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絳想了想,說道:「你是不是認識上一個來到這裡的人,他叫做傳鷹。」

  魔龍竟真的對「傳鷹」二字有反應,它抬首長吟了一聲,又看了顧絳一眼,轉頭潛入水中離去。

  顧絳沒有阻攔它,轉而看向另一邊的石龜,這一眼他就被雕刻者巧奪天工的技藝吸引了,仿佛活物一般的巨大石龜抬著一足,做向上攀爬狀,昂起的頭顱望著千層石階上聳立的宮殿,像是前來覲見宮宇的主人。

  只要對華夏上古神話有所了解的人,看到巨龜出水的造型,就會聯想到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伏羲因河圖而成八卦,黃帝因河圖而成《歸藏》,大禹得洛書治九洲,文王觀洛書成《周易》。

  河圖洛書幾乎是天地易理、氣運王道的源頭至寶,如今世間流傳的兩幅圖文是南宋朱熹自陳摶處得來,並非上古完整的圖書。

  一般來說,專研此道的大家都認為河圖洛書上記載的,是上古時的星圖,或是當時的山水地理圖,幫助人王劃分時節、治理河川。

  顧絳跳上巨龜的背,仰頭看向那龜背,只見上面刻滿了符號圖形,他大略看了一下,發現若非易學大家,並結合前面大殿中的星圖,根本看不懂這些符號的意義,更不要說拆解出其中排列的道理了。

  他蹲在龜背上一邊看,一邊心中默默推算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坐下來,一邊算,一邊在自己的衣擺上記錄關鍵的節點。

  起初他算得很慢,因為對這些符文的生疏,很多地方都要回頭確認過,再繼續往下推導,漸漸的,他越算越快,如果說之前的星圖是對天上星河的認知,那這幅龜背書就是山川地理,人間氣運的導向,兩者結合,才是完整的河圖洛書。

  當顧絳推算出三成的符文內容時,他腦中的符文圖形化作了紛亂的畫面,那些被胎中之迷封鎖的記憶翻湧上來,和他不自覺運轉的精神相衝撞,激得周身真氣一滯,悶哼一聲,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顧絳擦了擦嘴角,沒有管突然恢復的記憶,繼續將龜背圖推導下去。

  ——————

  去而復返的魔龍叼著一串果子爬上岸來,就見那形貌和傳鷹相似的生物盤坐在石龜背上,身上有一股血腥味,似乎是受了傷,它猶豫了一下,還是爬過去準備讓他吃點果子治好傷。

  可它才爬到巨龜身邊,就停下了腳步,魔龍疑惑不解地昂首看著那個氣息強悍的生物,感覺他身上的氣息起伏不定,一會兒冰冷,一會兒熾熱,還有一種令它感到危險的氣息,似乎只要自己靠近,去打斷了那股力量的運行,就會受到致命傷。

  這頭曾和闖入地宮的傳鷹斗得不相上下,後結為好友的魔龍本性兇殘,若不是傳鷹打敗了它,它是不會和他和平相處的,更不要說成為朋友了,傳鷹給它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在魔龍的概念里,這種兩足行走的生物會發出複雜的聲音,還有極為強大的力量,並不好招惹。

  所以它沒有繼續上前,退回到了自己先前趴著的地方,觀察對方身上的變化。

  在魔龍的眼裡,這個外面來的生物爪子在不停地動,快得幾乎只剩下殘影,這樣持續了很久,久到魔龍都去覓食了五次,他的動作終於慢了下來,與此同時,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削瘦,身上的氣息也越來越弱。

  等到他幾乎動也不動時,那股氣息也弱到幾乎不存在了。

  魔龍有些失望地想,他要死了嗎?

  ——————

  顧絳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已經透支了,完整的河圖洛書中記載的內容過於宏大了,它甚至在自己曾見過的天心長河之上,囊括了天地宇宙、人間氣運、過去未來的所有變化本質,越是探索,越是艱澀。

  到了後期,他幾乎很難繼續推衍下去,可一旦停下,那些隨勢而來的紛雜信息都會散去,那時,自己即便重新推起,也不過是得到一些普通的數理,無法再激發圖書中力量所蘊含的大道。

  魔種激發著他的潛力、執著和骨子的狂性,為了求知、求道可以捨棄一切的魔性,使他根本顧不上自己如今的狀況,猶自往下推算。

  他怎麼會停下?他怎麼能停下?

  在他加入那一劑材料時,在他向天射出傷心一箭時,在他就要窺見天地至理時!

  是魔種催發了他的執著,還是他的執著本身造就了這樣的魔種,明明消耗盡了精神,使得還未盛開的金色蓮花枯萎下去,依舊不肯放棄。

  他的念頭越來越淡了,連意識都變得模糊,幾乎完全被自己推衍出的術數占據。

  還有一點,還有最後一點。

  趴在不遠處的魔龍忽然抬了一下頭,它確定,那兩腳直立的生物,沒了氣息。

  就在它思考要不要去吃了他,或者把他的屍體拖到別的地方去,免得潮水漲上來時,把他沖走,以至於被別的怪物分食時,明明斷了氣的身軀上又湧起一陣波動。

  魔門歷代對魔種的記錄都很模糊,因為這種幾乎凝聚了人一生修為、精華以成就的奇蹟,有著突破常理的力量,歷代修行《道心種魔》的邪帝的確有「魔種,死生之變」的說法,但他們一貫是以他人的「死」來成就自己的「生」。

  哪怕是藉助邪帝舍利修行的向雨田,本質上,也是從舍利中汲取前代魔門帝君死後所留的力量,來修煉魔種,除此之外,也只有意外經歷生死的邪帝龍鷹因此修煉成最初的《道心種魔》,其餘邪帝都要以爐鼎來凝聚魔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