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慕容陵心裡是不願意投降的,可他實在覺得張貴妃說的也有道理,瑨朝的國力擺在那邊,且不說兵力,打仗拼的就是消耗,就南楚這屁股大點兒的地方,真打起來都撐不了十天半個月的。
他心裡萬分糾結,把一幫朝臣都叫了過來,詢問該如何是好。
朝臣們也是面色惶急,商議來商議去,無非是讓他怎麼投降好。
慕容陵臉色更加難看,卻不好發作。
舒梵這時道:「陛下,我們可以和瑨朝和談。」
「和談?拿什麼來和談?我們有什麼資本和談?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個朝臣不屑道。
舒梵對於這種貪生怕死的牆頭草,實在沒什麼好感。
不過,吵架也不是什麼良策,耐著性子道:「瑨帝既然只是回了陛下一封信而不是直接開戰,那便是投鼠忌器有所顧忌。談都沒有談過,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有資本和他們和談?」
對方被他噎了一下,悻悻的,不吭聲了。
舒梵於是自請前去和談。
慕容陵非常信任她,欣然應允。
不過,這事兒也需要瑨朝那邊同意。一開始包括慕容陵在內,以及眾多大臣心裡都沒有底,他們確實毫無優勢,對方怎肯和談?
但是出乎他們的意料,瑨朝那邊居然同意了。
和談的日期就定在七月底。
問了一圈朝臣都是互相推諉,根本不肯去,慕容陵沒有辦法,只好讓舒梵去。
於是,舒梵便成了和瑨朝和談的使者。
「娘子,這趟出行我這心裡總是惴惴的,有些不安。」馬車上,阿彌憂心忡忡道,時不時就揭開帘子朝外面張望。
「有什麼好怕的?難道瑨朝使者還會斬殺來使?」歸雁不在意地笑道。
和談地點在潭州,距離此地還有數百里。
昔年她故去後,李玄胤原本要將她身邊的宮人全都處死給她殉葬,太子勸阻後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將阿彌和歸雁等人都放回了老家。
一日的行程確實也耗費了些時日,原本騎馬只需幾個時辰就能到的,使者團中不少都是文官,實在受不了這樣的顛簸,一行人便只能坐著馬車緊趕慢趕地過去了。
潭州的地方官卻沒來迎接他們,一問才知道是去招待瑨朝的來使去了。
寧明旭氣得不輕,禁不住冷笑道:「這麼眼巴巴地去獻殷勤,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楚國已經降了,這潭州已經盡歸瑨朝所有。」
在座幾人面面相覷,神色都非常尷尬。
好在文官臉皮厚,楚國的文官臉皮尤其厚,稍微不自在之後就恢復如常了,結伴一道去了驛站。
雖然潭州的知州王興秀和幾個縣城的長官都沒來,驛館布置得還算體面,里里外外都很潔淨,一看就是事先打掃過,驛丞領著幾個驛卒跟他們彎腰鞠躬,算是迎接。
幾個使者的臉色還是不好看,都懶得寒暄,紛紛上了樓。
潭州知州王興秀也並非刻意怠慢。
但是,身邊師爺這樣勸他:「瑨朝何其勢大,吳國不戰而降,越國未戰先敗,對其稱臣,攻下我楚是遲早的事兒,大人,您可要為自己以後打算啊。聽說這次的來使是天子最寵愛的九王爺,若是能得他的青睞,將來向瑨帝舉薦,您還愁沒有飛黃騰達之日嗎?」
王興秀眼前一亮,覺得頗有道理,於是連忙趕來仲華園見瑨朝使者。
這是早年梁天子的行宮,後來因戰亂幾度落到北漢和後蜀手中,財寶被劫掠一空,殿宇也被損毀大半,就這樣荒廢了。後來南楚占領了這個地方,就將其重新修繕,雖無昔年的氣象萬千,也是美輪美奐得很。
王興秀進門前還有些緊張,但聽說這位九王爺性情豪邁不羈,為人爽利好結交雅客,一顆心又稍微定了定,命人將準備好的禮物搬出,這才笑著入殿:「九王爺蒞臨,蓬蓽生輝,實在是……」
聲音戛然而止,對上了一雙冰冷的鳳目。
王興秀呆若木雞,在怔愣了片刻之後嚇得魂飛天外,膝蓋一軟,下意識跪在了地上:「……見……見過陛下。」
來人不是瑨朝九王爺,竟然是瑨天子。
李玄胤廣袖袍服,氣度自若,動也不動地坐在那邊受了這拜見,只瞥他一眼:「你見過朕?」
王興秀一團漿糊的腦子終於找回些神智,磕磕絆絆道:「陛下昔年遠征匈奴,臣當時奉命留守石城,有幸見過陛下英姿,過目難忘。」
李玄胤莞爾,冰冷地勾了下唇角:「你是楚國子民,怎麼在朕面前自稱為臣?」
王興秀額頭都是冷汗,這要答得不好自己就是沒有節氣、該遭人唾罵的奸臣了,他腦子禮拼命轉,忙道,「世道混亂,臣在多地留守為官,百姓流離、食不果腹,實在讓人不忍。當今天下,正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來一統四方。只要能驅除韃虜讓全天下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誰便是天命所歸,就是臣該效忠之人。」
李玄胤笑了:「你起來吧。」
王興秀鬆了一口氣,自以為過關了,擦了一把汗顫巍巍地起身時,便聽見耳畔傳來他冷漠如初的聲音:「雖然你巧言令色不盡不實,但朕現在沒有心情跟你計較。朕問你,這趟來和談的來使中,是否有個叫衛舒梵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心裡萬分糾結,把一幫朝臣都叫了過來,詢問該如何是好。
朝臣們也是面色惶急,商議來商議去,無非是讓他怎麼投降好。
慕容陵臉色更加難看,卻不好發作。
舒梵這時道:「陛下,我們可以和瑨朝和談。」
「和談?拿什麼來和談?我們有什麼資本和談?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個朝臣不屑道。
舒梵對於這種貪生怕死的牆頭草,實在沒什麼好感。
不過,吵架也不是什麼良策,耐著性子道:「瑨帝既然只是回了陛下一封信而不是直接開戰,那便是投鼠忌器有所顧忌。談都沒有談過,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有資本和他們和談?」
對方被他噎了一下,悻悻的,不吭聲了。
舒梵於是自請前去和談。
慕容陵非常信任她,欣然應允。
不過,這事兒也需要瑨朝那邊同意。一開始包括慕容陵在內,以及眾多大臣心裡都沒有底,他們確實毫無優勢,對方怎肯和談?
但是出乎他們的意料,瑨朝那邊居然同意了。
和談的日期就定在七月底。
問了一圈朝臣都是互相推諉,根本不肯去,慕容陵沒有辦法,只好讓舒梵去。
於是,舒梵便成了和瑨朝和談的使者。
「娘子,這趟出行我這心裡總是惴惴的,有些不安。」馬車上,阿彌憂心忡忡道,時不時就揭開帘子朝外面張望。
「有什麼好怕的?難道瑨朝使者還會斬殺來使?」歸雁不在意地笑道。
和談地點在潭州,距離此地還有數百里。
昔年她故去後,李玄胤原本要將她身邊的宮人全都處死給她殉葬,太子勸阻後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將阿彌和歸雁等人都放回了老家。
一日的行程確實也耗費了些時日,原本騎馬只需幾個時辰就能到的,使者團中不少都是文官,實在受不了這樣的顛簸,一行人便只能坐著馬車緊趕慢趕地過去了。
潭州的地方官卻沒來迎接他們,一問才知道是去招待瑨朝的來使去了。
寧明旭氣得不輕,禁不住冷笑道:「這麼眼巴巴地去獻殷勤,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楚國已經降了,這潭州已經盡歸瑨朝所有。」
在座幾人面面相覷,神色都非常尷尬。
好在文官臉皮厚,楚國的文官臉皮尤其厚,稍微不自在之後就恢復如常了,結伴一道去了驛站。
雖然潭州的知州王興秀和幾個縣城的長官都沒來,驛館布置得還算體面,里里外外都很潔淨,一看就是事先打掃過,驛丞領著幾個驛卒跟他們彎腰鞠躬,算是迎接。
幾個使者的臉色還是不好看,都懶得寒暄,紛紛上了樓。
潭州知州王興秀也並非刻意怠慢。
但是,身邊師爺這樣勸他:「瑨朝何其勢大,吳國不戰而降,越國未戰先敗,對其稱臣,攻下我楚是遲早的事兒,大人,您可要為自己以後打算啊。聽說這次的來使是天子最寵愛的九王爺,若是能得他的青睞,將來向瑨帝舉薦,您還愁沒有飛黃騰達之日嗎?」
王興秀眼前一亮,覺得頗有道理,於是連忙趕來仲華園見瑨朝使者。
這是早年梁天子的行宮,後來因戰亂幾度落到北漢和後蜀手中,財寶被劫掠一空,殿宇也被損毀大半,就這樣荒廢了。後來南楚占領了這個地方,就將其重新修繕,雖無昔年的氣象萬千,也是美輪美奐得很。
王興秀進門前還有些緊張,但聽說這位九王爺性情豪邁不羈,為人爽利好結交雅客,一顆心又稍微定了定,命人將準備好的禮物搬出,這才笑著入殿:「九王爺蒞臨,蓬蓽生輝,實在是……」
聲音戛然而止,對上了一雙冰冷的鳳目。
王興秀呆若木雞,在怔愣了片刻之後嚇得魂飛天外,膝蓋一軟,下意識跪在了地上:「……見……見過陛下。」
來人不是瑨朝九王爺,竟然是瑨天子。
李玄胤廣袖袍服,氣度自若,動也不動地坐在那邊受了這拜見,只瞥他一眼:「你見過朕?」
王興秀一團漿糊的腦子終於找回些神智,磕磕絆絆道:「陛下昔年遠征匈奴,臣當時奉命留守石城,有幸見過陛下英姿,過目難忘。」
李玄胤莞爾,冰冷地勾了下唇角:「你是楚國子民,怎麼在朕面前自稱為臣?」
王興秀額頭都是冷汗,這要答得不好自己就是沒有節氣、該遭人唾罵的奸臣了,他腦子禮拼命轉,忙道,「世道混亂,臣在多地留守為官,百姓流離、食不果腹,實在讓人不忍。當今天下,正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來一統四方。只要能驅除韃虜讓全天下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誰便是天命所歸,就是臣該效忠之人。」
李玄胤笑了:「你起來吧。」
王興秀鬆了一口氣,自以為過關了,擦了一把汗顫巍巍地起身時,便聽見耳畔傳來他冷漠如初的聲音:「雖然你巧言令色不盡不實,但朕現在沒有心情跟你計較。朕問你,這趟來和談的來使中,是否有個叫衛舒梵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