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李弘平也道:「崔陵絕非善類,陛下又對外戚頗為忌憚,未嘗不知檢校將軍是被污衊,但仍是將他調去了荊州,崔陵深諳帝心,陰險毒辣又擅鑽營,我等防不勝防,與其任由他不斷剪除我們的羽翼,不如主動出擊!」
舒梵長嘆一口氣:「你們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意已決。」
三人對視一眼,皆露出笑容。
可是要如何誅殺崔陵及其黨羽,需要有更嚴密的計劃,絕對不能草率行事。
幾人商量到了半夜,終於想到了一條計策。
「請娘娘於宮中設宴,假意邀請其妻喬氏與其餘命婦入宮,暗中扣押,然後到日暮時再讓人去崔府傳信,說喬氏不好了,突發疾病危在旦夕,誆騙他入宮。屆時,微臣攜帶數百精銳埋伏在昭陽門外,待他進入門內便將其射殺。」周彥清道。
「想法是挺好的,可他若是不來呢?崔陵素來奸猾,哪有那麼容易上當?」
「崔中書最愛重他的妻子,愛逾生命,昔年他妻子病重,他不遠千里去楚國求藥,甘願向有結怨的大司馬周寅下跪也要乞得寶藥,就算他識破,也不會不來。」周彥清胸有成竹道。
「可他若是帶著兵將入宮怎麼辦?陳彪行悍勇,手下個個都是好手,若是到時候發生械鬥,我們未必有勝算。」裴鴻軒冷沉道。
「我與陳彪行的親信張鐸關係不錯,此人極為好色,屆時我略施小計便可拿捏他,讓他為我們所用。計劃那日,我讓張鐸事先在陳彪行的飯菜里下瀉藥,讓他拉到虛脫不能出行,便不能和崔陵一道入宮了。」
「好,就這麼辦!對了,到時候還需娘娘印信來開武庫,給我手底下的兵士配上最好的弩弓。」
……
很多年以後,崔陵想起那日的情景,哪怕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了,仍有錐心之感。
那日他確實隱隱有了不祥的預感,但從中書省官邸回來後便得知惠娘進了宮,心裡咯噔了一下,甚至數度亂了章法。
其實他和寧王早有聯繫,只是,對於對方提出的「舉義」之策,實在很難下定決心。
一則如今朝中兩派人成鼎足之勢,他作為隴中士族之首,對皇帝有莫大的作用。只要河北士族一日不衰,皇帝就有用得上他的地方,不會輕易動他,他實在用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來謀反。
二是寧王手裡雖然有些兵力,但他心裡太清楚了,寧王的統兵遣將能力和皇帝完全不成正比,哪怕趁著皇帝不在僥倖拿下皇城,若是皇帝北伐歸來,不知能否抵擋得住。
可若是不助寧王上位,將來太子繼位,以他和衛舒梵不死不休的交惡程度,豈能善終?
那日他本想帶著陳彪行一同前往,陳彪行的屬下卻讓人告訴他,說陳彪行吃壞了肚子,如今連床都下不去,便讓手下張鐸代替。
這等事情怎可假手於人?
崔陵信不過張鐸,拒絕了,寧可攜帶自家的幾十個府衛前往內闈。
日暮時分,天色陰沉,夕陽懸在層疊的烏雲中欲墜不墜,像是被油紙層層包裹的鹹蛋黃,灰濛濛里洇出一絲稀薄的霞光。
一行人走得極慢,四周黑壓壓的寂靜無聲,像是進入了永遠不到盡頭的深淵,崔陵心裡那根緊繃的線越收越緊。
忽的身後傳來沉重的落門聲,他回身望去,昭陽門已經落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的火光,漸漸在城頭蔓延,一支支箭矢對準他們,又不知是誰一聲令下,萬箭齊發。
崔陵雖是文臣,亦曾帶病遣將,手裡功夫並不弱,隨手扯了身邊一個被射死的人充當肉盾:「別亂,前面就是安陽門,入了巷道便有掩體,隨我依次撤退。」
箭矢是從頭頂射出,持弓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等他們退到巷後,身邊人已經十不存一。
所有人都看著崔陵,等他這個主心骨下令。若是待在這裡不動,等人未交過來也是死。
崔陵作為皇帝心腹時常入宮,對宮內地形極為熟悉,當下便帶著這幫人從御花園左側的岔道撤退,又鑽過狗洞跳入了護城河裡,方苟得了一條小命。
為捉拿崔陵,皇城戒嚴,五城兵馬司和內衛齊齊出動,在城中大肆搜捕。
對外則稱中書令崔陵叛亂,其黨羽已大多被擒,若有人發現有漏網之魚請速速上報,賞黃金百兩。
一時之間,長安都城風聲鶴唳,老百姓緊閉門戶,縮在家裡瑟瑟發抖,平日和崔陵有交際往來的官員得到消息,嚇得躲在家裡,猶如頭頂懸了一把刀,什麼時候就要落下。
搜了三日仍然沒有找到崔陵,被扣押的喬氏卻突發疾病病倒了。
舒梵知她無辜,便安排太醫來給她治病。
豈料下午便有人慌慌張張過來稟告,說喬氏穿了太醫的衣裳跑了,那太醫原是崔陵的人,已經自縊了。
「他們往哪兒去了?」舒梵屏息。
「北邊,他們過了雁門,直往趙信城,那是匈奴人的地盤,我們的人不好再窮追不舍。娘娘,還請示下。」
舒梵想起喬氏,那個美麗溫良又賢惠的女子,又想起了自己只見過一次便陰陽相隔的妹妹……說到底,她們都是無辜受累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舒梵長嘆一口氣:「你們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意已決。」
三人對視一眼,皆露出笑容。
可是要如何誅殺崔陵及其黨羽,需要有更嚴密的計劃,絕對不能草率行事。
幾人商量到了半夜,終於想到了一條計策。
「請娘娘於宮中設宴,假意邀請其妻喬氏與其餘命婦入宮,暗中扣押,然後到日暮時再讓人去崔府傳信,說喬氏不好了,突發疾病危在旦夕,誆騙他入宮。屆時,微臣攜帶數百精銳埋伏在昭陽門外,待他進入門內便將其射殺。」周彥清道。
「想法是挺好的,可他若是不來呢?崔陵素來奸猾,哪有那麼容易上當?」
「崔中書最愛重他的妻子,愛逾生命,昔年他妻子病重,他不遠千里去楚國求藥,甘願向有結怨的大司馬周寅下跪也要乞得寶藥,就算他識破,也不會不來。」周彥清胸有成竹道。
「可他若是帶著兵將入宮怎麼辦?陳彪行悍勇,手下個個都是好手,若是到時候發生械鬥,我們未必有勝算。」裴鴻軒冷沉道。
「我與陳彪行的親信張鐸關係不錯,此人極為好色,屆時我略施小計便可拿捏他,讓他為我們所用。計劃那日,我讓張鐸事先在陳彪行的飯菜里下瀉藥,讓他拉到虛脫不能出行,便不能和崔陵一道入宮了。」
「好,就這麼辦!對了,到時候還需娘娘印信來開武庫,給我手底下的兵士配上最好的弩弓。」
……
很多年以後,崔陵想起那日的情景,哪怕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了,仍有錐心之感。
那日他確實隱隱有了不祥的預感,但從中書省官邸回來後便得知惠娘進了宮,心裡咯噔了一下,甚至數度亂了章法。
其實他和寧王早有聯繫,只是,對於對方提出的「舉義」之策,實在很難下定決心。
一則如今朝中兩派人成鼎足之勢,他作為隴中士族之首,對皇帝有莫大的作用。只要河北士族一日不衰,皇帝就有用得上他的地方,不會輕易動他,他實在用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來謀反。
二是寧王手裡雖然有些兵力,但他心裡太清楚了,寧王的統兵遣將能力和皇帝完全不成正比,哪怕趁著皇帝不在僥倖拿下皇城,若是皇帝北伐歸來,不知能否抵擋得住。
可若是不助寧王上位,將來太子繼位,以他和衛舒梵不死不休的交惡程度,豈能善終?
那日他本想帶著陳彪行一同前往,陳彪行的屬下卻讓人告訴他,說陳彪行吃壞了肚子,如今連床都下不去,便讓手下張鐸代替。
這等事情怎可假手於人?
崔陵信不過張鐸,拒絕了,寧可攜帶自家的幾十個府衛前往內闈。
日暮時分,天色陰沉,夕陽懸在層疊的烏雲中欲墜不墜,像是被油紙層層包裹的鹹蛋黃,灰濛濛里洇出一絲稀薄的霞光。
一行人走得極慢,四周黑壓壓的寂靜無聲,像是進入了永遠不到盡頭的深淵,崔陵心裡那根緊繃的線越收越緊。
忽的身後傳來沉重的落門聲,他回身望去,昭陽門已經落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的火光,漸漸在城頭蔓延,一支支箭矢對準他們,又不知是誰一聲令下,萬箭齊發。
崔陵雖是文臣,亦曾帶病遣將,手裡功夫並不弱,隨手扯了身邊一個被射死的人充當肉盾:「別亂,前面就是安陽門,入了巷道便有掩體,隨我依次撤退。」
箭矢是從頭頂射出,持弓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等他們退到巷後,身邊人已經十不存一。
所有人都看著崔陵,等他這個主心骨下令。若是待在這裡不動,等人未交過來也是死。
崔陵作為皇帝心腹時常入宮,對宮內地形極為熟悉,當下便帶著這幫人從御花園左側的岔道撤退,又鑽過狗洞跳入了護城河裡,方苟得了一條小命。
為捉拿崔陵,皇城戒嚴,五城兵馬司和內衛齊齊出動,在城中大肆搜捕。
對外則稱中書令崔陵叛亂,其黨羽已大多被擒,若有人發現有漏網之魚請速速上報,賞黃金百兩。
一時之間,長安都城風聲鶴唳,老百姓緊閉門戶,縮在家裡瑟瑟發抖,平日和崔陵有交際往來的官員得到消息,嚇得躲在家裡,猶如頭頂懸了一把刀,什麼時候就要落下。
搜了三日仍然沒有找到崔陵,被扣押的喬氏卻突發疾病病倒了。
舒梵知她無辜,便安排太醫來給她治病。
豈料下午便有人慌慌張張過來稟告,說喬氏穿了太醫的衣裳跑了,那太醫原是崔陵的人,已經自縊了。
「他們往哪兒去了?」舒梵屏息。
「北邊,他們過了雁門,直往趙信城,那是匈奴人的地盤,我們的人不好再窮追不舍。娘娘,還請示下。」
舒梵想起喬氏,那個美麗溫良又賢惠的女子,又想起了自己只見過一次便陰陽相隔的妹妹……說到底,她們都是無辜受累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