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怪她!

  「咳!」沈槐安重咳一聲,裝作不經意地看去,見那人一動不動,盯著嘆了口氣。

  算了,還是抓緊點時間,眼見太陽西沉,一會該用膳了。

  沈槐安深吸一口氣,皺著眉集中注意力看著面前的公文。

  彈劾?真是一天天正事不干,淨盯著別人家裡一畝三分地了,不過被彈劾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又笨又蠢,查辦。

  請安摺子,扔掉。

  啊……這個是織造辦的,十五匹……報損個三、四匹應該不成問題吧。

  沈槐安草草略過不重要的內容,三兩下就批完了大半,剩下的就說要合議,趕明兒拿回去。

  翻開新的一本,他提筆一頓。

  孫家上獻良駒數匹。

  孫家……沈槐安低低笑開。

  有時候這些人真是蠢得都讓人有些意外了。

  允。

  血色的墨落下。

  孫家式微,真有學識的人不會去當幕僚,當幕僚也不會選一個只依靠後位的家族。孫家此時就像一塊腐肉,匯聚的只有鬣狗和蒼蠅,他們攛掇著孫家上賭桌,以命為賭注,贏了他們是從龍之功,輸了……不過是樹倒猢猻散,各奔前程去。

  眾人的高呼給了孫家錯覺,讓他誤以為自己算無遺漏,甚至還敢塞過來「良駒」。

  一群錯誤的答案里,孫家選不到活路。

  第95章 秋獮

  秋獮之際,帝馬忽驚,傾跌於地,帝暈厥,數日不朝。孫旼引兵,疑帝崩為詞,持刃入城。門者錢啟門為應,其副官卻之,未果。帝親現,後隨兵馬,遂以罪誅之。

  史官寥寥幾筆,為這場鬧劇蓋棺定論。

  那日秋獮,孫家的安插在圍場的探子還沒來得及摸到皇后身邊去,就聽見皇帝因馬驚而墜,昏迷不醒的消息傳來,一時間圍場亂作一團。

  探子的來路經不起細查,而且據說當時皇帝胯下的正是孫家才先上來的馬,慌亂間只與皇后身邊的鳴夏匆匆見了一面。

  得了皇后口諭,探子趁亂趕回孫家,孫父大喜,這不正是天助他也,拉著糾集來的幾方人馬就直奔上京而去。

  皇帝暈厥,宮裡亂做一團,等百官聽到消息,回過神來的時候,孫父已經帶人衝到城外了。

  若是不進城,只圍不攻,事後孫家與皇后還有狡辯的餘地,孫父本也不欲進城,他望著上京高聳的城牆,心裡有些打鼓。

  他雖不通軍政,也不是個傻子,自己帶的這點兒兵卒想強攻上京無疑痴人說夢,可身邊的幕僚慫恿他說不若一試,不行再退回來就是了。

  這一試,還真讓他把門打開了。

  一行人帶兵持械就這麼在全上京城的百姓眼中,大搖大擺地從城門進了。

  太后聽見消息的時候,孫父已經帶人進了玄武門,一路上順利的不可思議。

  皇后尚沒反應過來,太后卻已覺察其中有疑。她這些年安穩日子過得太舒坦了,坐擁天下的皇帝是她親兒,母儀天下的皇后是她表侄女,宮裡宮外都祥和安寧,久了,她也就疏於防範,整日吃齋念佛,不問世事。

  老祖宗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有道理的,太后被身旁的嬤嬤扶著,呆愣地望著自己兒子面前跪趴著一臉驚恐的自家哥哥

  「去!去找皇后!!」半白的頭髮松垮的粗糙的挽了一個髮髻,發間的簪子搖搖欲墜。

  「啪!」

  象徵皇后身份的碧璽鑲玉金鳳點翠珠簪落地,碎的四分五裂,珍珠在地上不甘地跳動幾下,最終也只能咕嚕嚕地滾到鳴夏腳邊停下。

  鳴夏神情複雜地仰頭望著,見那人拼命蹬踹幾下後,陡然像一根柳條垂下,懸在房樑上。

  這不怪她不是麼,皇后若是無心,怎會輕易上當,怪只怪皇后自己太蠢,偏聽偏信又不動腦子,什麼都指望她一個人,偏偏又不肯給她個好前程。

  鳴夏在心裡拼命說服著自己,剛剛御前的一個太監衝進來,告訴皇后前朝發生的事,直言皇帝命自己前來,說看在夫妻一場的份上,只要皇后以死謝罪,他會考慮放過孫家幼子。

  言下之意,今日種種都是皇帝為了除掉孫家做的一場局,興許從一開始就說他刻意為之。

  皇后隱隱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可在御前太監和自己的大宮女聲聲勸說下,哆嗦著掛上了白綾。

  太后剛跨進殿門,一聲悽厲的尖叫直掀房頂般躥出。

  「娘娘!皇后娘娘自縊了!!」

  太后渾身一顫,眼前的大門在她眼前翻轉眩暈,耳朵里嗡嗡聲掩蓋住了一旁嬤嬤的聲音。

  她望著嬤嬤一張嘴快速的張合著,可無論如何她都聽不清。

  驀地眼前一黑,太后倚著嬤嬤像是被抽了最後的生機般癱軟著暈了過去。

  若是皇后還活著,說不定還有一線轉機,這件事不對勁,自家哥哥肯定沒這個膽子貿然作出誅九族的過錯,皇后更是如此,她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太后,肯定有人在背後做局。

  可皇后這一死,無疑是向眾人宣告自己有罪,畏罪自縊。

  皇帝震怒,下令將涉及此事的幾個武將統統誅殺,不留活口。

  他不是生氣孫家膽敢覬覦皇位,在他眼裡,孫家那群愚不可及的人根本不需要擔心,他憂慮的是,如此明目張胆的收拾了幾個武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