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可以投誠,但聯姻就算了吧。

  就連曹操……都沒想過出個家族子弟跟商戶聯姻的。

  再說了,那些商戶能跟糜家比麼?

  糜家第一次跟阿婉見面,可就主動提出給一百匹馬呢!

  雖說那些馬全都給了曹操麾下騎兵營,但糜家卻是認定了曹大娘子,後來曹家父女起了嫌隙,分道揚鑣,曹操自然高官厚爵地挽留糜氏,奈何糜氏鐵了心一條道走到黑,曹婉剛走沒多久,糜氏一族就低調搬家,甚至在阿婉之前到達冀州。

  等阿婉大破冀州城門時,糜氏的糧店都開門小半年了。

  所以說商人逐利的前提,是要收集信息,揣測上意,要在主公還未下定決心的時候,就先行一步,主動為主公分憂,這樣才能叫主公對他多有倚仗。

  乍一聽與謀士似乎差不多,但內容卻不盡相同。

  商人專注的還是商賈之事。

  譬如糜氏在冀州開糧店,緩解了冀州糧荒的問題。

  要麼說老袁家人損呢,城門都快被撞開了,還記得去燒糧倉呢,打著保不住就毀掉的主意,秦嶺軍入城後第一時間去救火,卻還是沒來得及。

  糧食乾燥,極易燃燒,等火撲滅時,連糧倉地基都燒乾淨了。

  但後來糜氏的人去看了,卻說那糧倉的糧本就不多了,便是不燒,也維持不了多久,阿婉也是到了那時候才知道,袁氏便是世族,也給打窮了。

  郭嘉之所以能那麼迅速的掌握冀州內務,其中要說沒有糜氏的幫忙,那絕對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春耕糧種方面,糜氏就出了很大的力,荊州的上好糧食種子,荊州的老百姓還沒播種呢,冀州這邊已然分發到位,只等著春暖花開,播撒下去便能收穫大把的糧食了。

  尤其阿婉早年還改良了育苗,使得糧種的發芽率提高了許多。

  老百姓有了糧食,心裡就不慌,若這州牧再是個愛民如子的性子,老百姓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如今冀州的日子欣欣向榮,冀州本地的老百姓,早已將袁氏的人給拋諸腦後,如今提起來,也只記得曹大娘子,而不提舊主了。

  所以說……

  雖然商賈是下九流,且名聲不好聽,但人家是真有錢啊。

  這天底下的主公們,有一個算一個,哪個沒為了籌措糧餉做過屠城的事兒?那進了城當真是連老鼠洞都掏乾淨了,早幾年天災人禍,天下局勢未定的時候,那糧餉的麻袋一打開,裡面儘是人肉乾,哪裡像如今勢力暫定,大傢伙兒終於有餘力屯田養殖,叫將士們吃一口正經糧食。

  龐統向來是個秦嶺吹。

  都知道曹婉拜師秦嶺深處,而秦嶺深處還有七大聖人。

  這些年也不是沒人去秦嶺找過,想要趁著曹婉沒發覺之前,將七大聖人請出山來,奈何秦嶺險要,但凡去過的,全都空手而歸,甚至還有不少人因此丟了性命。

  揚州這方面自然也有人去秦嶺尋找了,自然也是什麼都沒找到。

  如今好容易有了近距離接觸核心弟子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一路上都在不停的打探著秦嶺的消息。

  龐統與諸葛亮趙雲這些鎮守一方的弟子不同,這些年他倒是沒發展許多弟子,卻也沒閒著,一直在前線做情報工作,揚州將士的打探在他眼裡,淺顯的宛如雨後小水坑一樣,一眼就能看到底。

  從前線到江都,快馬三天兩夜,可如今他們雖然速度不慢,但絕對比不上信使的速度……哪怕他們的馬是真正的千里馬,還有無限續航加油劑皇竹草飴糖,那也是速度不算特別快。

  一直在路上走了大約七八日才進了江都城門。

  吳夫人送信那天,孫策就已經半日昏迷半日醒了。

  這來來去去幾日拖延,如今的孫策連呼吸都變得清淺,原本龍精虎猛的一個漢子,如今躺在榻上,肉鬆了,皮膚也沒了光澤,面色也漸漸慘白到鐵青,若不是那胸膛還有起伏,都不像是活著。

  這時候吳夫人也顧不得孫策的傷是否跟秦嶺有關了。

  她叫人將那幾個長歌弟子從監牢中請了出來,幾個莫問一脈的弟子臨時開始修行相知心法,同曹貞一起給孫策續命。

  可曹貞也是主修冰心,若不是自己生了孩子,怕孩子有個不好,她恐怕都不會修行雲裳,孫策更是不可能保命到現在。

  孫策也知道,自己傷口惡化腐爛,這些日子孫權親自動手,用內力護著他的心脈,叫他還能說話,可到底已經病入膏盲,便是曹婉來了,恐怕都不一定能叫他恢復如常。

  他這一輩子,縱馬征戰,從未有過如此孱弱的時候,若僥倖傷愈,卻要他一輩子苟延殘喘的活下去,他卻也是不願的。

  於是趁著精神好,他將吳夫人還有幾個弟弟叫到跟前來,與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孫策信重的長史張昭。

  這位他親自拜見張母,幾次上門才請出來的大才。

  他靠在大喬氏的懷中,目光環視屋裡站著的十幾個人,鼻子微酸,這些都是他的家人,還有他信任的人,只可惜……公瑾未在,諸葛瑾也未在,還有……他這麼多年最想見的曹婉也不在。

  這麼多年過去了,在他腦中映像最深刻的,依舊是那個漆黑的深夜。

  那時候他剛剛得知父親屍身失蹤的消息,帶著滿腔憤怒與茫然的往荊州去,正是無助的時候,一聲鷹嘯驟然響起,曹婉自天際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