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晌午時,林珣與陳氏帶著林雲定和林雲豐到了。

  段之淮與父母雙親,還有段之羽一道正在客棧歇腳,熱菜熱飯飽了肚子。

  兩廂行禮問候。

  段氏書香,段之淮這一房不算鼎盛,但族中氣度都在。

  五官生的具是溫和仁厚模樣,叫人心生好感。

  林珣一看就放了心。

  相由心生。

  陳氏原就不怎麼擔心,段氏族中規矩多,她聽老夫人說過不少,其中一些細細碎碎地,要她來說還有些不近人情,但這樣的人家裡、除非生了個壞胚子,要不然都歪不到哪裡去。

  再者,段之淮的教養擺在這裡。

  待段之淮彼此介紹一番,林珣才道:「外祖家親人進京,又有長輩同行,原本我那大哥也要一道來迎,只是他今日當值,不好離了衙門,只能夜裡接風時同老太爺敬酒賠禮了。」

  陳氏亦笑著問:「說起來,怎得沒見到老太爺?」

  段之淮的祖父也來了。

  他是小段氏的族弟,年紀差了兩三歲,從前關係也還不錯。

  隔房的兩個姐姐先後嫁入京中,一位早早病故,一位繼之,雖是常年都有書信往來,但始終沒有機會再踏江南故土。

  幾十年裡,族裡進京拜訪的也都是晚輩,說幾句家鄉話,但始終不及幼時就認得的。

  因此,老太爺這次說什麼也要一起來。

  坐船比馬車輕鬆,趁著他的身子骨還吃得消,看看京城、也看看族姐。

  若無意外,這恐怕是他們最後一面了,亦是族姐最後一次見「認得的」親人。

  「祖父有些疲乏,在客房小睡。」段之淮道。

  等老太爺緩過來後,一行人回京城去。

  陳氏坐在馬車上,笑著與段之淮的母親道:「郡主與國公爺離京有小兩月了,這次遇不上,不過他們說了想去江南轉轉,到時候還要勞煩族裡。」

  「哪裡能是勞煩?都是自家人。不瞞你說,族中長老們多盼著能與親人們見著面,一大家子人,有出去做官就在那兒紮根的,有遠嫁了的,只靠書信曉得狀況。山高路遠,見面不易,能有機會回江南看看、說說家常,多好啊!這次曉得我們老太爺進京,與你們老夫人相熟的長輩都羨慕極了,若不是各有各的狀況、身體也撐不住,也都想來。」

  陳氏聽得心裡軟乎乎的。

  她聽得出來,這不是什麼場面話。

  果然,信郡主的錯不了,往段氏族中選人、選段之淮,很靠得住。

  唯一讓她不舍的,還是遠嫁。

  可這些都能商量的,段之淮之後還要來京中念書,或許還要考官,遠與近,誰能說得准。

  說不定會和雲靜一樣,丈夫留作京官了呢?

  說起來,二嫂苦了這麼多年,只雲靜一個心肝為盼頭,留在京中,也彼此多個照顧體貼。

  一旬之前,雲靜診出身孕來,可把二嫂激動壞了。

  「我連吃飯都熱絡得能多吃半碗!」

  二嫂就是這麼說的,逗得老夫人哈哈大笑。

  進京時華燈初上。

  誠意伯府大門打開,迎接遠客。

  小段氏和老太爺姐弟兩人握住了手,眼中含淚,一肚子話無從說起。

  晚輩們勸說著,讓他們保重身體,又說既是小住些時日,總能把心裡話都說完,才算是都穩住了。

  接風宴上,特特上了幾道江南菜。

  小段氏感慨道:「我早已經是京里口味了,但每年總有些時日特別想念江南味道,也請過幾位江南廚子,吃著是那個味,卻又總少點兒什麼……」

  少的就是鄉情。

  段之淮的母親在看林雲芳,越看越喜歡。

  小姑娘大大方方,又不失乖巧,說起事情來臉上紅彤彤的,著實可愛。

  想來也是,這位嫁在京里的姑母養出來的姑娘,不會差的。

  都說繼母難當,族中當年選自家姑娘再入京,也是不想前頭留下來的嫡長子出狀況,更放心自家人。

  而這位姑母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繼子、庶子、親子,她各個用心仔細,一家老小和睦團結,這份答卷足見人品,見一府的人品。

  沒有一個攪事精。

  這是最要緊的,無論家大家小,誰會喜歡攪事的呢?

  陳氏低聲說著:「雲芳性情天真,前兩年險些被心懷妒忌之人陷害污衊,好在她姐姐護著、才沒有叫人算計了去。如今又長了幾歲,看著是比從前機靈多了,不會吃悶虧還不曉得如何替自己解釋。」

  說的段家太太心疼極了。

  段家人進京,既是探親訪友,也是為了商議婚事。

  兩廂合意的事情,又是自家人,商量起來亦不複雜。

  因著兩地路遠,前頭章程只在京中操辦好,只等秋日裡在江南辦婚事。

  陳氏替侄女們操持了兩回,這一次經驗十足,風風火火。

  末了,她還與林雲芳道:「秋日好啊,秋高氣爽,一路行船南下,我聽說兩邊岸上可好看了。」

  林雲芳嘀咕道:「哪裡好了,時間這麼趕,我豈不是見不著我的小外甥出生了?」

  「秋日嫁過去、在那兒過了年,開春再隨姑爺一道回京,陪姑爺備考,」陳氏算得明明白白,「我同陳桂都說好了,老實巷裡留套風水好的給你們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