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靜妃被封為孝思皇后。

  皇上急招膠東王回京。

  素波陪著膠東王接了聖旨,然後將使臣安頓在驛站里,回到府中便問留福,「怎麼辦?」

  留福不知道,過去在宮裡在陸府他還會認真思考朝局,幫著王爺在艱難的處境中尋找活路,但自從到了膠東,他比王妃想的事還少,至少王妃還會時不時地去議事堂,他根本就在廚房裡打轉了。但是他並不著急,還有王爺呢,讓王爺做決定好了。

  說起來,王爺好轉得太慢了,現在自己很累的!上了年紀,這些事太勞心勞力,他已經不適合了!

  如果膠東王聽到了留福的心聲,一定會說他不是上了年紀,而是上了體重的。可現在現在膠東王沒空兒理留福,就是還在宮裡,這樣重大的事也只能自己做決定。

  若說因為父皇真正得知母妃被皇后毒死,根本就講不通。難道沒有毒藥案發,父皇就沒有想到母妃的死與皇后的迫害有關嗎?

  不,父皇絕對能猜到!

  但是當時父皇除了把自己送出皇宮卻沒有別的表示,也沒有追封母妃為皇后。

  一個封號,看似簡單,但卻代表了太多。自己的外祖陸相從此就成了真正的外戚,而自己也成了嫡皇子,這是很不一樣的,父皇當然是顧慮這些。

  可是眼下,父皇再不擔心會引起儲位的風波嗎?要知道他在確立太子之後就沒有再生過猶豫之心,他是那樣剛硬的人,為了國本永固寧可委屈祖父祖母和母妃,就是出了牛通反叛那樣的大事也還堅持太子的權威。

  而且,從治國的方略上看,東宮之位即定,的確也輕易不適合再動。

  還是在兩年前,膠東王離京時,他的判斷是長沙王和趙無敵就是再囂張,最終也挑戰不了太子的權威,而他早已經不再對京城有一點的眷戀,包括曾心心念念的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他統統放下了,因此將京城裡差不多所有的手下都帶了出來,專心治理膠東。以膠東王對父皇的理解,他對自己是內疚的,也是真心疼愛的,更是情願自己在膠東過上輕鬆富貴的日子,而自己也想好了,以父皇春秋正盛,膠東之地至少應該幾十年內安然無虞。

  當然,薛太傅沒有跟著自己來膠東,儘管自己表明了甘心就藩,他亦堅定地以研習五經,教導學子為名留在太學。膠東王當然明白他並沒有真正放下把自己推向皇位的打算——做為當世名儒,薛太傅希望自己奪嫡,這種堅持與其歸於他支持自己不如理解為他更抱定他的信念不放。

  在薛太傅和許多的儒生們看來,母妃本就是父皇的嫡妻,也應該是皇后,更比鄧氏更堪為後。

  那麼,母妃被封為皇后是薛太傅的意思?

  膠東王還是否定了。薛太傅雖然在士林中名聲極大,但他恐怕並沒有能力影響父皇。儘管父皇早已經開始重用儒生,但手提三尺之劍得到天下的他從心裡對於文人並不真心敬重,他不過是要用文人幫助他治理天下罷了。在他心中,最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武官們收復蜀州、交州、幽州,然後天下一統。

  父皇既然想將天下一京十三州重新歸於新朝,那麼就不會對以鄧家為首的武人動手,所以突然封母妃為皇后更是沒有道理。

  而且還是追封孝思皇后。

  母妃最早嫁到劉家,與那時還沒有被封為太上皇和太后的祖父母在一處生活,為人兒媳,洗手做羹,貽養老人,在父皇出征時更是以長媳的身份擔起了劉家,「孝」固所宜得。

  但「思」字卻頗值得尋味:道德純一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父皇是懷念母妃,又心生悔念了嗎?

  若是如此,又何必當初?

  在已經長大了的膠東王看來,父皇若是念著母妃,當初就應該在母妃活著的時候關切她愛護她,可那時父皇忙著四處征戰,每次到母妃處都行色匆匆,話都多說不了幾句,到了現在再封什麼皇后又有什麼意思?母妃早已經長眠下地下,根本不會再感受到任何的榮華與富貴了。而自己

  同樣一點也不會被這種無用的追悔影響。

  可是,眼下更講不通的是父皇急招自己回京。

  難道父皇龍體欠安?

  不會的,父皇向來強壯,即便上次出征回朝時有些消瘦,但先前每次打仗也都差不多,很快

  就會好了。

  那是父皇想自己了?

  但父皇就算真想念自己,也不會招自己回京,而只會派人賞些錢物。

  還是京城裡有什麼變化?

  素波見留福一直看著膠東王,心裡便想,留福果然糊塗了,再不是過去那個時常會指導自己做事的留福了。膠東王已經如此了,難不成還指望他拿主意?

  是以,素波就下了決心,「我們現在就吩咐王府中人,趕緊收拾行裝,明日便與使臣們一同回京。」

  「可,可是,」留福雖然不比過去,但他畢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免覺得王妃實在決定得太快,「我們就這樣回京,會不會太草率了?」萬一這裡面有什麼陰謀,那可怎麼辦?又一個勁兒地向膠東王使眼色。

  膠東王也沒有想到王妃立即就決定回京了,「我們為什麼要回去?」

  「父親要孩子回家,還有什麼為什麼?」素波摸摸膠東王的頭,用心地教導他,「想來不是父皇身體不好就是想念你了,所以我們當然要趕緊回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