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做好事為的是自己的心,別人怎麼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素波本不是喜歡出頭露面的人,又不想與幾位皇子妃爭鬥,所以只打算隨波逐流地做些寒衣就罷了。

  可是薛清卻道:「王妃常年在深宮內院,固然不愛名聲,但王爺是男子,尤其是現在領著文瀾閣和太學的差使,為天下文人所景仰,還是要一些虛名的。」

  相愛的人無論什麼事都會替對方考慮,素波立即便點了頭,「不錯。」然後她突然就道:「既然王爺管著文瀾閣和太學,我們為什麼要給軍中送寒衣,而不給儒生們送呢?」

  文瀾閣里的儒生們還好,他們有差使也就有工錢,可是太學裡的儒生們可就不同了。考入太學的太學生們是免費讀書的,太學給他們提供書籍、房舍,又請了博士講學,但他們的衣食供給太學卻不管。按這裡的慣例,飲食由他們所在的郡縣負責,衣物則由他們自己的家人提供。

  由於膠東王聽了自己的建議在太學設立了考試制度,所以這一批太學生們並非都出於世家豪門,他們在太學裡的生活便有天差地別的不同。富貴人家出身的太學生過著奢華的生活,而貧窮的學生只能勉強吃飽飯。更難的是青州冀中等地的學子,他們現在早已經無人供給衣食,一直靠膠東王的俸祿資助讀書。

  但這些還都不是最可憐的,太學還有一批附學的學子,就是沒能考入太學的儒生,因為路途遙遠便選擇了留在京城讀書,預備明年再考。這些人中許多學問都很好,因為太學招收的學生太少了,才不得而入。膠東王憐憫他們便將太學西邊一帶的房舍隔出來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住處,也允許他們在一定的日子到太學讀書聽講,這些人中的寒門學子過得更苦。

  薛清自然也知道這些情況,自太學成立之後,膠東王的俸祿倒有一半都用在那些地方,便是祖父也時常資助他們,又說這些人中將來必出國之棟樑的。現在立即贊同道:「王妃所言極是!軍中原就有軍衣軍糧的,且大家都去勞軍,想來供應也不至於缺少,我們不如全力資助儒生們。」

  兩人計議已定,便開了庫房,將王府的收藏全拿了出來做寒衣。衣裳就做成最簡單的披風,這樣白天能穿,晚上能蓋,又容易做又實用,就連素波也親手做了好幾件呢。

  到了發寒衣的時候,素波便去了太學。其實她本不想去的,但是膠東王和薛清都一定要她出面,她就笑著將一件件厚實的披風發給了貧窮的儒生們,又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早日為朝廷效力。

  與高不可攀的膠東王相比,笑語晏晏的膠東王妃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她發給大家的寒衣又是那樣的溫暖,在儒生們的心裡留下了另一種深刻的印跡。許多年後,他們在談起皇上嘆服「天縱奇才」之後,就會再加上一句,「唯有天后才配得聖上,天后的封號果然恰如其分!」

  素波自然不知道未來的事,但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她做了好事心情很愉悅,抬眼見到了何老先生和叔父,便趕緊上前,「你們怎麼都來了?」

  何老先生和叔父就笑,「今天是王爺講學的日子,我們自然要過來的。」

  太學裡時常有講學,由這些大儒們為學子們講解學問,膠東王也會每個月講一次,素波曾看到他每每都要提前數日開始認真讀書,寫下好多好多的文稿,又一遍遍地修改,她雖然翻看過,可總不能讀完就睡著了,今日才真正見到他講學。她不由得問:「王爺講得好嗎?」

  叔父就責備地看著侄女道:「你竟不知道王爺講學有多精彩?不必說太學的士子們,便是我們,以及文瀾閣里的大儒們都要來聽,就是薛太傅每次也必到的!」

  何老先生也道:「先前講學只在太學裡,後來因為人越來越多,才移到了文瀾閣大殿,這裡恐怕僅比含元殿略小一些而已,且又沒有任何器物,最為寬敞。眼下時辰還早,一會兒便到處都坐滿了人,有時人太多了後面的人坐不下只能站著聽呢。」

  早知道膠東王的書讀得好,但真沒想到他能有這樣厲害!素波不覺得竟生出了景仰,身為兩世學渣,她對於學業著實熱心不起來,但卻不耽誤她對學霸們有著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景仰,如今膠東王就是一個天才的超級大學霸!

  想到自己和學霸的故事,素波難免自豪起來,但見周圍的人越一越多,卻不好說別的,只問:「我給叔父做的茯苓茶可每日喝著?」

  叔父就笑了,「自然每日都喝,覺得身子好了許多呢。」又囑咐她,「王府里事務繁雜,又有王爺要服侍,你不必總惦記著我。」

  正這時,留福過來了,先躬身行禮向徐博士和何博士問好,然後才向王妃道:「王爺就要講學了,請王妃到殿內,好一同升座。」

  素波就順著留福的手向上看了過去,整個文瀾閣大殿十分寬敞,殿內沒有擺放任何家具物品,唯有南邊一處高階之上並排放著兩個紅緞子坐褥,膠東王是要自己陪著他一起坐在那裡呢。想到這裡素波覺得臉上微微作燒,就擺了擺手,「我又不懂多少學問,就不過去了。」說著又與叔父、何老先生打了招呼便向外退了出去。

  發寒衣的日子是膠東王選的,素波現在就疑心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要自己與他坐在文瀾閣大殿上呢。膠東王還是與別人不同,竟能想出這樣的主意,不避外人地對自己好,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男子通常不會在外面對妻子如此親密,唯有膠東王一片赤子之心不知掩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