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起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德基見眾人如此,大怒:「朝廷給你們俸祿,難道就是養了一群廢物?你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現在逆賊打來,你等就毫無辦法了?」

  終於,宰相出班奏道:「陛下,現在國內有流寇飛將軍和秦大王以及梁山伯殘餘魯提轄,分為三股勢力,四處騷擾,危害甚大。外有金軍趁此南下,依照老臣之計,攘外必先安內……」

  此言大合趙德基心意,立即道:「愛卿請講,如何個安內法?」

  宰相是秦檜等人之後,趙德基一手提拔上來的,當然早就揣摩透了他的心思,知道他最怕的便是金軍,只要皇位能保住,其他一切,都可以不易計較。

  「回陛下,現在金軍突然南下,依臣看來,情勢十分可疑。我們有宋金合約,金國方面為什麼會突然撕毀協議?而且,金軍就算是攻打,從兩河開始,他們怎能那麼迅速入關,直接南下,四處騷擾?」

  「那,宰相的意思是?」

  「老臣覺得其中非常可疑。朝廷不妨派人先和四太子接洽,換取四太子的支持和退兵……」

  「可是,四太子這廝,豈肯退兵?」

  「金軍所要,不過是婦人女子,金銀財帛,只要厚厚奉上,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去年,他們就曾藉口,貢銀被秦大王劫持,所以屢次騷擾……」

  眾臣都「哦」了一聲,想起這事。當時,好些人都以為是好事,現在想來,卻是給金軍留下了南下的藉口。

  「本是我們失禮在先,金軍當然要惱怒了。我們不妨先補齊那20萬貢銀,然後再早早奉上今年的貢銀……」

  武將一列里,劉琦簡直聽得火冒三丈。他的傷勢,已經痊癒了,本是一直沒有開口的,現在聽得如此荒謬的建議,大怒:「丞相大人此言差矣,金軍胃口大開,那是餵不飽的。貢銀失劫,那是已經交到金國方面手裡,是在他們手上丟失的,關我大宋什麼事情?要怪,也只能怪他們無能。再說,大宋當年答應給貢銀,為的便是換取平安,宋金既然已經開戰,金國方面單獨破壞了兩國的和議,是他們背信棄義在先。如今,我們要做的,便是拿這些銀兩裝備軍隊,跟金軍作戰……」

  「對,一定要跟金軍決戰。」

  一些主戰派,也立即附和。

  趙德基心亂如麻,他本人是根本不敢和金一戰的,現在內憂外患,對於劉琦的提議就很不爽。可是,劉琦又是他目前倚靠的主戰派,不好太過不給面子。他深諳,無論什麼談判,都要一邊打一邊談,如果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戰將,金軍是絕不會跟自己談的,否則,便是下一次靖康大難了。

  因此,他雖然惱怒劉琦此時不識趣,卻也沒有太過疾言厲色,自己馬上還指望著他呢。

  他立即道:「劉琦,你馬上率10萬大軍,迎戰飛將軍。」

  「是。」

  劉琦退下,卻十分激憤,深知,自己今日這一席話,是毫無意思的,陛下和宰相的決策已出,前方將士等糧等馬,朝廷卻要拿了這麼大一筆錢,先去賄賂金軍。

  對於金軍的突然南下,他是十分懷疑的,退下去,又不甘,又要出列。

  趙德基見他幾次三番地要說話,生怕他繼續煽動其他人主站,對抗金軍,他便故意視而不見,根本就不要他發言。

  劉琦無奈,只得緘口不言。

  眾人退下,趙德基只密令三名心腹重臣留下。

  他神色慌張:「諸位愛卿,現在國難當頭,你們到底有何妙計?就是關於北方逆賊飛將軍……」

  三人立即明白,他要問的其實是鄆王。

  傳說中的鄆王,在北方呼風喚雨。

  他咬牙切齒:「是鄆王這廝在興風作浪?」

  宰相十分謹慎:「鄆王真要逃出來了,應該先回來拜見陛下,認祖歸宗,否則,誰知道是不是像天薇公主這種冒牌貨?」

  趙德基心裡一動,天薇既然是假的,鄆王難道不可以是假的?

  就算鄆王是真的,也一定要弄成假的。

  宰相壓低了聲音:「陛下,棘手的是,聽秘傳,鄆王發掘了三座封樁庫……」

  趙德基站起來:「此言當真?」

  「老臣也是聽得秘傳。不過,按照推斷,鄆王赤手空拳逃回來,就算受到北方大戶的支持,但是,幾年之內要募集這麼多兵馬,肯定有巨大的資金來源……」

  趙德基一震,如果封樁庫一出,鄆王的身份就確定無疑。他又驚又恐,南渡逃亡後,他曾派出十幾支人馬尋找封樁庫的下落,一是為了增加財政來源擴充軍費,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可是,無論怎麼找,都沒找到一絲半點線索。得到的回報是全被金軍盜走了。

  可是,鄆王一出,竟然能找到封樁庫。

  當初太祖的秘密誓言,隨著靖康大難,太祖廟的開封而公告天下。那是三件大事:

  第一,不殺大臣和上書言事者;

  第二,不增加賦稅;

  第三,招募勇士收復燕雲十六州。

  這密約是刻在一塊大石上的,歷代皇帝登基的當天,才能進入太廟,看到這個石刻。那是天子的第一機密,外人無從得知。直到金軍入侵,推出了石刻,才天下皆知。

  趙德基逃亡,在應天登基,在南方立足,當然無緣得見那石刻,更談不上什麼接受誓言的約束了,所以,他才敢於一登基就殺上書者,殺大臣。

  可是,鄆王竟然找到了封樁庫,就徹底證明,他一定拿著兩代皇帝的遺詔。因為宋徽宗父子都是在開封登基,知道石刻的一切秘密。

  那些封樁庫的有些據點,一定是金軍不知道的,正是他們在後來,告訴了鄆王。

  趙德基起先的懷疑和推測,如今完全變成了現實。其心裡的焦慮和恐懼可想而知。那已經是從理論和根基上動搖了自己這個皇帝的合法地位了。

  按照血緣關係,鄆王是喬皇后的兒子,是嫡子。

  按照排行關係,鄆王是老三,他是老九。

  而且,鄆王手握兩份遺詔。

  在趙德基根基雄厚的時候,這些都算不了什麼,空口白話而已,南方的利益集團和眾臣,也根本不可能認可鄆王。

  可是,現在是非常時刻,鄆王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

  如果鄆王戰無不勝,自古以來,成王敗寇,趙德基又還怎麼敢輕視與他?

  趙德基越想越是心急火燎。

  「愛卿,現在有什麼妙計?」

  「依照老臣愚見,陛下應該儘快確立太子!」

  趙德基又是一震!

  宋徽宗一系是宋太宗趙光義一系,靖康大難,所有皇子皇孫被一網打盡,剩下個老九趙德基又因陽痿絕後;所以,趙光義一系,算是到此絕種了;而趙德基收養的孩子,則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

  宰相提議,也是深思熟慮的,既然鄆王拿了遺詔,拿了封樁庫號令天下,就相當於告訴世人,他是太祖認可的繼承人。

  很簡單,這大宋是太祖開創的,如果繼任者連封樁庫都找不到,你還有什麼資格做皇帝?證明太祖根本就不會認可你。

  現在,如果趙德基立了太祖一系的養子為太子,便是詔告天下,將天下還到了太祖的手裡。

  這對於鄆王的身份,便是一個強有力的回擊。

  「陛下,請三思。」

  良久趙德基才嘆道:「罷了,罷了!當務之急,朕的確需要確立太子了。」

  外有鄆王虎視眈眈,內有陽痿傳言天下皆知,如果再不確立太子,就是絕後了,而且韋太后的兩個金人兒子,也讓他的奸細嫌疑無法洗刷。

  三日之後,趙德基公告天下,確認將自己的養子,也就是吳金奴撫養的孩子立為太子。

  吳金奴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病中的張鶯鶯卻因為這個重大打擊,一病不起,當日就嗚呼哀哉了。

  她早已不得趙德基寵愛,這一死,趙德基麻煩纏身,更是顧不得她。倒是吳金奴兔死狐悲,為她主持了盛大的葬禮,不至於讓她死不瞑目。

  卻說馬蘇等人策馬上路,輕裝簡騎,連夜追趕,十日後,已經到了一個小鎮。這是南北之交的一個小鎮,前面是一條小河。一場大雨之後,小河淌水,水位幾乎要蔓延到橋上了。

  在這裡,三日之前才發生過一場激戰。在一個黑夜,這裡的朝廷守軍遭到襲擊,慌忙之中,魂飛魄散,守將望風而逃,百姓們高喊「金軍來了」,也望風而逃。

  此時,還能看到散落在河邊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顯然是眾人逃命的時候掉下來的。百姓們深受當年四太子「搜山撿海」之懼,對於金軍入境,就如蝗蟲過境一般。本是指望當地的駐軍保護。可惜,駐軍聽得是拐子馬,比百姓跑得還快。

  這一路上,潰逃的宋軍,已經上十萬了,逃跑之風,較之當年,毫不遜色。

  此時,在這裡的駐軍大營里,正是那支神秘的軍隊。

  門口,是守軍。

  馬蘇運送貨物的時候,曾經多次和他們打交道,一進去,報了身份,侍衛立即便將他們帶進去。

  出來見馬蘇的是雲五。

  二人早已見過面,彼此都很熱情。

  「雲五兄,小可奉大王之命,來飛將軍處效力,還望五哥成全。」

  「好好好,馬兄這樣的人才,飛將軍正是求之不得。不過,飛將軍在外,還沒回來。」

  「要多久才回來?」

  「三日後。三日後我們啟程,攻打櫟陽鎮。馬兄是否隨我們啟程?」

  「當然。小可來,便是從軍,自然要隨飛將軍起事。」

  眾人寒暄完畢,馬蘇等便加入雲五的隊伍,當夜和他們一起出發,往櫟陽鎮趕。

  這時,馬蘇才了解到,原來在前面駐紮的,正是朝廷派出的大軍劉琦。

  劉琦能征善戰,在海上交手時,眾人就差點吃過他的大虧。如今轉到路上,和他第一次交手的便是劉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