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林琅腦袋裡浮現一個農村老婆婆的形象,點點頭,「好,我不和您客氣。」
林琅繼續走去和健壯無比的黑色大牛打個招呼,「九兒好,等我病好了就去家裡看你和阿婆。」
「記憶」里,七阿婆經常串門找林琅姥姥嘮嗑。近兩年七阿婆的腰病犯了很少出門,去年林琅姥姥也病了,倆家林自然來往少了。
姥姥病逝到現在,「林琅」渾渾噩噩,恍若天塌了那般,沉陷在悲傷里,無法接受親人離世的現實。
林琅初來乍到,對這些「舊交情」多少有些無從著手的感覺。
小寧村的這些人看「林琅」都挺熟的,但林琅依舊感覺自己和他們不太熟、不認識。沒看到人都想不起來相關的人和事兒。
第4章
大牛甩甩尾巴低低「哞」了一聲,竟像是真的認出了林琅一般。
得到回應的林琅很是高興,腳步輕快地走去牛車後,手腳並用,好一會兒才爬上去,再緊挨著自己的麻袋坐好。
林琅探究的目光看去四周又很快收回,她方才似乎聽到了嗤笑聲,但她並不覺得引人發笑的是自己,也沒在意,閉上眼睛小憩。
「那是昨兒廣播裡的林琅?琅丫?」
笑話林琅的張希民是去年冬月下鄉來小寧村的男知青,昨晚的「廣播」熱鬧外,他也沒少從村民的閒談八卦里聽到過林琅,但一直沒正臉好好看過人。
今兒來的牛車上,他也是聽兩個大嬸八卦了林琅一路,好奇地瞅過幾眼林琅的後腦勺,現在才真正見到了本人。
他倒不覺得林琅有八卦里的那般悽苦無依、可憐巴巴,至少林琅本人看起並不覺得自己可憐。
這點兒倒挺難得的。
被張希民捅了一胳膊肘的祝之徽點了點頭,並不做更多回應,但他的餘光也落在林琅身上,他莫名覺得眼前的林琅怕生了許多,眼神都沒往他臉上看過。
以前的林琅雖然也不和他說話,但會和其他農村婦女那樣時不時瞧他一眼。
祝之徽腳邊也是一個麻袋,是他從郵局取出、京城家裡給他寄來的東西。麻袋裡的信他匆匆掃過沒細看,但大致內容已經知道,家裡寧願花大錢給小弟買正式工作,也不願花錢花人脈把他弄回京城去。
祝之徽十八歲下鄉來的小寧村,六年過去,他已經二十四歲,妥妥的大齡未婚青年了。
這期間,他給家裡寫過不知多少封信,家裡對他的態度越來越敷衍,大致已經默認了他這輩子都回不去了。
祝之徽不甘心,但也找不到回城的辦法。
隨著每年不斷的知青下鄉來,知青院已經是七八個人一屋的情況,他實在不想繼續過下去了。
但村里宅基地有限,怎麼都不可能分給外鄉人的知青建房,即便給了,那大幾百建房子的錢,他們也捨不得花在這做夢都恨不得遠離的小山村里。
「小丫頭挺有趣的,」張希民低喃兩聲,想起家裡十歲出頭的小妹,他下鄉,爸媽兄姐都不怎麼傷心,小丫頭抱著他的包裹哭得稀里嘩啦。
他下鄉了,同時也意味著小妹將來不用下鄉來吃苦了。
祝之徽聞言轉頭過來,認真地看了一眼張希民,他不確定張希民是否起了和他類似的念頭。
娶個條件好點兒的村妹,融入村里,改善生活條件,至於未來的事兒,未來再說。
張希民沒發現祝之徽的打量,他很快就自來熟地和七叔公嘮起了村裡的其他八卦,韓家妯娌不和互相大打出手,王建民娶妹妹的小學同學當媳婦,王家又又分家失敗等……
王家就是林琅隔壁的老王家,老太太老爺子還建在,兩個女兒嫁出去多年,剩下三個兒子都住一起,兒子們分別娶媳婦又生兒女,小重孫輩在內一共二十四口人。
王家早幾年就計劃著分家,但到現在也沒真正分家。
二十四口人擠在大小不一的六間房裡,就連前幾天王建民和姜淑慧的婚房,都是從張家老大主屋再隔出一小間來的。
稍微想想,就能知道那有多不方便,多讓人尷尬。
牛車上,林琅在藥效的影響下,很快就進入淺眠的狀態,但沒多久她就被不知何時坐邊上的人推醒了。
「再往裡擠擠,祝大哥他們要坐不了了。」
王詩雯說著已經努力往林琅身上擠,林琅下意識挪了挪身體,就沒動了。
即便林琅把軍大衣脫了,依舊挪不出多少,以往七叔公的牛車也不是沒有不夠坐的時候,先來後到,沒趕上的就只能自己走路回去。
趕牛車多年的七叔公早就數著人頭,正是因為牛車要走了,又多了王詩雯和她堂妹,才使得祝之徽和張希民幾人不夠坐。
搞清楚情況的林琅也不同情祝之徽倆人,沒見同村的大叔嬸子大姐們動都沒動,祝之徽和張希民主動把位置讓出來了,不夠坐就只能自己走路去。
林琅一言不發抬起臉,黑黝黝眸子盯著重生女主王詩雯看。
十九歲的王詩雯五官只能算清秀,但她的身材是村里未婚少女里難得有的凹凸有致,婀娜多姿,很招眼球。
在新世紀網絡時代見多了美人的林琅第一眼看王詩雯,只會看臉,沒有感覺特別好看,整體畫風和她這穿來這兩天見的村民、縣裡人一個樣兒。
至於書里著重描繪王詩雯的身材,因為衣著寬鬆的緣故,林琅憑肉眼感受不出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林琅繼續走去和健壯無比的黑色大牛打個招呼,「九兒好,等我病好了就去家裡看你和阿婆。」
「記憶」里,七阿婆經常串門找林琅姥姥嘮嗑。近兩年七阿婆的腰病犯了很少出門,去年林琅姥姥也病了,倆家林自然來往少了。
姥姥病逝到現在,「林琅」渾渾噩噩,恍若天塌了那般,沉陷在悲傷里,無法接受親人離世的現實。
林琅初來乍到,對這些「舊交情」多少有些無從著手的感覺。
小寧村的這些人看「林琅」都挺熟的,但林琅依舊感覺自己和他們不太熟、不認識。沒看到人都想不起來相關的人和事兒。
第4章
大牛甩甩尾巴低低「哞」了一聲,竟像是真的認出了林琅一般。
得到回應的林琅很是高興,腳步輕快地走去牛車後,手腳並用,好一會兒才爬上去,再緊挨著自己的麻袋坐好。
林琅探究的目光看去四周又很快收回,她方才似乎聽到了嗤笑聲,但她並不覺得引人發笑的是自己,也沒在意,閉上眼睛小憩。
「那是昨兒廣播裡的林琅?琅丫?」
笑話林琅的張希民是去年冬月下鄉來小寧村的男知青,昨晚的「廣播」熱鬧外,他也沒少從村民的閒談八卦里聽到過林琅,但一直沒正臉好好看過人。
今兒來的牛車上,他也是聽兩個大嬸八卦了林琅一路,好奇地瞅過幾眼林琅的後腦勺,現在才真正見到了本人。
他倒不覺得林琅有八卦里的那般悽苦無依、可憐巴巴,至少林琅本人看起並不覺得自己可憐。
這點兒倒挺難得的。
被張希民捅了一胳膊肘的祝之徽點了點頭,並不做更多回應,但他的餘光也落在林琅身上,他莫名覺得眼前的林琅怕生了許多,眼神都沒往他臉上看過。
以前的林琅雖然也不和他說話,但會和其他農村婦女那樣時不時瞧他一眼。
祝之徽腳邊也是一個麻袋,是他從郵局取出、京城家裡給他寄來的東西。麻袋裡的信他匆匆掃過沒細看,但大致內容已經知道,家裡寧願花大錢給小弟買正式工作,也不願花錢花人脈把他弄回京城去。
祝之徽十八歲下鄉來的小寧村,六年過去,他已經二十四歲,妥妥的大齡未婚青年了。
這期間,他給家裡寫過不知多少封信,家裡對他的態度越來越敷衍,大致已經默認了他這輩子都回不去了。
祝之徽不甘心,但也找不到回城的辦法。
隨著每年不斷的知青下鄉來,知青院已經是七八個人一屋的情況,他實在不想繼續過下去了。
但村里宅基地有限,怎麼都不可能分給外鄉人的知青建房,即便給了,那大幾百建房子的錢,他們也捨不得花在這做夢都恨不得遠離的小山村里。
「小丫頭挺有趣的,」張希民低喃兩聲,想起家裡十歲出頭的小妹,他下鄉,爸媽兄姐都不怎麼傷心,小丫頭抱著他的包裹哭得稀里嘩啦。
他下鄉了,同時也意味著小妹將來不用下鄉來吃苦了。
祝之徽聞言轉頭過來,認真地看了一眼張希民,他不確定張希民是否起了和他類似的念頭。
娶個條件好點兒的村妹,融入村里,改善生活條件,至於未來的事兒,未來再說。
張希民沒發現祝之徽的打量,他很快就自來熟地和七叔公嘮起了村裡的其他八卦,韓家妯娌不和互相大打出手,王建民娶妹妹的小學同學當媳婦,王家又又分家失敗等……
王家就是林琅隔壁的老王家,老太太老爺子還建在,兩個女兒嫁出去多年,剩下三個兒子都住一起,兒子們分別娶媳婦又生兒女,小重孫輩在內一共二十四口人。
王家早幾年就計劃著分家,但到現在也沒真正分家。
二十四口人擠在大小不一的六間房裡,就連前幾天王建民和姜淑慧的婚房,都是從張家老大主屋再隔出一小間來的。
稍微想想,就能知道那有多不方便,多讓人尷尬。
牛車上,林琅在藥效的影響下,很快就進入淺眠的狀態,但沒多久她就被不知何時坐邊上的人推醒了。
「再往裡擠擠,祝大哥他們要坐不了了。」
王詩雯說著已經努力往林琅身上擠,林琅下意識挪了挪身體,就沒動了。
即便林琅把軍大衣脫了,依舊挪不出多少,以往七叔公的牛車也不是沒有不夠坐的時候,先來後到,沒趕上的就只能自己走路回去。
趕牛車多年的七叔公早就數著人頭,正是因為牛車要走了,又多了王詩雯和她堂妹,才使得祝之徽和張希民幾人不夠坐。
搞清楚情況的林琅也不同情祝之徽倆人,沒見同村的大叔嬸子大姐們動都沒動,祝之徽和張希民主動把位置讓出來了,不夠坐就只能自己走路去。
林琅一言不發抬起臉,黑黝黝眸子盯著重生女主王詩雯看。
十九歲的王詩雯五官只能算清秀,但她的身材是村里未婚少女里難得有的凹凸有致,婀娜多姿,很招眼球。
在新世紀網絡時代見多了美人的林琅第一眼看王詩雯,只會看臉,沒有感覺特別好看,整體畫風和她這穿來這兩天見的村民、縣裡人一個樣兒。
至於書里著重描繪王詩雯的身材,因為衣著寬鬆的緣故,林琅憑肉眼感受不出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