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西不置可否,他走向書案,端起早已備下的筆墨紙硯,不緊不慢道:「其二,發《告民書》至各州府,復先太子聲名,尊太子先帝位,恭迎入太廟。」他眸光一閃,補充道,「復先太子妃和明月郡主尊號。」

  茫茫夜雪忽而掠過一道碎華,細雪倏忽止歇。

  豐慶渾身一僵,神色謹慎道:「朕何以相信你不會殺人滅口?」

  蕭西將文墨置於案頭,無奈道:「陛下,蕭家後人不知造反為何物。待將軍陵前青葉飄,璟兒會帶父王回京,而後,父王因身體抱恙不堪其重,自請禪讓帝位。昔日你如何脅迫永安帝三辭三讓,今日便同請朝臣另擇明主。此三事後,新君會尊陛下為太上皇。太上皇可安居明清宮,直至魂歸極樂。」

  「你休想!」豐慶陡然瞪大雙眼,傾身推翻案頭文墨,粗聲粗氣道:「好你個蕭璟,如此冠冕堂皇,還不是為權為勢,為天子之位?蕭璟,你與我有何不同?」

  若再重演一遍當年事,天下人只敢私下議論的流言會被翻到明面上——豐慶之皇位來得蹊蹺。彼時東宮聲名已復,天下不是姓張,便是姓蕭,與他趙氏子孫又有何關聯?

  墨水濺落,帳幔上開出一朵形狀奇詭的花。

  蕭西的視線經由床頭墨跡回落至氣喘吁吁的豐慶臉上,等他呼吸聲漸緩,才冷冷道:「陛下,總角小兒亦知,恩必報,債必償,天理昭昭,報應不爽。若陛下落筆,兒臣不會動趙家後人分毫,若……」

  「二殿下!」蕭西話沒說完,門外忽然響起安華的聲音。

  三人齊刷刷轉過頭。

  「何事?」

  安華推門而入,他恍若未聞榻上之人,只朝慈覺和蕭西各行一禮,恭聲道:「殿下,慈公公,潛鱗衛發現異常,正下東路而來。」

  榻上之人濁目忽閃。

  「果然忠心。」蕭西輕輕頷首,思量片刻,交代安華道:「讓黎白連夜拔營,走中路過秀嶺關。截住隱知秋後,讓他交代昔年入南琉,毀碧落斷腸草,滅南家村之事。」

  「是!」

  榻上之人雙瞳驟縮,心頭若有驚濤駭浪。

  黎白是何人?他何時有了自己的兵馬?

  「還有,」安華正欲離去,蕭西再度開口,「昔年定遠大將軍平定柔然後,回程時遇到的流矢,也讓他一併交代。」

  豐慶喉頭噎哽,滿目不可置信。昔日雛鳥已成鳳,蕭家子所知已遠超出他預料。

  安華將將領命而出,慈覺復又開口:「殿下,三皇子那邊……」

  「琿之?琿之怎麼了?!」豐慶猛撲向床沿,不及坐直身子便火急火燎開口,「琿之已去荊州,他不會礙你的事。」

  蕭西偏過頭,看清他眼裡情切,眼低倏忽浮出鄙夷之色:「陛下教子有方,陛下最善犯上作亂,三殿下自然不遑多讓。」

  「什麼?!」豐慶似被人陡然扼住喉嚨,圓瞪著雙目說不出話。

  蕭西撇開眼,轉頭朝慈覺道:「小慈公公,有勞。」

  慈覺會意,掏出袖中密信,以燭火燒開封蠟,而後取出裡頭的信箋,平展到豐慶面前,恭聲道:「陛下請過目。」

  「朕不信!」豐慶一目十行掃過信上內容,呼吸陡然粗重,他狠狠瞪向蕭西兩人,忽地一把奪過密信,一邊撕扯,一邊道,「如此伎倆不足以離間我父子二人!」

  「離間?」蕭西嗤笑出聲。

  豐慶不自覺放緩手上動作,眸中浮出惶惶之色。

  安西都督府與博羅國私相授受,此事他早已知曉,只是信上內容遠不止買馬。

  若博羅國來信不假,趙琿之不僅曾經由安西都督府買兵買馬,且允諾清安君,只要他願出兵行宮,讓豐慶與二皇子「途中遇刺」,他願奉上西、燕兩州為謝禮。

  博羅國並不莽撞,回信稱只要荊州軍願以「清君側」之名北上,安邦侯亦同意裡應外合,他們會派十萬精兵直搗黃龍。

  蕭西臉上的笑意漸漸散去:「陛下認為,琿之會帶五萬荊州軍來此?」

  「殿下,」慈覺淡淡開口,「十萬博羅軍與五萬荊州軍兵分兩路,直奔京城去了。」

  蕭西輕一頷首,又轉頭朝面無人色的豐慶,漠然道:「陛下,能千里單騎的大將軍早因陛下一己私利枯骨沙場,陛下的朝堂,只問功利,無有忠良。」

  「你!」豐慶帝雙目泛白,抱著床柱歇了好一會才喘過氣,「你就任他犯上作亂,自立為王?」

  父子情誼抵不如九五尊位。

  蕭西垂眸看他,眼裡的鄙夷倏忽更甚:「安南軍到何處了?」

  他話音方落,明松不請自入:「爺,齊將軍已過潁州。」

  蕭西點點頭:「讓他們折道京城,和齊大統領裡應外合,務必將博羅軍攔在城外。」

  「爺放心,涼州軍也已抵達洛西,按之前的安排,和安南軍成掎角之勢。」

  「甚好。」

  蕭西話音未落,榻上之人忽地發出唴哴之聲。

  東西南北四座都督府本應各擁兵十萬,因定遠軍不願歸順安西都督府,西州分設荊州軍五萬,涼州軍五萬。

  十年悠悠如水,今日之涼州軍依舊姓蕭不姓趙。

  慈覺背棄,隱知秋被阻,豐慶仍寄一線希望於齊浩然,直到方才——安南軍任由蕭家子調用,齊浩然的態度已不言自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