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龐統笑笑,他倒是想說自己長身體抽條呢,奈何早已過了發育期。

  好在阿婉不是那種喜歡沉溺於家常氛圍的人,很快就從關懷狀態脫離出來,拉著龐統就說起了劉備和孫策。

  孫策的亡故,阿婉不是不惋惜,只是陣營不同,他們註定是敵人。

  反倒是劉備的選擇,直接讓阿婉氣笑了:「我阿父雖名聲不好,可這些年對陛下也算恭敬,且後宮曹氏妃妾未曾有妊,陛下便是崩殂,繼承大統的也非我曹氏血脈,他倒是一心為了大業,卻未曾想過回洛陽投奔陛下,可見狼子野心,還說什麼為了漢室江山,簡直可笑至極。」

  龐統不說話,只用無語的表情看著阿婉。

  他倒不是為劉備說話,只是單純覺得,有時候自家師父也挺厚臉皮。

  自家人知自家事,曹操或許是想做霍光之流的權臣,可不代表曹氏兒女沒野心。

  但是吧……

  曹氏兒女有野心又如何?

  總歸上面有師父壓著。

  至於師父是想做霍光,還是想做漢祖劉邦……那便看師父怎麼想了。

  他雖自幼拜入秦嶺師門,可到底跟著龐德公讀過幾年聖賢書,懂得什麼叫做忠君愛國,對大漢,他們是有感情的,所以自然不願看到曹操謀逆篡位。

  他如此想,諸葛亮更這麼想。

  但師父就不一樣了!

  且不提那些有的沒的,只看秦嶺弟子這些年對百姓們的態度,就可知師父曹婉是有仁愛之心的。

  龐統士族出身,年少時帶著老僕投奔叔父龐德公,卻意外遭險跟著流民流亡,若不是半路遇到師父採買僕從,他們恐怕都堅持不到襄陽見龐德公的那一天。

  大漢很好,但如今的大漢……卻不太好。

  龐統雖有公心卻不重,在皇帝與師父之間……他更願意選擇師父。

  「師父說的是,那劉玄德……卻也並非沽名釣譽之輩,只怕是野心大了,想效仿光武帝。」

  光武帝劉秀是定王一脈的子孫,天下大亂後崛起,率領大軍光復大漢,然而,如今的劉備卻並非劉秀的子孫,相反,劉備乃中山靖王的後代,而中山靖王再往前追溯,則能追溯到文帝身上。

  所以說……

  如今的皇帝劉協和劉備……實際上血脈相去極遠了。

  所以說!

  作為忠誠的皇帝黨,龐統他支持劉協!

  畢竟那小皇帝是他們看著長大的。

  阿婉嘆息,若劉備能投奔劉協,她也就不必追著後面打了,這天下分分合合,苦的終究是百姓,卻能早日四海歸一,九州共主,老百姓們也能停下流亡腳步,早日過上安穩的日子。

  奈何……那是不可能的。

  劉備有野心,也不信任曹操。

  他覺得曹操是曹賊,劉協是傀儡,大漢江山只能由他來拯救,且他乃是劉邦後裔,論名分,他比劉協還要名正言順呢。

  與龐統碰了頭,阿婉遙遙祭拜了一下孫策後,此事便再不提了。

  哪怕得知孫策之所以會重傷,是因為當初贈予他的粗布衣裳被他日日放在枕下,未曾貼身穿著,再加上出行狩獵為著甲冑,這才被一箭射中,直接穿透肺葉,再加上後期治療不及時,以及傷藥療效一般,引發感染死亡。

  只能說這就是命。

  阿婉不是沒有給他保命手段,奈何他自己不用。

  荊州前州牧是劉表,文治武功皆可,除卻在扣下孫堅屍身上面做了糊塗事,被扣了個強奪玉璽的屎盆子外,其他方面幾乎完人,當然,內宅還是有些混亂的。

  只是劉表死後,劉琮繼位,他非嫡長,州牧之位來之不正的傳言久傳不熄,尤其劉琦被關押後突然消失,再出現已在陽夏,如此兄弟鬩牆,叫荊州世家豪族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劉琦,得知劉琦去了陽夏後,便叫家中子嗣前往陽夏投奔劉琦去了,襄陽只留下幾個長輩坐鎮,另一派支持劉琮,奈何劉表臨終前又將劉琮託付給了劉備,就是怕蔡氏勢大,讓劉琮成為傀儡州牧,誰曾想劉備直接釜底抽薪,去前線打仗的時候,又帶走了一批支持劉琮的世族。

  如今劉備前往陽夏投奔劉琦,這部分世族自然也跟著去了陽夏。

  所以說……

  劉琮便是不投降,手裡能用的人也沒多少了。

  第378章 這賊老天何其不公。

  從襄陽到洛陽一路漫長, 還有流寇山民劫掠,雖說劉琮身邊還有隨扈護持,奈何流寇人多勢眾,若是沒有那些秦嶺弟子, 劉琮甚至連平安到達洛陽都不能。

  小蔡氏病重, 卻不忘嗟磨兒媳, 哪怕那個兒媳是自己的親侄女, 她也毫不手軟。

  若是以前還是倚仗蔡氏的州牧劉琮,少不得為妻子出口調節,可如今他已經不是州牧,到達洛陽後也只是普通宗室, 對蔡氏也就沒那麼倚仗了, 更何況這對姑侄實在吵鬧, 起初他還從中調解過幾次, 可這一路上吵個沒停歇,到了後來他乾脆充耳不聞, 只當做聽不見。

  如此蔡夫人的苦日子便來臨了,倒是小蔡氏有了出氣筒,竟漸漸能坐起身了。

  婆媳二人一路吵到了洛陽城。

  站在洛陽城外,劉琮心中忍不住唏噓。

  當年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征討董卓,那時候他年歲頗小, 並未親眼見過火燒洛陽的場景,但只要想到那時候皇帝逃命, 連玉璽都丟失了, 想必形勢已然十分危急, 如今再看洛陽城, 卻只覺繁華依舊, 其中百姓雖穿著普通,卻一臉富足祥和,可見這些年曹操廢了不少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