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終於,她的新品有了一個好的開局。
第142章
陽春三月, 清水鎮在一冬的蕭條之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客流量。
元棠開車從杭州出發,距離清水鎮還有兩公里, 平坦的道路兩邊就已經有各色的花朵漸次開放。
地面上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平行在白色的警示線上, 箭頭指向清水鎮的方向。
經過幾年的發展, 張顯明和當地的主管部門合作,逐年對清水鎮進行改建和宣傳。原本泥濘的道路現在全都擴成了大路, 路邊的樹木也鬱鬱蔥蔥。中間的綠化帶里種了好些花朵, 如今有的開了, 有的沒開, 盛放的花朵點綴在灌木中,像是一條綴滿鮮花的綠色玉帶, 蜿蜒進一座古樸的水鄉小鎮。
元棠開著車,享受著微風從臉頰滑過的溫和觸感。
清水鎮在鎮外做了停車場, 元棠到的時候, 剛好看到有幾輛旅遊大巴車也到了,車上下來了一群人, 多數是上了歲數的,在隊伍里嘰嘰喳喳的拍照。
「這地方是不錯啊,有山有水的。小周, 咱們中午怎麼吃飯?」
被叫小周的導遊嘴巴很甜:「王姨,咱們中午可以選的,景區裡面有吃飯的農家樂, 要麼咱們租了鍋, 買點菜, 直接在山腳下就地野炊也行。」
王姨擺擺手:「野炊還是算了,我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趟, 我才不願意做飯呢。」
旁邊幾個相熟的阿姨也幫腔:「說的對,出來玩的,做什麼飯啊。」
小周揮著旗子:「那行,叔叔阿姨們跟我走吧,咱們進了景區慢慢逛,今天要在這里待一天,上午大家集體行動,先坐船,拍照,還有山裡面有個潭子,這個時候水不多,但是拍照好看。還有唱戲,以及換裝。中午就在農家樂吃飯,下午自由行動。傍晚五點鐘咱們在這里集合。」
導遊拿著大喇叭喊了三遍,預防有人聽不到。
確認了大家都知道安排之後,小周舉著旅行社的旗子,招呼大家跟著走。
一群人走進了小鎮,剛一進鎮子,就忍不住驚呼。
「乖乖,這地方也太……」
只見小鎮裡,從進門處的保安開始,每個店門前站的人都穿著古裝。
保安穿著一身捕快服裝,門口旁邊就是一個賣冷飲的小店,店主是個上年紀的大媽。大媽穿著醬紅色的衣服,頭髮用頭巾包起來。
此時她正坐在門口吃飯,一根油條就著豆漿,行動自然又坦率。
這群老太太哪兒見過這樣,非要跟人合影。
賣冷飲的老太太碗端的穩穩的:「成啊,你們拍,我先吃著。」
這樣的情景她見過不知道多少次,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於是也根本就不緊張,端坐在後面當背景板。
導遊小周很無奈:「叔叔阿姨們,咱們前頭多的是拍照的地方。」
這麼多人呢,都跟大娘拍一遍,這入口不就堵死了?
他勸了好一會兒,終於給人勸走了。
再往裡,這群叔叔阿姨輩的人更長見識了。到處都是穿著古裝的人,連撐船的人都是穿著一身短打。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條街完全是儘可能的還原了古代的風貌。
街頭連賣菜的都有!
小周解釋:「這個鎮子的居民也要生活的,穿古裝是景區的要求,一些日常用品店也是存在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就算是一時景區沒有遊客的淡季,這地方能省下一大筆的支出。因為他們的景區就是整個鎮子!
遊客們看的新鮮,到處去拍照。
鎮子的居民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一點不適應都沒有。
也是,自從景區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鎮上鼓勵他們做生意,有些人家還是干原來的老本行,有些人家就開始做旅店,只要花錢把外面裝修一下,做的古色古香就可以了。還有的開始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只要做的東西質量過關,進的工藝品符合景區的質量要求,自家的小店就能營業。
當然也有人家不想做生意的,那就可以將自己的門面出租出去,自己拿個房租錢。
在生意之外,景區還會每個月給他們每戶二百塊錢,算作他們的勞務費。
清水鎮的人們一算,也曉得這買賣有賺頭,更別提遊客是在逐年增加的。
去年是一個星期能來三四波遊客,今年一開年,每天都有三四波遊客來。
新來的鎮長不止一次在大喇叭里說,未來幾年,他們清水鎮還要沿著山腳再開發。
到時候這里就是吃喝玩樂一條龍,讓遊客在這里玩夠三天都玩不完。
元棠作為景區的投資人,拿的是這次水鄉文化節的邀請函入場。她緩緩走在水鄉的街道上,聽著旅遊團的一聲聲驚呼,心情頗好。
清水鎮景區在一開始的一兩年內,給她的回報並不高,但架不住這是門長久下蛋的金母雞啊。去年開始,清水鎮景區的收益就在節節攀高,預計今年就能跟她的寫字樓租金收入持平了。
繞過一個彎,一座彎彎的拱橋出現。
江沛長身玉立,站在橋邊側著身子,已經不知道看了多久,灼灼目光落在元棠的身上。
這是兩人從去年國慶之後的第一次見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142章
陽春三月, 清水鎮在一冬的蕭條之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客流量。
元棠開車從杭州出發,距離清水鎮還有兩公里, 平坦的道路兩邊就已經有各色的花朵漸次開放。
地面上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平行在白色的警示線上, 箭頭指向清水鎮的方向。
經過幾年的發展, 張顯明和當地的主管部門合作,逐年對清水鎮進行改建和宣傳。原本泥濘的道路現在全都擴成了大路, 路邊的樹木也鬱鬱蔥蔥。中間的綠化帶里種了好些花朵, 如今有的開了, 有的沒開, 盛放的花朵點綴在灌木中,像是一條綴滿鮮花的綠色玉帶, 蜿蜒進一座古樸的水鄉小鎮。
元棠開著車,享受著微風從臉頰滑過的溫和觸感。
清水鎮在鎮外做了停車場, 元棠到的時候, 剛好看到有幾輛旅遊大巴車也到了,車上下來了一群人, 多數是上了歲數的,在隊伍里嘰嘰喳喳的拍照。
「這地方是不錯啊,有山有水的。小周, 咱們中午怎麼吃飯?」
被叫小周的導遊嘴巴很甜:「王姨,咱們中午可以選的,景區裡面有吃飯的農家樂, 要麼咱們租了鍋, 買點菜, 直接在山腳下就地野炊也行。」
王姨擺擺手:「野炊還是算了,我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趟, 我才不願意做飯呢。」
旁邊幾個相熟的阿姨也幫腔:「說的對,出來玩的,做什麼飯啊。」
小周揮著旗子:「那行,叔叔阿姨們跟我走吧,咱們進了景區慢慢逛,今天要在這里待一天,上午大家集體行動,先坐船,拍照,還有山裡面有個潭子,這個時候水不多,但是拍照好看。還有唱戲,以及換裝。中午就在農家樂吃飯,下午自由行動。傍晚五點鐘咱們在這里集合。」
導遊拿著大喇叭喊了三遍,預防有人聽不到。
確認了大家都知道安排之後,小周舉著旅行社的旗子,招呼大家跟著走。
一群人走進了小鎮,剛一進鎮子,就忍不住驚呼。
「乖乖,這地方也太……」
只見小鎮裡,從進門處的保安開始,每個店門前站的人都穿著古裝。
保安穿著一身捕快服裝,門口旁邊就是一個賣冷飲的小店,店主是個上年紀的大媽。大媽穿著醬紅色的衣服,頭髮用頭巾包起來。
此時她正坐在門口吃飯,一根油條就著豆漿,行動自然又坦率。
這群老太太哪兒見過這樣,非要跟人合影。
賣冷飲的老太太碗端的穩穩的:「成啊,你們拍,我先吃著。」
這樣的情景她見過不知道多少次,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於是也根本就不緊張,端坐在後面當背景板。
導遊小周很無奈:「叔叔阿姨們,咱們前頭多的是拍照的地方。」
這麼多人呢,都跟大娘拍一遍,這入口不就堵死了?
他勸了好一會兒,終於給人勸走了。
再往裡,這群叔叔阿姨輩的人更長見識了。到處都是穿著古裝的人,連撐船的人都是穿著一身短打。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條街完全是儘可能的還原了古代的風貌。
街頭連賣菜的都有!
小周解釋:「這個鎮子的居民也要生活的,穿古裝是景區的要求,一些日常用品店也是存在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就算是一時景區沒有遊客的淡季,這地方能省下一大筆的支出。因為他們的景區就是整個鎮子!
遊客們看的新鮮,到處去拍照。
鎮子的居民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一點不適應都沒有。
也是,自從景區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鎮上鼓勵他們做生意,有些人家還是干原來的老本行,有些人家就開始做旅店,只要花錢把外面裝修一下,做的古色古香就可以了。還有的開始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只要做的東西質量過關,進的工藝品符合景區的質量要求,自家的小店就能營業。
當然也有人家不想做生意的,那就可以將自己的門面出租出去,自己拿個房租錢。
在生意之外,景區還會每個月給他們每戶二百塊錢,算作他們的勞務費。
清水鎮的人們一算,也曉得這買賣有賺頭,更別提遊客是在逐年增加的。
去年是一個星期能來三四波遊客,今年一開年,每天都有三四波遊客來。
新來的鎮長不止一次在大喇叭里說,未來幾年,他們清水鎮還要沿著山腳再開發。
到時候這里就是吃喝玩樂一條龍,讓遊客在這里玩夠三天都玩不完。
元棠作為景區的投資人,拿的是這次水鄉文化節的邀請函入場。她緩緩走在水鄉的街道上,聽著旅遊團的一聲聲驚呼,心情頗好。
清水鎮景區在一開始的一兩年內,給她的回報並不高,但架不住這是門長久下蛋的金母雞啊。去年開始,清水鎮景區的收益就在節節攀高,預計今年就能跟她的寫字樓租金收入持平了。
繞過一個彎,一座彎彎的拱橋出現。
江沛長身玉立,站在橋邊側著身子,已經不知道看了多久,灼灼目光落在元棠的身上。
這是兩人從去年國慶之後的第一次見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