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兩方相談氣氛很是和諧輕鬆,要離開時,李先生緊緊的握住蘇啟民的手:「蘇先生大義,國家與人民會永遠記得!有任何事,若需要,請一定告訴我。」他將一個盒子鄭重的放到了蘇啟民手裡:「主席讓我親手交到您手裡。」
蘇啟民不想出世,人民不一定知道他,但他所做的事情國家銘記。
第29章
國家新出的抗高溫苦薏苗, 引得廣泛關注與討論。
來蘇家院裡閒坐的左鄰右舍,說的不是東家長西家短,一開口就是:「國家出的苦薏苗你們知道不?手機上電視上都在放, 這苗子不是種地的苗,是打針,打在胳膊上的,打完針,在家裡老老實實的呆三天,再出門就不怕熱, 可比種苦薏要方便多了。」
「苦薏苗好是好, 就是太少,稀罕的很吶,還輪不到咱們鄉下人打, 得先緊著城裡頭。」
「城裡比鄉下熱啊, 這天多熱啊,再說, 咱們家家戶戶有苦薏,日子還是舒服的,就是城裡頭,樹木少, 沒點蔭涼,現在好了, 國家出了苦薏苗, 阿彌陀佛, 天熱熱死了好多人, 打了針,就沒那麼多人熱死了, 不知道何時能輪到鄉鎮,咱們村是不需要,別的村鎮需要啊,老人小孩太遭罪。」
「大喇叭天天放著呢,高價收購苦薏,得一米以上的大苦薏,有誰去問了沒有?多少錢一株啊?」
「哪啥,賣了大苦薏能給打一針嗎?」
「這就不知道,沒見說,要不然你去問問,要是這樣的話,我家有兩株,我願意賣一株,然後家裡人都打一針。地里的活也得收拾啊,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枯死。」
「有這好事呢?給了錢還能打針?要這樣我也願意啊,去村上問問唄,我家也是兩株苦薏,臭小子前兒拿捲尺量了量,快一米三了,肯定符合,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想著在縣城買套房呢,現在結婚難啊,鄉下的院子不是房得城裡有房,榆市的房這輩子不吃不喝都買不起,縣城的還能拼一拼。」
「你家洪兒懂事,從不亂花錢,手裡應該有點錢,你們倆口子也是個會攢錢的,縣城買套房不難,蘇嬸,啟民的苦薏是什麼價收走的?」
聽的津津有味的蘇奶奶,突然被問,愣了下:「這我哪知道,現在的小年輕,有事連自家爸媽都不說,還能對著我這奶奶說呢,想知道,直接問村支書啊,有啥想的都跟村支書說去,咱們不好打電話問,村支書可以打嘛,大小也是個官,官官說話更方便。」
「說的在理,咱們去唄?你們去不去?我去村上看看的,我兒子說,這些日子房價降了點,國家出了苦薏苗,說不定又得漲價,得趁著降價趕緊把房買了。」
熱鬧啊,哪有不去湊的道理。一屋子人呼啦啦的往外走,七嘴八舌的說話聲漸漸遠去。
今兒左鄰右舍能有時間過來閒坐,皆是因著八月底國家出的苦薏苗,一夜火爆全網的南源村,只紅火了短短十來天,就慢慢地變的冷清,進了九月,已經很少有外省人千里迢迢的開車過來。
沒了人,苦薏花的生意做不起來,家家戶戶的老人們又得了清閒,太陽未出來時忙完田間地頭的農活,就涌到了蘇家院裡閒坐打發時間。
人都走遠了,院子裡只剩下老伴和乖孫,蘇奶奶挪了凳子往乖孫旁邊坐:「啟民啊,村裡的苦薏賣給國家,能賣出八萬一株的高價嗎?」乖孫的生意,連鳳芝都沒她這個當奶奶的清楚。
「我不知道。」蘇啟民沒問李先生。
蘇奶奶拿著扇子晃啊晃:「要是可以賣出八萬的高價,咱們村好些人都得樂瘋了去,外面來的人要買,村里人不同意,國家買的話,他們會同意的,一戶賣一株,得有四五十株呢。」
「他們是想打針。」蘇爺爺哼哼兩聲:「打了針又怎麼樣,現在天這麼熱,南源村的小河已經乾涸,田地里要用水,得鋪到兩里外的大河裡抽,費錢費時又費力,還不一定能保的住地里的東西。」
蘇奶奶:「太熱,田裡干成一塊一塊的,沒水,稻穀沒法灌漿,結出來的穀子全是乾癟貨,還是咱們祖國好,聽他們說國外糧食漲的飛快,物價跟瘋了似的,咱們這大米倒是沒怎麼漲,地里沒莊稼收,也餓不著肚子。」
「這天不知道要熱到什麼時候去,」蘇爺爺站起身,拖著長長的嗓音,滿滿的惆悵:「九月了呀,再不下雨,沒法下種。」
「再過半個月就是中秋。」蘇奶奶對著進屋的蘇爺爺說:「給我倒杯水的,去年也熱,沒今年熱,去年這個時候外面有地方下冰雹,咱們這雖沒有下冰雹也沒有下雨,卻是跟著涼爽了不少,二十幾度的天,哎呀,那是真舒服啊!」
蘇爺爺端了杯溫茶水給老伴,略略渾濁的雙眼看著院子前鬱鬱蔥蔥的樹木:「文柏這會該下課了吧?」他剛看了時間,十一點了。
「好像是十二點吃飯了吧?比咱們吃的晚,也不知道傻小子習不習慣,在家裡呆了一個多月,這一走啊,感覺冷清了好多。」蘇奶奶朝著角落裡的乖孫看了又看,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唉!
之前村里熱鬧,回來了好些青年小伙,時不時的有人上門來找乖孫說話,自從城裡有了苦薏苗,陸陸續續又回了城裡,陳峰這兩天也不知道忙什麼,文柏回榆城讀書。
蘇奶奶:「啟民去山裡看看沈老,有兩天沒進山看他,不知道住的好不好。」
蘇啟民不想出世,人民不一定知道他,但他所做的事情國家銘記。
第29章
國家新出的抗高溫苦薏苗, 引得廣泛關注與討論。
來蘇家院裡閒坐的左鄰右舍,說的不是東家長西家短,一開口就是:「國家出的苦薏苗你們知道不?手機上電視上都在放, 這苗子不是種地的苗,是打針,打在胳膊上的,打完針,在家裡老老實實的呆三天,再出門就不怕熱, 可比種苦薏要方便多了。」
「苦薏苗好是好, 就是太少,稀罕的很吶,還輪不到咱們鄉下人打, 得先緊著城裡頭。」
「城裡比鄉下熱啊, 這天多熱啊,再說, 咱們家家戶戶有苦薏,日子還是舒服的,就是城裡頭,樹木少, 沒點蔭涼,現在好了, 國家出了苦薏苗, 阿彌陀佛, 天熱熱死了好多人, 打了針,就沒那麼多人熱死了, 不知道何時能輪到鄉鎮,咱們村是不需要,別的村鎮需要啊,老人小孩太遭罪。」
「大喇叭天天放著呢,高價收購苦薏,得一米以上的大苦薏,有誰去問了沒有?多少錢一株啊?」
「哪啥,賣了大苦薏能給打一針嗎?」
「這就不知道,沒見說,要不然你去問問,要是這樣的話,我家有兩株,我願意賣一株,然後家裡人都打一針。地里的活也得收拾啊,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枯死。」
「有這好事呢?給了錢還能打針?要這樣我也願意啊,去村上問問唄,我家也是兩株苦薏,臭小子前兒拿捲尺量了量,快一米三了,肯定符合,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想著在縣城買套房呢,現在結婚難啊,鄉下的院子不是房得城裡有房,榆市的房這輩子不吃不喝都買不起,縣城的還能拼一拼。」
「你家洪兒懂事,從不亂花錢,手裡應該有點錢,你們倆口子也是個會攢錢的,縣城買套房不難,蘇嬸,啟民的苦薏是什麼價收走的?」
聽的津津有味的蘇奶奶,突然被問,愣了下:「這我哪知道,現在的小年輕,有事連自家爸媽都不說,還能對著我這奶奶說呢,想知道,直接問村支書啊,有啥想的都跟村支書說去,咱們不好打電話問,村支書可以打嘛,大小也是個官,官官說話更方便。」
「說的在理,咱們去唄?你們去不去?我去村上看看的,我兒子說,這些日子房價降了點,國家出了苦薏苗,說不定又得漲價,得趁著降價趕緊把房買了。」
熱鬧啊,哪有不去湊的道理。一屋子人呼啦啦的往外走,七嘴八舌的說話聲漸漸遠去。
今兒左鄰右舍能有時間過來閒坐,皆是因著八月底國家出的苦薏苗,一夜火爆全網的南源村,只紅火了短短十來天,就慢慢地變的冷清,進了九月,已經很少有外省人千里迢迢的開車過來。
沒了人,苦薏花的生意做不起來,家家戶戶的老人們又得了清閒,太陽未出來時忙完田間地頭的農活,就涌到了蘇家院裡閒坐打發時間。
人都走遠了,院子裡只剩下老伴和乖孫,蘇奶奶挪了凳子往乖孫旁邊坐:「啟民啊,村裡的苦薏賣給國家,能賣出八萬一株的高價嗎?」乖孫的生意,連鳳芝都沒她這個當奶奶的清楚。
「我不知道。」蘇啟民沒問李先生。
蘇奶奶拿著扇子晃啊晃:「要是可以賣出八萬的高價,咱們村好些人都得樂瘋了去,外面來的人要買,村里人不同意,國家買的話,他們會同意的,一戶賣一株,得有四五十株呢。」
「他們是想打針。」蘇爺爺哼哼兩聲:「打了針又怎麼樣,現在天這麼熱,南源村的小河已經乾涸,田地里要用水,得鋪到兩里外的大河裡抽,費錢費時又費力,還不一定能保的住地里的東西。」
蘇奶奶:「太熱,田裡干成一塊一塊的,沒水,稻穀沒法灌漿,結出來的穀子全是乾癟貨,還是咱們祖國好,聽他們說國外糧食漲的飛快,物價跟瘋了似的,咱們這大米倒是沒怎麼漲,地里沒莊稼收,也餓不著肚子。」
「這天不知道要熱到什麼時候去,」蘇爺爺站起身,拖著長長的嗓音,滿滿的惆悵:「九月了呀,再不下雨,沒法下種。」
「再過半個月就是中秋。」蘇奶奶對著進屋的蘇爺爺說:「給我倒杯水的,去年也熱,沒今年熱,去年這個時候外面有地方下冰雹,咱們這雖沒有下冰雹也沒有下雨,卻是跟著涼爽了不少,二十幾度的天,哎呀,那是真舒服啊!」
蘇爺爺端了杯溫茶水給老伴,略略渾濁的雙眼看著院子前鬱鬱蔥蔥的樹木:「文柏這會該下課了吧?」他剛看了時間,十一點了。
「好像是十二點吃飯了吧?比咱們吃的晚,也不知道傻小子習不習慣,在家裡呆了一個多月,這一走啊,感覺冷清了好多。」蘇奶奶朝著角落裡的乖孫看了又看,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唉!
之前村里熱鬧,回來了好些青年小伙,時不時的有人上門來找乖孫說話,自從城裡有了苦薏苗,陸陸續續又回了城裡,陳峰這兩天也不知道忙什麼,文柏回榆城讀書。
蘇奶奶:「啟民去山裡看看沈老,有兩天沒進山看他,不知道住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