如今在府中沉溺聲色,虛弱無力,酗酒服丹,已然與往日大不相同。」崔夷玉風輕雲淡地說著,「我與太子妃能助你復仇,並保你出宮衣食無憂。」
「不必!」卻不想宋姑姑驟然提高了聲調,然後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失控,又壓下聲音,「奴婢沒有什麼出宮的願望,只是想報仇雪恨罷了。」
「殿下既曾為暗衛,準備些不易察覺的毒定然比奴婢要容易。」 她語氣堅決,似要踏上不歸之路。
「至於其他之事奴婢一人做便好,您與太子妃不必插手。」
崔夷玉曾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語氣,自然知曉宋姑姑心裡想些什麼,便也沒勸,只「嗯」著應下:「你早些回去吧,皇后若問起,你便答是皇帝派人監視,你我都不得輕舉妄動。」
「是。」宋姑姑應下,看著崔夷玉的容貌,神色又恍惚了下,接著行了個深深的禮。
她再起身,就看到崔夷玉隔空擲來了一方紙包藥,落在了她手側的桌上。
「小心些。」他低聲說。
「奴婢知曉。」宋姑姑拿起來,悄無聲息地放到袖裡,轉身就走。
她步履匆匆,亦如來是那般。
只是走到門前的石子路上,宋姑姑驀然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兩人乍然對視,卻什麼都沒說,只是低著頭錯開了。
等人徹底走了。
崔夷玉才呢喃道,緩緩起身:「倒是時候去見見太子了。」
他揮去了所有人,不往太子妃所處的正院走,反倒走上了通往假山林方向的石子路。
如重複過千百遍般避開人的視線,挪動機關,重新進入熟悉而陌生的地下室,褪去了太子的服飾,轉而穿上一襲樸素的黑衣。
暗衛的黑衣寬鬆而實在,不拘動作,方便行事。
似乎脫下太子衣袍的時候,他身上的氣質也在不自覺地改變,從淡雅的矜貴逐漸變得鋒利。
崔夷玉避開了外界的侍從,暢通無阻地進入了淨清苑。
昔日充斥著藥味的院落,如今光是走進沒幾步就能聽到曖昧的嬌聲,濃重的脂粉與酒味衝出了窗戶,似乎毫不避諱青天白日。
「啪。」
崔夷玉無比簡單直接,正面打開了門。
裡面喧鬧的聲音如拉了鈴,驟然停下,衣不蔽體的人慌亂而疑惑地看著門前戴著面具的不速之客。
太子癱坐在地上,雙腿張開,衣領鬆散,白軟的身子上帶著許多紅色的凸起,面紅耳赤地瞟向門口,似乎不知道這個時候為什麼會來人攪擾他。
太子鬆散的目光落到崔夷玉的身上,皺著眉頭,游移半晌才想起來他是誰。
「你怎麼來了?」他打了個酒嗝,推開服侍的男伎餵到他嘴邊的酒盞,漫不經心低說。
太子在府中沉溺於酒色之中已久,麻痹了神經也不再日日惦記著刺客帶來的恐懼,早已不知外界如今是何模樣,甚至不知今夕是何年。
身子骨垮了,原本為了不引起皇帝懷疑的而自己造的傷口也久久未愈,反倒留下了疤痕,他卻渾不在意。
「有信予您一觀。」崔夷玉走進房間,身上的氣息仿佛冰冷的風乍然沖淡了屋內腌臢的氣味,旁邊的許多人尷尬地扯起衣服,下意識避開了他的鋒芒。
「信?」太子揉了揉眼睛,粗魯地推開旁邊的人,起身接過崔夷玉手中的信,拆開一看。
他的目光從渙散到逐漸凝聚,接著變成驚愕,不過短短几剎。
「姓岑的?」太子聲音不自覺地發起抖來,瞳孔不自覺地顫抖,仿佛驚懼過度,再一次回想起了死亡的威脅,「他也要殺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