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韓汀站在門口,剛剛安撫好一位不願意打針、從診所逃出來的小患者,此時和煦的日光照在她身上,嘴角是一貫溫和可親的笑容,聽見老太太的聲音,便別過頭,應了一聲:「好久不見——您這是旅遊完剛回來?」
「是啊。」老太太笑容可掬,「不是聽說你今年打算出去深造了嗎?診所都交給小琳了。」
「深造說得太誇張了,只是老師那裡有個研究項目需要我這個做學生的幫忙分擔一下,小琳畢竟年紀輕,所以計劃年後再出去。」
老太太只和韓汀交涉了幾句,鎮上人來人往,其他人偶遇熟人也會如此攀談上幾句日常話,轉而錯過身,各忙各的去,唯有邢望,自從遇見韓汀之後就有些魂不守舍的樣子。
「有心事?」
邢望再次抬頭,目光便撞進了老太太和藹包容的視線中,下意識地搖了搖頭。
之後便迎來了片刻的寂靜,邢望沉默了片刻,最終問出一句:「外婆,你很喜歡韓醫師嗎?」
「怎麼忽然問起這個?」老太太神情微訝,卻仍然回答了外孫的問題,「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一種欣賞吧。」
「還記得我之前和你提起過,這家診所是韓醫師的爺爺留給韓醫師的嗎?韓醫師的爺爺是赤腳醫生出身,我們這裡一眼望過去除了山還是山,他是當年十里八鄉少有的大夫,後來鎮上發展好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衣缽卻沒能如願,當年父子倆爭吵之後不歡而散,直到韓醫師出生了,兩人的關係仍然沒有改善。」
「韓醫師從小被爺爺帶大,這對於鎮上的人來說並不稀奇,耳濡目染下韓醫師也選擇了從醫,再後來爺爺去世,韓醫師卻突然回了鎮上,接手了爺爺的診所,她爸爸恨鐵不成鋼般站在門口勸過,讓她不要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隻身待在小鎮上是沒有出路的,因為當年她爺爺就是這樣,連給兒子念書的錢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
「你也許好奇外婆怎麼會那麼清楚其中詳情,因為這些都是外婆親眼看見過的。」
對上外孫探究的眼神,老太太長嘆了一口氣:「韓醫師他爺爺古板卻良善,他是個好醫生,幾十年間救助了不少人,父子間的矛盾卻直到去世了都沒能緩解,他和你外婆我關係熟絡,只是作為老友,我也不能妄斷他是否是個合格的父親,直到他臨終時和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孫女性格犟,怕是會為了他放棄更好的機會,希望我能在韓醫師一意孤行的時候勸一勸。」
「他說他曉得,這些話理應和兒子說,卻覺得那麼多年了,兒子卻未必還想和他說話。於是等到最後,韓醫師的爸爸仍然覺得,讓女兒接手診所,是自己父親的主意。」
邢望傾聽到這裡,不由問出了聲:「那韓醫師解釋過嗎?」
「當然有解釋過,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最後我沒有再勸韓醫師。」老太太說到這裡舒心一笑,「她說,接手診所不止是為了爺爺的心血,她走出深山,便是為了能夠回到深山。所有人都認為韓醫師回到鎮上會被這座大山埋沒,她自己卻清楚,這才是她從醫的目的所在。此番決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婆卻是欣賞她的,作為小鎮走出來的女孩,夾在祖輩與父輩矛盾中長大的孩子,卻能從一而終地堅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已經很了不起了。」
不知不覺祖孫二人已經走到了人潮之外,邢望卻忽然頓住了腳步,只因在思忖之際聽見了外婆柔聲的呼喚:「小希,我同你講起這件事,並非只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單純地想要誇讚一名女性。」
老太太仍然澄清的眼睛裡是一如既往的慈藹,令邢望心平氣和的同時捕捉到了些許端倪:「人生在世幾十載,光是父母子女之間就隔著十幾二十年的溝壑,時代背景下的認知差異導致矛盾在所難免。或許往後的日子裡,韓醫師的父親會回憶起為了義診將孩子拋之腦後的父親,他或許會怨恨,或許會釋懷,但是無論如何,他不會再有和父親爭吵、談心的機會了,這是一件憾事……」
「我在感慨的同時常常會想到自身,你爸媽離開得突然,再次見到你時,我和你外公其實都很忐忑,怕你和我們疏遠,畢竟我們祖孫之間隔著何止十幾二十年的溝壑……可是你是個將什麼事都藏起來、不願意讓我們擔心的孩子,作為長輩,理應給孩子自己的私人空間,有了前車之鑑,便覺得適當的溝通是必須的。守舊且傳統的家庭關係里,長輩往往端坐高位、通常古板、嚴苛,可是咱們家不是這樣的,於是外婆開始反思,如果你不願意談起一些事,是否是因為我們這裡沒有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讓你仍有顧慮……怯於開口。」
老太太柔和的聲音像是一捧清風撫過邢望的心頭,在他怔愣的同時,將一些滯澀的情緒帶走,等到邢望反應過來時,卻覺得眼底有些潮濕。
他張了張嘴巴,有些難言的語句,即將在下一刻,在這般溫柔的聲音里躍出喉嚨。
幾日之後,便是春節。
這是邢望回國後在青竹鎮度過的第二個春節,也是老宅時隔多年後最熱鬧的一個春節。
和去年一樣,臨近除夕了馮明爍才帶著妻兒回來,馮晴窗剛看見邢望就興奮的不得了,少年人比在《城春》劇組見到時長高了不少。
今年是個暖冬,青竹鎮既沒有降雨也沒有下雪,院子裡的鮮花迎風盛開,對比去年顏色熱烈了不少,尤其是那株山茶。
「是啊。」老太太笑容可掬,「不是聽說你今年打算出去深造了嗎?診所都交給小琳了。」
「深造說得太誇張了,只是老師那裡有個研究項目需要我這個做學生的幫忙分擔一下,小琳畢竟年紀輕,所以計劃年後再出去。」
老太太只和韓汀交涉了幾句,鎮上人來人往,其他人偶遇熟人也會如此攀談上幾句日常話,轉而錯過身,各忙各的去,唯有邢望,自從遇見韓汀之後就有些魂不守舍的樣子。
「有心事?」
邢望再次抬頭,目光便撞進了老太太和藹包容的視線中,下意識地搖了搖頭。
之後便迎來了片刻的寂靜,邢望沉默了片刻,最終問出一句:「外婆,你很喜歡韓醫師嗎?」
「怎麼忽然問起這個?」老太太神情微訝,卻仍然回答了外孫的問題,「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一種欣賞吧。」
「還記得我之前和你提起過,這家診所是韓醫師的爺爺留給韓醫師的嗎?韓醫師的爺爺是赤腳醫生出身,我們這裡一眼望過去除了山還是山,他是當年十里八鄉少有的大夫,後來鎮上發展好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衣缽卻沒能如願,當年父子倆爭吵之後不歡而散,直到韓醫師出生了,兩人的關係仍然沒有改善。」
「韓醫師從小被爺爺帶大,這對於鎮上的人來說並不稀奇,耳濡目染下韓醫師也選擇了從醫,再後來爺爺去世,韓醫師卻突然回了鎮上,接手了爺爺的診所,她爸爸恨鐵不成鋼般站在門口勸過,讓她不要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隻身待在小鎮上是沒有出路的,因為當年她爺爺就是這樣,連給兒子念書的錢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
「你也許好奇外婆怎麼會那麼清楚其中詳情,因為這些都是外婆親眼看見過的。」
對上外孫探究的眼神,老太太長嘆了一口氣:「韓醫師他爺爺古板卻良善,他是個好醫生,幾十年間救助了不少人,父子間的矛盾卻直到去世了都沒能緩解,他和你外婆我關係熟絡,只是作為老友,我也不能妄斷他是否是個合格的父親,直到他臨終時和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孫女性格犟,怕是會為了他放棄更好的機會,希望我能在韓醫師一意孤行的時候勸一勸。」
「他說他曉得,這些話理應和兒子說,卻覺得那麼多年了,兒子卻未必還想和他說話。於是等到最後,韓醫師的爸爸仍然覺得,讓女兒接手診所,是自己父親的主意。」
邢望傾聽到這裡,不由問出了聲:「那韓醫師解釋過嗎?」
「當然有解釋過,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最後我沒有再勸韓醫師。」老太太說到這裡舒心一笑,「她說,接手診所不止是為了爺爺的心血,她走出深山,便是為了能夠回到深山。所有人都認為韓醫師回到鎮上會被這座大山埋沒,她自己卻清楚,這才是她從醫的目的所在。此番決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婆卻是欣賞她的,作為小鎮走出來的女孩,夾在祖輩與父輩矛盾中長大的孩子,卻能從一而終地堅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已經很了不起了。」
不知不覺祖孫二人已經走到了人潮之外,邢望卻忽然頓住了腳步,只因在思忖之際聽見了外婆柔聲的呼喚:「小希,我同你講起這件事,並非只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單純地想要誇讚一名女性。」
老太太仍然澄清的眼睛裡是一如既往的慈藹,令邢望心平氣和的同時捕捉到了些許端倪:「人生在世幾十載,光是父母子女之間就隔著十幾二十年的溝壑,時代背景下的認知差異導致矛盾在所難免。或許往後的日子裡,韓醫師的父親會回憶起為了義診將孩子拋之腦後的父親,他或許會怨恨,或許會釋懷,但是無論如何,他不會再有和父親爭吵、談心的機會了,這是一件憾事……」
「我在感慨的同時常常會想到自身,你爸媽離開得突然,再次見到你時,我和你外公其實都很忐忑,怕你和我們疏遠,畢竟我們祖孫之間隔著何止十幾二十年的溝壑……可是你是個將什麼事都藏起來、不願意讓我們擔心的孩子,作為長輩,理應給孩子自己的私人空間,有了前車之鑑,便覺得適當的溝通是必須的。守舊且傳統的家庭關係里,長輩往往端坐高位、通常古板、嚴苛,可是咱們家不是這樣的,於是外婆開始反思,如果你不願意談起一些事,是否是因為我們這裡沒有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讓你仍有顧慮……怯於開口。」
老太太柔和的聲音像是一捧清風撫過邢望的心頭,在他怔愣的同時,將一些滯澀的情緒帶走,等到邢望反應過來時,卻覺得眼底有些潮濕。
他張了張嘴巴,有些難言的語句,即將在下一刻,在這般溫柔的聲音里躍出喉嚨。
幾日之後,便是春節。
這是邢望回國後在青竹鎮度過的第二個春節,也是老宅時隔多年後最熱鬧的一個春節。
和去年一樣,臨近除夕了馮明爍才帶著妻兒回來,馮晴窗剛看見邢望就興奮的不得了,少年人比在《城春》劇組見到時長高了不少。
今年是個暖冬,青竹鎮既沒有降雨也沒有下雪,院子裡的鮮花迎風盛開,對比去年顏色熱烈了不少,尤其是那株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