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一言不發地看著他們,眸中晦暗不明。半晌後,才笑著說道:「幾位大人說的是,一切以父皇為重,別的事都可以等。」

  文帝一直到第二日黃昏才緩緩甦醒,可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已經身不能動口不能言。鄭平慌亂地將太醫喊了過來,卻只得到了文帝中風癱瘓的消息。

  此事一出,滿朝震驚。先是三皇子謀逆,再是文帝受激暈倒、進而癱瘓,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陸之珩和雲太傅一直守在宮中,直到夜深時才一道離去。可剛剛走到英武門外,就被太子跟前的太監蘇詳叫了過去。

  陸之珩來到東宮時,太子和崔琰正坐在軟榻上對弈。見陸之珩來了,崔琰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笑意盈盈地起身說道:「久聞次輔大人棋藝高超,還是您來陪殿下下棋吧。」

  說著就退到了一旁,將位置讓給了陸之珩。陸之珩眸光微轉,波瀾不驚地走到軟榻上坐下。

  棋盤上棋局已定,黑子以不可阻擋之勢將白子層層圍困,只留下一線生機。

  陸之珩手執白子,落在了圍城之外。太子的眼中閃過訝異,不過片刻,就圍追上去。

  一盞茶的功夫,陸之珩就扭轉了棋局,在太子的重重圍堵下,生生闖出了一番生機。

  太子斂眸輕笑道:「明宣果然技藝高明。」陸之珩落下最後一顆棋子,眸光微動地說道:「殿下過獎了。論布局謀略,還是殿下技高一籌。」

  聞言太子朗聲笑道:「明宣過謙了。孤擅布局,而你擅破局,兩相結合,才是萬全之策。」

  太子的招攬之意已經昭然若揭,陸之珩輕笑著看向他,眸中意味深長。「殿下與微臣都師承雲太傅,能為殿下盡力,也算是全了同門之誼。」

  陸之珩的歸順讓太子面上一喜,他大笑著說道:「明宣肯如此,孤心中甚是欣慰,你我同心協力,定能為大魏開創太平盛世。」

  陸之珩斂眸說道:「能得殿下器重,亦是微臣之幸。」

  朝堂局勢已經明了,這個時候他不得不作出選擇。

  從東宮離開時,已是子夜時分了。陸之珩一走,崔琰就眉目深沉地說道:「陸明宣果然是個聰明人。」

  太子唇角一揚,意味深長地說道:「你我之所以能走到今日,也有他不肯站隊的一份功勞。這樣聰慧的人,若是不能為孤所用,終將成為心腹大患。」

  這些年的苦心經營終究沒有白費,那個本就屬於他的位置終于越來越近了。

  「陸明宣此人鋒芒太甚,若不加以鉗制,假以時日必將成為第二個張朝年。」崔琰憂心忡忡地說道。

  太子卻不以為意地輕笑道:「放心,只要是人都會有軟肋。」

  崔琰疑惑地看了太子一眼,不確定地問道:「陸明宣那麼精明的人也會有軟肋嗎?」

  一個能在黨爭中步步高升獨善其身的人,竟然也有軟肋嗎?

  想到暗衛送來的消息,太子篤定地笑道:「不但有,還足以致命。」

  他不會用一個無法拿捏的人,也不會允許朝堂上再出一個隻手遮天的張朝年。

  三皇子被拘禁後,陳貴妃也被幽禁在深宮之中。文帝的病一直沒有好轉,四月底時,幾個御史聯名上書,奏請太子登基為帝。

  連三皇子曾經的勢力都徹底歸心,朝堂上便再無反對的聲音。

  欽天監夜觀星象,測定了登基的日期。萬眾矚目下,太子趙議登基為帝,尊文帝為太上皇,移居西山行宮休養。

  新皇登基後,改國號為昭元,後世史稱昭帝。昭帝登基後次月便迎娶了金氏。

  崔琰身為他的心腹謀士,很快就被放入了吏部。崔琰足智多謀,幾年之內就躋身內閣,有了與陸之珩爭鋒之力。

  昭元元年的八月十六,陸之珩和秦姝的愛女迎來了周歲宴。陸府里一派喜慶,在眾人的圍觀下,念念抓起了一支毛筆,任憑秦姝怎麼哄都不肯放下。

  雲太傅大笑道:「咱們念念這是要做女狀元呢!」

  陸之珩聞言一笑,寵溺地將念念抱在了懷裡。大魏史上還未曾出現過女官,可他陸之珩的女兒,未必不能開創先例。

  剛抓完周,太監總管蘇詳就帶著昭帝的賞賜來了。陸之珩是聖上跟前的紅人,連帶著這個剛滿周歲的小女娃也得沐恩澤。

  「恭喜次輔大人,皇上剛剛寫了聖旨,要封陸小姐為嘉慧鄉君,封地就在京城外的錦川縣。」蘇詳笑意盈盈地恭賀著,眉眼中儘是討好。

  「謝皇上隆恩。」陸之珩抱著念念,跪下接了聖旨。在眾人的艷羨中,懵懂之齡的念念就已經有了品級和封地。

  這一年的年底,病了許久的陸希月終於油盡燈枯,帶著對檀清玄的怨氣含恨而終。

  陸希月的葬禮上,曾經意氣風發的檀清玄面露哀戚,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

  徐氏在靈前哭成了淚人,一雙眼幽怨地瞪著檀清玄怒罵。

  「都是你,都是你害死了我的月兒,檀清玄,你這個自私無情的畜牲,你不得好死!」

  檀清玄沒有開口反駁,他的一顆心早已千瘡百孔。他愛的瑤兒無緣相守,他誤會報復的月兒也離他而去,世間闊大,卻只剩他自己踽踽獨行。

  喪禮結束後,檀清玄離開了吏部,去了東山結廬守陵。一年後,重回吏部時,吏部早已成了崔琰的天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