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頁
而朝臣們不管是否另有利益,同樣不會接受曾經這麼大病一場的大殿下東山再起。
彼時,明爭暗搶地爭鬥起來,對大殿下、對朝堂穩固,都是重創。」
聖上靠著椅背,雙手交疊在膝蓋上,閉著眼沉默了許久。
徐簡把要說的話都說完,也就停下來,只顧自己吃茶。
他得讓聖上自己想。
其中道理,也沒到當局者迷的地步,徐簡曉得聖上一清二楚,只是此前下意識會去迴避。
徐簡就把窗戶紙捅破了。
良久,聖上開了口,聲音發澀:「他們要麼不敢在朕面前提邵兒,要麼就是借著邵兒的由頭、想看朕還向著哪個兒子,徐簡,也只有你會設身處地為朕考量、為邵兒考量。」
徐簡斂眉:「臣與殿下熟悉。」
「也對,」聖上長吁了一口氣,讓自己輕鬆些,「先不提邵兒了,來說說你。此前你請纓去裕門,說想解了心結,現在解了嗎?」
徐簡點頭:「算是解開了。
站在裕門城牆上,看關內關外景致,臣滿腦子都是自己十三四歲、跟隨祖父初次出陣的模樣。
當年奪回裕門,解了西涼威脅,也是勝利回朝,但祖父的意願一直是把失地收回來,這一次如願,臣也能告祭他在天之靈。」
「解了便好,」聖上笑了笑,又道,「以前朕讓你陪著邵兒觀政,現在用不上了,你自己是什麼想法?倒不是讓你立刻拿主意,這都年底了,趁著過年多想想,決定了之後告訴朕。旁的都好說,不許提什麼閒散、歇著。」
「關於這事……」徐簡清了清嗓子,道,「臣的確有想法了。」
聖上挑眉:「哦?」
「臣想閒兩年。」
話才開口,徐簡就見聖上眉頭倏地皺起來了。
他只當沒看到,繼續說著:「臣想與郡主一道去各地走走看看。
之前郡主聽德榮長公主說了些同駙馬出遊的趣事,很是嚮往。
成親之後,臣不是在醫治傷勢,就是隨軍出征,都是讓郡主難受又擔心。
郡主懂事,能理解與支持臣,但這也不表示臣對郡主就沒有虧欠。
臣想補償她,想讓郡主高興些。」
聖上眉宇漸舒。
是兒女情長了些,但真摯、實在,比一堆冠冕堂皇的藉口強。
再者,夫妻和睦是好事情。
「這是論私,」徐簡頓了頓,又繼續道,「論公,臣也有避風頭的意思。」
點到為止。
聖上哪裡會聽不明白?
以前與邵兒走得近,那是作為君王的他屬意的。
現在「從頭再來」,徐簡和寧安這等身份,就是兩隻金餑餑,若是他們應對不當,被人當刀當令箭,有苦都說不出來。
迴避一段時日,這是最好的選擇。
同時,也是兩府對他的忠心。
「公私皆如意,臣當然不攔你們,」聖上道,「好好安排一下,陪皇太后過了年再走。」
「是這麼一個想法。」徐簡應道。
聖上說著,倒是另起一念頭:「你們都往外頭走了,不如領了巡按御史,替朕看看底下州府。」
天子坐京中,京官、地方官員數不過來。
聖上能看到很多,但看不到的更多。
都察院年年都有不少御史往各地巡按,有人做得好,有人做不好,各有各的緣由。
「您讓臣巡按是信任臣,」徐簡說得很直白,「臣與郡主離京,底下州府本就翹首,一旦聽到了風聲就立刻趕來。
若臣是御史,更是避不開那些官場拉扯,到了地方就全是應酬。
臣不喜那些,郡主也不喜歡。
倒不如清淨些出行,走在城中縣中,觀百姓生活,反倒能看得清楚些,而不是被人粉飾太平糊弄過去。
要是看到不對的地方,臣遞摺子快馬進京,您點御史再下去細查。」
此話很是在理。
聖上便沒有堅持,只問了些路途想法。
「想去蜀地探望常樂郡主,先前長公主提出來的,郡主聽了也很心動,她記事不久、常樂郡主就遠嫁了,算不上多麼熟悉,但都是皇太后寵著護著長大的,郡主想替皇太后去看看。」
「也說起裕門,現在關內平定,想到了承遠之後再看看能不能繼續西行,駐地自是不方便,遠遠看一看裕門城牆,應當可行。」
「還得去一趟定國寺,郡主想去拜一拜。」
聖上聽徐簡說了不少,先前起起伏伏的情緒徹底放了下來。
「大順的江山很大,」聖上嘆道,語氣里亦有幾分嚮往,「朕走過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母后與朕差不多,走得也少。你和寧安好好看,回來跟朕、跟母后多說說。」
得了聖上點頭後,林雲嫣也仔細與皇太后商量了。
皇太后當然捨不得,原本隔三差五,哪怕見不到人,也能遣人去問兩句,一旦離京遠遊,幾月都看不到一眼。
可再捨不得,皇太后也沒有出言阻攔。
什麼對雲嫣好,什麼對雲嫣不好,她心中一片明鏡。
「您惦記我,我也惦記您,」林雲嫣輕聲細語與皇太后道,「我會經常給您寫信,隔幾日就寫,您別嫌我長篇大論。」
「好好好,」皇太后笑了起來,「哀家給你數著,看你能送回來多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彼時,明爭暗搶地爭鬥起來,對大殿下、對朝堂穩固,都是重創。」
聖上靠著椅背,雙手交疊在膝蓋上,閉著眼沉默了許久。
徐簡把要說的話都說完,也就停下來,只顧自己吃茶。
他得讓聖上自己想。
其中道理,也沒到當局者迷的地步,徐簡曉得聖上一清二楚,只是此前下意識會去迴避。
徐簡就把窗戶紙捅破了。
良久,聖上開了口,聲音發澀:「他們要麼不敢在朕面前提邵兒,要麼就是借著邵兒的由頭、想看朕還向著哪個兒子,徐簡,也只有你會設身處地為朕考量、為邵兒考量。」
徐簡斂眉:「臣與殿下熟悉。」
「也對,」聖上長吁了一口氣,讓自己輕鬆些,「先不提邵兒了,來說說你。此前你請纓去裕門,說想解了心結,現在解了嗎?」
徐簡點頭:「算是解開了。
站在裕門城牆上,看關內關外景致,臣滿腦子都是自己十三四歲、跟隨祖父初次出陣的模樣。
當年奪回裕門,解了西涼威脅,也是勝利回朝,但祖父的意願一直是把失地收回來,這一次如願,臣也能告祭他在天之靈。」
「解了便好,」聖上笑了笑,又道,「以前朕讓你陪著邵兒觀政,現在用不上了,你自己是什麼想法?倒不是讓你立刻拿主意,這都年底了,趁著過年多想想,決定了之後告訴朕。旁的都好說,不許提什麼閒散、歇著。」
「關於這事……」徐簡清了清嗓子,道,「臣的確有想法了。」
聖上挑眉:「哦?」
「臣想閒兩年。」
話才開口,徐簡就見聖上眉頭倏地皺起來了。
他只當沒看到,繼續說著:「臣想與郡主一道去各地走走看看。
之前郡主聽德榮長公主說了些同駙馬出遊的趣事,很是嚮往。
成親之後,臣不是在醫治傷勢,就是隨軍出征,都是讓郡主難受又擔心。
郡主懂事,能理解與支持臣,但這也不表示臣對郡主就沒有虧欠。
臣想補償她,想讓郡主高興些。」
聖上眉宇漸舒。
是兒女情長了些,但真摯、實在,比一堆冠冕堂皇的藉口強。
再者,夫妻和睦是好事情。
「這是論私,」徐簡頓了頓,又繼續道,「論公,臣也有避風頭的意思。」
點到為止。
聖上哪裡會聽不明白?
以前與邵兒走得近,那是作為君王的他屬意的。
現在「從頭再來」,徐簡和寧安這等身份,就是兩隻金餑餑,若是他們應對不當,被人當刀當令箭,有苦都說不出來。
迴避一段時日,這是最好的選擇。
同時,也是兩府對他的忠心。
「公私皆如意,臣當然不攔你們,」聖上道,「好好安排一下,陪皇太后過了年再走。」
「是這麼一個想法。」徐簡應道。
聖上說著,倒是另起一念頭:「你們都往外頭走了,不如領了巡按御史,替朕看看底下州府。」
天子坐京中,京官、地方官員數不過來。
聖上能看到很多,但看不到的更多。
都察院年年都有不少御史往各地巡按,有人做得好,有人做不好,各有各的緣由。
「您讓臣巡按是信任臣,」徐簡說得很直白,「臣與郡主離京,底下州府本就翹首,一旦聽到了風聲就立刻趕來。
若臣是御史,更是避不開那些官場拉扯,到了地方就全是應酬。
臣不喜那些,郡主也不喜歡。
倒不如清淨些出行,走在城中縣中,觀百姓生活,反倒能看得清楚些,而不是被人粉飾太平糊弄過去。
要是看到不對的地方,臣遞摺子快馬進京,您點御史再下去細查。」
此話很是在理。
聖上便沒有堅持,只問了些路途想法。
「想去蜀地探望常樂郡主,先前長公主提出來的,郡主聽了也很心動,她記事不久、常樂郡主就遠嫁了,算不上多麼熟悉,但都是皇太后寵著護著長大的,郡主想替皇太后去看看。」
「也說起裕門,現在關內平定,想到了承遠之後再看看能不能繼續西行,駐地自是不方便,遠遠看一看裕門城牆,應當可行。」
「還得去一趟定國寺,郡主想去拜一拜。」
聖上聽徐簡說了不少,先前起起伏伏的情緒徹底放了下來。
「大順的江山很大,」聖上嘆道,語氣里亦有幾分嚮往,「朕走過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母后與朕差不多,走得也少。你和寧安好好看,回來跟朕、跟母后多說說。」
得了聖上點頭後,林雲嫣也仔細與皇太后商量了。
皇太后當然捨不得,原本隔三差五,哪怕見不到人,也能遣人去問兩句,一旦離京遠遊,幾月都看不到一眼。
可再捨不得,皇太后也沒有出言阻攔。
什麼對雲嫣好,什麼對雲嫣不好,她心中一片明鏡。
「您惦記我,我也惦記您,」林雲嫣輕聲細語與皇太后道,「我會經常給您寫信,隔幾日就寫,您別嫌我長篇大論。」
「好好好,」皇太后笑了起來,「哀家給你數著,看你能送回來多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