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知道他心不在朝政,宣德帝也不再強求。
畢竟這些年為了讓他幫太子打掩護,也確實委屈了他。
於是便同意他單槍匹馬去闖江湖。
聽說前些時日,江湖上突然冒出一個帶著面具的黑衣少俠,年約二十左右,但武功了得,救死扶傷無數,與江湖上不少俠客都結為好友。
據說不久後新一任武林盟主的選拔大賽上,他的呼聲最高,有望當選。
宣德帝聽說後,便同太子商量,「你七弟已經找到了他的畢生所求,可惜父皇到如今這把年紀,還沒想通。如今父皇年紀大了,在管理朝政上,許多事已經力不從心,不如父皇讓位於你,好用最後幾年光景陪一陪你母后。這輩子父皇最對不起的人便是你母后了。」
宣德帝所言肺腑。
即使皇后跟他分別三年,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可他總是覺得這些年皇后對他總是若即若離,仿佛只是為了守住這個地位,為了保護她的家人才願意留下來。
他也清楚,自己當初確實為了何貴妃傷過她的心,所以他想要彌補。
景言前些時日給他寫信,說是他在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了一間別院,很適合養老,他不妨帶著皇后出宮去看一看,在這皇宮裡待了一輩子,他也想好好地為自己活一次,好好地陪自己心愛的人到老。
太子自然無法拒絕自己父親的願望。
只是這皇權更替牽扯眾多,為了不耽誤宣德帝這位太上皇的出行,太子更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
太子妃聽說太子這麼賣力地處理公務,放下腿上的一雙兒女,讓宮女帶著他們出宮去自己的表哥表妹家住一段時間。
當她端著熬好的梨水出現在太子的書房時,太子緊皺的眉頭終於有了片刻舒緩。
太子妃將梨水放在太子的手邊,「這梨水潤喉通肺,是臣妾親手為您熬的,不妨稍微歇一歇嘗嘗臣妾的手藝?」
太子乖乖聽話。
剛喝一口便讚不絕口,「孤的清婉果真做什麼都樣樣在行,孤三生有幸,竟然娶了清婉這般賢惠的太子妃,日後有清婉陪著孤,孤絕不會負了你。」
太子妃卻憂心忡忡。
前些時日,太后又提起往東宮塞人一事。
畢竟太子近些年的身子已經大好,傳宗接代不成問題,即使她已經為太子生下了一雙兒女,可這對於皇家來說還是子嗣過於單薄一些。
太子很快就要成為大贏朝的新帝,新帝後宮要是只有一位皇后,兩個孩子實在過意不去,所以她必須要接受跟別人共事一夫的事實。
可是跟他夫妻這麼多年,她與他恩愛,看他把自己放在心尖,陪他度過日夜。
讓她將這般溫柔的丈夫分出去,她心裡多少有些不舍,還有些妒忌......
太子注意到她眼神里的暗淡,仿佛她肚裡的蛔蟲,立馬便猜到了原因,「可是皇祖母又逼你了?」
太子妃搖頭,「談不上逼,這本就是臣妾這個當正妻應該做的。」
太子臉色一沉,「什麼叫應該做的,你是孤的妻子,倘若不能對你許諾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話,孤當初便不會娶你。」
從他們在小城大婚那刻起,他便在心裡許下這個承諾,此生絕不會納妾。
這件事他已經同宣德帝和皇后透過底,他們既沒有表示贊同,但也沒攔著他。
宣德帝更是害怕他會後悔,畢竟一輩子那麼長,他雖身處高位,總歸還是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可是他執意所為,在登基那日,他頒布的第一條皇令便是取消選秀,他的後宮只有皇后一人,絕不再娶。
後將皇后生的兒子封為太子,女兒封為兆祥公主。
即使這件事在朝上掀起一陣不小的風波,但新帝已經做好了與那些大臣鬥智鬥勇的心理準備,任由他們怎麼勸,他都不會動搖。
除了宮內的變化。
宮外,舊城經過五年的調整,又恢復成從前的盛狀。
宣德帝在經過著重考量後,還是決定不折騰了,從此便將國都定在雲城這個新城,而舊城改名為雁都,被納入清寧郡主的封地。
自從五年前清寧郡主同丈夫大婚後,一家搬到封地,將這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百姓傳言,這位清寧郡主的丈夫曾經出家當過和尚,是佛祖膝下的親傳弟子。
正因清寧郡主慈悲為懷,為人純良,佛祖便認為這世間沒有至純至善的男子能與之相陪,於是便親自為清寧郡主擇了一位夫婿,這樣他老人家也好在天上看著放心。
清寧郡主聽說這則傳聞後,故意跑到自己正在澆花養魚的丈夫面前炫耀,「外面的百姓都在說你是為了配我才出生的,你有什麼想反駁的嗎?」
池塘前,身著青綠色衣袍的男子緩緩抬頭,眉眼如同春風般和煦,笑意輕快,「他們說得沒錯,我此生確實為你而生,為你而活,只為你一人。」
「永永遠遠。」
「直至下輩子,下下輩子,亦是如此。」
(正文完)
第240章 番外:昭兒的自述
說起來,我算是一個幸運,但又不是很幸運的孩子。
我的出身不好,但我有一個甘願為我付出一切的姐姐。
為了讓我過得好,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清白去討好這府里唯一能護住我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畢竟這些年為了讓他幫太子打掩護,也確實委屈了他。
於是便同意他單槍匹馬去闖江湖。
聽說前些時日,江湖上突然冒出一個帶著面具的黑衣少俠,年約二十左右,但武功了得,救死扶傷無數,與江湖上不少俠客都結為好友。
據說不久後新一任武林盟主的選拔大賽上,他的呼聲最高,有望當選。
宣德帝聽說後,便同太子商量,「你七弟已經找到了他的畢生所求,可惜父皇到如今這把年紀,還沒想通。如今父皇年紀大了,在管理朝政上,許多事已經力不從心,不如父皇讓位於你,好用最後幾年光景陪一陪你母后。這輩子父皇最對不起的人便是你母后了。」
宣德帝所言肺腑。
即使皇后跟他分別三年,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可他總是覺得這些年皇后對他總是若即若離,仿佛只是為了守住這個地位,為了保護她的家人才願意留下來。
他也清楚,自己當初確實為了何貴妃傷過她的心,所以他想要彌補。
景言前些時日給他寫信,說是他在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了一間別院,很適合養老,他不妨帶著皇后出宮去看一看,在這皇宮裡待了一輩子,他也想好好地為自己活一次,好好地陪自己心愛的人到老。
太子自然無法拒絕自己父親的願望。
只是這皇權更替牽扯眾多,為了不耽誤宣德帝這位太上皇的出行,太子更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
太子妃聽說太子這麼賣力地處理公務,放下腿上的一雙兒女,讓宮女帶著他們出宮去自己的表哥表妹家住一段時間。
當她端著熬好的梨水出現在太子的書房時,太子緊皺的眉頭終於有了片刻舒緩。
太子妃將梨水放在太子的手邊,「這梨水潤喉通肺,是臣妾親手為您熬的,不妨稍微歇一歇嘗嘗臣妾的手藝?」
太子乖乖聽話。
剛喝一口便讚不絕口,「孤的清婉果真做什麼都樣樣在行,孤三生有幸,竟然娶了清婉這般賢惠的太子妃,日後有清婉陪著孤,孤絕不會負了你。」
太子妃卻憂心忡忡。
前些時日,太后又提起往東宮塞人一事。
畢竟太子近些年的身子已經大好,傳宗接代不成問題,即使她已經為太子生下了一雙兒女,可這對於皇家來說還是子嗣過於單薄一些。
太子很快就要成為大贏朝的新帝,新帝後宮要是只有一位皇后,兩個孩子實在過意不去,所以她必須要接受跟別人共事一夫的事實。
可是跟他夫妻這麼多年,她與他恩愛,看他把自己放在心尖,陪他度過日夜。
讓她將這般溫柔的丈夫分出去,她心裡多少有些不舍,還有些妒忌......
太子注意到她眼神里的暗淡,仿佛她肚裡的蛔蟲,立馬便猜到了原因,「可是皇祖母又逼你了?」
太子妃搖頭,「談不上逼,這本就是臣妾這個當正妻應該做的。」
太子臉色一沉,「什麼叫應該做的,你是孤的妻子,倘若不能對你許諾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話,孤當初便不會娶你。」
從他們在小城大婚那刻起,他便在心裡許下這個承諾,此生絕不會納妾。
這件事他已經同宣德帝和皇后透過底,他們既沒有表示贊同,但也沒攔著他。
宣德帝更是害怕他會後悔,畢竟一輩子那麼長,他雖身處高位,總歸還是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可是他執意所為,在登基那日,他頒布的第一條皇令便是取消選秀,他的後宮只有皇后一人,絕不再娶。
後將皇后生的兒子封為太子,女兒封為兆祥公主。
即使這件事在朝上掀起一陣不小的風波,但新帝已經做好了與那些大臣鬥智鬥勇的心理準備,任由他們怎麼勸,他都不會動搖。
除了宮內的變化。
宮外,舊城經過五年的調整,又恢復成從前的盛狀。
宣德帝在經過著重考量後,還是決定不折騰了,從此便將國都定在雲城這個新城,而舊城改名為雁都,被納入清寧郡主的封地。
自從五年前清寧郡主同丈夫大婚後,一家搬到封地,將這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百姓傳言,這位清寧郡主的丈夫曾經出家當過和尚,是佛祖膝下的親傳弟子。
正因清寧郡主慈悲為懷,為人純良,佛祖便認為這世間沒有至純至善的男子能與之相陪,於是便親自為清寧郡主擇了一位夫婿,這樣他老人家也好在天上看著放心。
清寧郡主聽說這則傳聞後,故意跑到自己正在澆花養魚的丈夫面前炫耀,「外面的百姓都在說你是為了配我才出生的,你有什麼想反駁的嗎?」
池塘前,身著青綠色衣袍的男子緩緩抬頭,眉眼如同春風般和煦,笑意輕快,「他們說得沒錯,我此生確實為你而生,為你而活,只為你一人。」
「永永遠遠。」
「直至下輩子,下下輩子,亦是如此。」
(正文完)
第240章 番外:昭兒的自述
說起來,我算是一個幸運,但又不是很幸運的孩子。
我的出身不好,但我有一個甘願為我付出一切的姐姐。
為了讓我過得好,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清白去討好這府里唯一能護住我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