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陸琸眼中只剩堅定,他再次朝著父母二人行禮,道:“兒子已經想清楚了。自第一次見衡陽公主,兒子便對她一見傾心,她對兒臣多番照顧,兒子想要求娶她,請母親明日進宮請旨。”
宜蘭楞在原地,茶水拿在手裡,幾乎僵住了。
這些事,她怎麼不知道?
對陸琸,她這個做母親的心有愧疚。陸琸出生後,恰逢矩州最艱難的時候,她和夫君急著恢復矩州的民生,幾乎無暇顧及這孩子。
到了十歲,她做主將孩子送回了燕京,但這孩子對燕京人生地不熟,也沒有自幼的玩伴,總是獨來獨往,話也越來越少,悶葫蘆的性子也不知隨了誰。
她沒聽這孩子說過喜歡哪個女子,上次和這孩子說魏甜,陸琸無比抗拒,她還一度擔心,這孩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眼下陸琸說出口,她倒是鬆了口氣,陸寒宵還要再勸,卻被宜蘭一個眼神阻止了,“好,母親明日進宮探探皇后娘娘的口風。天晚了,你先回去歇息。”
陸琸也知道自己這時候來打攪父母休息,可他答應了絮絮,便有一樁事放在心頭,提前與母親通氣,他心中才有底。
等孩子走遠了,陸寒宵拉著宜蘭的手道:“蘭蘭,這孩子才入翰林,路還遠著呢,真娶了公主,恐怕就止步於此了……”
當初宜蘭生子恰逢戰時,九死一生才得了這個兒子,他對兒子抱有重望,文章讀書從不讓他鬆懈,中了榜眼也非僥倖,而是無數日日夜夜苦讀,陸寒宵不願這孩子止步於此。
宜蘭明白做父親的心,但她的觀點並不相同,“陸琸這孩子思想老成,不是一時衝動。你從小苦讀,志向遠大,願為黎民蒼生拋下一切,哪怕陸琸高燒不退,你也要先去管矩州乾旱的事情。”
“可這不意味著,陸琸願意走同樣的道路。有人志薄雲天,也有人只願意平淡度日,並不能說誰對誰錯,只是選擇不同。孩子大了,我們不能替他做選擇。”
“他自己選的路,走錯了也無妨。可若是咱們替他選了,將來有不如意,只會得到埋怨,徒增煩惱。”
陸寒宵雖然不贊同,但確實怕臭小子以後埋怨他,“那就這麼著吧。衡陽公主性子好,陛下同皇后娘娘疼愛得緊,哪怕是咱們願意,陛下也不一定願意。”
宜蘭聞言,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知道丈夫這還是不贊同的意思。
次日一早,宜蘭便朝行宮遞了信,得了內侍回話,才預備再去行宮。
她換了內命婦的常服,又備了四五樣禮,才帶著清霜覲見皇后。
宜錦那日在宮宴上只同姐姐說了幾句話,見她來,自然高興。
行宮內有水閣,依水而建,微風吹過,涼意環繞,宜錦命人上了茶,姐妹兩人品茗拉家常。
兩人經歷這些年的風雨,自是與少女時期不相同,各自舉止神態都更加平和,雲淡風輕。
宜蘭先開了口:“阿珩前些日子又從北境來了信,送了些新鮮玩意兒,信里說,他在巡視邊境時救了一女子,名喚浮葉,那女子身世可憐,被戰亂所擾,舉目無親,兩人互生情愫,已在北境成了親。”
話罷,她拿出幾個錦盒,“他信中還說,公主和太子殿下出生,他這個做舅舅的只來得及匆匆看一眼便隨軍打仗去了,尋常也只有年關才回京瞧上一次,這些都是北境的稀奇玩意兒,正是兩個孩子喜歡的。特意叫人捎了回來。等酷暑過去,他再帶著夫人回京。”
薛珩學武,投在高凜門下領禁衛軍的職,後來矩州危急,他便隨蕭北冥親征,因殺敵有功,便封了將軍。
京中侯府自兩個姐姐出嫁後空空蕩蕩,兩個姐姐過得都好,他沒有後顧之憂,便循了自己的志向,常年駐守北境。
去年年節時,宜錦給弟弟去了封書信,問他何時能帶個媳婦回來,薛珩回信說,暫時沒有結親的想法,她鬱悶了一陣子,索性也不管。
如今好消息來得突然,她倒是有些迫不及待見見弟媳了。
宜錦笑了笑,“這下子,咱們倒是欠了新人的份子錢了,這個月叫人捎帶過去。”
宜蘭說完了這些,才緩緩開口道:“說起親事,陸琸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他倒是有中意的人,可我卻不敢開口。”
聽宜蘭這麼說,宜錦心裡倒是好奇陸琸看中的是哪家的姑娘,“陸琸才學兼優,人品貴重,相貌又是一等一的好,才中了榜眼,我聽京中不少夫人都爭搶著打聽,便是郡主公主都配得,怎麼不敢開口?”
她內心的八卦之魂燃起,道:“若是姐姐不方便,改日我再辦個宴會,將那姑娘約過來仔細打聽打聽。”
聽妹妹這麼說,宜蘭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為了自家兒子,老臉在知知面前也算是豁出去了,她清了清喉嚨道:“倒也不是別人。”
她有些難為情的說:“正是衡陽公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宜蘭楞在原地,茶水拿在手裡,幾乎僵住了。
這些事,她怎麼不知道?
對陸琸,她這個做母親的心有愧疚。陸琸出生後,恰逢矩州最艱難的時候,她和夫君急著恢復矩州的民生,幾乎無暇顧及這孩子。
到了十歲,她做主將孩子送回了燕京,但這孩子對燕京人生地不熟,也沒有自幼的玩伴,總是獨來獨往,話也越來越少,悶葫蘆的性子也不知隨了誰。
她沒聽這孩子說過喜歡哪個女子,上次和這孩子說魏甜,陸琸無比抗拒,她還一度擔心,這孩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眼下陸琸說出口,她倒是鬆了口氣,陸寒宵還要再勸,卻被宜蘭一個眼神阻止了,“好,母親明日進宮探探皇后娘娘的口風。天晚了,你先回去歇息。”
陸琸也知道自己這時候來打攪父母休息,可他答應了絮絮,便有一樁事放在心頭,提前與母親通氣,他心中才有底。
等孩子走遠了,陸寒宵拉著宜蘭的手道:“蘭蘭,這孩子才入翰林,路還遠著呢,真娶了公主,恐怕就止步於此了……”
當初宜蘭生子恰逢戰時,九死一生才得了這個兒子,他對兒子抱有重望,文章讀書從不讓他鬆懈,中了榜眼也非僥倖,而是無數日日夜夜苦讀,陸寒宵不願這孩子止步於此。
宜蘭明白做父親的心,但她的觀點並不相同,“陸琸這孩子思想老成,不是一時衝動。你從小苦讀,志向遠大,願為黎民蒼生拋下一切,哪怕陸琸高燒不退,你也要先去管矩州乾旱的事情。”
“可這不意味著,陸琸願意走同樣的道路。有人志薄雲天,也有人只願意平淡度日,並不能說誰對誰錯,只是選擇不同。孩子大了,我們不能替他做選擇。”
“他自己選的路,走錯了也無妨。可若是咱們替他選了,將來有不如意,只會得到埋怨,徒增煩惱。”
陸寒宵雖然不贊同,但確實怕臭小子以後埋怨他,“那就這麼著吧。衡陽公主性子好,陛下同皇后娘娘疼愛得緊,哪怕是咱們願意,陛下也不一定願意。”
宜蘭聞言,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知道丈夫這還是不贊同的意思。
次日一早,宜蘭便朝行宮遞了信,得了內侍回話,才預備再去行宮。
她換了內命婦的常服,又備了四五樣禮,才帶著清霜覲見皇后。
宜錦那日在宮宴上只同姐姐說了幾句話,見她來,自然高興。
行宮內有水閣,依水而建,微風吹過,涼意環繞,宜錦命人上了茶,姐妹兩人品茗拉家常。
兩人經歷這些年的風雨,自是與少女時期不相同,各自舉止神態都更加平和,雲淡風輕。
宜蘭先開了口:“阿珩前些日子又從北境來了信,送了些新鮮玩意兒,信里說,他在巡視邊境時救了一女子,名喚浮葉,那女子身世可憐,被戰亂所擾,舉目無親,兩人互生情愫,已在北境成了親。”
話罷,她拿出幾個錦盒,“他信中還說,公主和太子殿下出生,他這個做舅舅的只來得及匆匆看一眼便隨軍打仗去了,尋常也只有年關才回京瞧上一次,這些都是北境的稀奇玩意兒,正是兩個孩子喜歡的。特意叫人捎了回來。等酷暑過去,他再帶著夫人回京。”
薛珩學武,投在高凜門下領禁衛軍的職,後來矩州危急,他便隨蕭北冥親征,因殺敵有功,便封了將軍。
京中侯府自兩個姐姐出嫁後空空蕩蕩,兩個姐姐過得都好,他沒有後顧之憂,便循了自己的志向,常年駐守北境。
去年年節時,宜錦給弟弟去了封書信,問他何時能帶個媳婦回來,薛珩回信說,暫時沒有結親的想法,她鬱悶了一陣子,索性也不管。
如今好消息來得突然,她倒是有些迫不及待見見弟媳了。
宜錦笑了笑,“這下子,咱們倒是欠了新人的份子錢了,這個月叫人捎帶過去。”
宜蘭說完了這些,才緩緩開口道:“說起親事,陸琸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他倒是有中意的人,可我卻不敢開口。”
聽宜蘭這麼說,宜錦心裡倒是好奇陸琸看中的是哪家的姑娘,“陸琸才學兼優,人品貴重,相貌又是一等一的好,才中了榜眼,我聽京中不少夫人都爭搶著打聽,便是郡主公主都配得,怎麼不敢開口?”
她內心的八卦之魂燃起,道:“若是姐姐不方便,改日我再辦個宴會,將那姑娘約過來仔細打聽打聽。”
聽妹妹這麼說,宜蘭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為了自家兒子,老臉在知知面前也算是豁出去了,她清了清喉嚨道:“倒也不是別人。”
她有些難為情的說:“正是衡陽公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