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認定不適合讀書的女子, 國之上下從未正眼看過、從未認真培養過的女子, 竟也不知何時, 靠著自己的能力,積攢起這麼大一道能量了嗎?

  哪怕是支持女子入朝為官的周言安與於策也不由得悚然一驚,為這股蓬勃堅韌的生命力。

  她們不是菟絲花。

  她們是野草,是參天巨樹。

  為了不耽誤春闈, 三日後,整個朝堂加班加點批改完全部卷子, 選出了一百二十位出眾考生,皆文采斐然,策論也是言之有物。

  祝雲奚未曾參與,她自負,認定自己是佼佼者,不願占去姊妹們的風頭。

  令人詫異的是,於蕤居然未進入前三甲。

  排名第一的是位年過五十的寡婦,她這一生丈夫早亡,獨自養大一兒兩女共三個孩子。

  受過刁難,吃過苦,也被逼著再嫁,然而她終究挺了過來。從一個賣簡單吃食的小攤,發展成了一家鋪面,到如今名下已經有了一個商會。

  據說再繁忙的時候她也始終詩書不輟、手不釋卷。

  她最初時沒有名字,家中人只「二妮、二妮」地叫她,外人叫她「潘氏」。

  後來成親之後,他們叫她「孫潘氏」。

  好像名中多了這麼一個字之後,她就不再是自己了,不論她做得再好,對她最大的稱讚也只能是「賢惠」。

  再後來丈夫亡故,她開始做生意。

  她開第一家鋪面時,對她的稱呼就成了「孫夫人」,人們覺得這是尊重,是賞賜,她卻覺得並無太大區別。

  她想讓人稱她「潘夫人」。

  在她擁有了商會之後,終於成功了一半。

  ——他們叫她「夫人」。

  ——去掉她丈夫的姓氏之後,她自己也沒了姓氏。

  而今她來參加女試,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

  在試卷的最上角,她端端正正地寫——「潘華瓊」。

  她那樣有文采,讀過那麼多書,可為自己取名的時候沒思索太多寓意,純粹是因為她喜歡。

  且就讓她以喜歡的名,開啟她新一段的人生。

  排名第二的是位有過淪落風塵經歷的女子,名為周靖涵。

  家道中落被缺錢的父兄賣入青樓,昭正三年,還是太子的沈明恆下令搗毀全國所有的青樓,周靖涵得以自由。

  她和青樓的姊妹們一起生活,交了罰金自梳不嫁。

  多數人天然看不起青樓出身的女子,聽說閱卷完畢拆開封卷看到名字的那一刻,三公九卿臉都綠了。

  ——參加女試也得驗明身份,許多人對出自青樓的「周靖涵」這三個字還有印象。

  只可惜塵埃落定,入選的試卷已呈於沈明恆案頭,不容更改了。

  分明周靖涵所有的苦厄皆與男子有關,也不知他們有何底氣看不起她。

  最令人詫異的是第三名,小姑娘才八歲,比祝雲奚還要小。

  她天生才思敏捷、過目不忘,是另一位「方仲永」。

  她的父母一如書中「方仲永」之父母一般沒有遠見,只想用她謀利爭臉面。

  倘若這「女試」的旨意再晚下半月,她就該被賣與當地富商做童養媳了。

  富商看她聰明,想要她為自己智商有損的兒子生下一個聰明的孩子。

  大概率小姑娘長大以後也只能當個妾室,倘若最後聰明才智不在,死在後院也未可知。

  小姑娘是偷偷跑出來參加女試的,她同樣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

  她叫葉其祁。

  池有荷,其葉祁祁。

  祁,盛大、茂密之意。

  沈明恆嘆了口氣,固然覺得慶幸,但這天底下,曾經誕生了多少他們來不及拯救的葉其祁呢?

  第四名是於蕤,她對此接受良好,並欣喜於有這樣多的同道姊妹。

  於策反而有點接受不來。

  他以為這世上有一個祝雲奚已屬難得,女兒是他精心培養,自認不輸於當年的自己,更不輸於當世任何一個同齡的兒郎。

  結果比女兒優秀的,世界上至少還有三個?

  舉凡能夠有資格在史書中傳世的大儒都很擅長反思,於策不由自省,他是不是太傲慢了些?歸根結底,他仍是有幾分男人的劣根性在的。

  接受自己的缺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策遞了牌子進宮,找沈明恆大吐苦水去了。

  一百二十張考卷擺在沈明恆的桌案上,沈明恆一邊乖巧地當個傾聽者,一邊重新審閱了一遍。

  他沒有更改前三名的名次,而是思量過後,划去了其中幾個名字,最後一百二十人被篩得只剩下八十六人。

  旁觀的於策深感詫異:「陛下,我以為你會覺得入選的人數越多越好?」

  沈明恆搖了搖頭,嘆氣道:「太多雙眼睛盯著她們了,她們必須要做得比男子更好。」

  第一代人要為後世開路,註定是要艱難許多的。

  她們得付出遠超常人的代價才能獲得本應該獲得的相同待遇,她們得始終堅定不退縮半寸。

  假使她們失敗,她們必定會受到強烈的反撲。

  她們往後的姊妹也將繼續被沉寂下去,被打壓、被迫害,直至等到下一個不知何時到來的曙光。

  而假使她們成功,史書將永載她們的姓名。

  一個月後,春闈。

  因為一場大案,朝中許多職位空缺,這次春闈共錄取了三百七十二位貢士,其中連同祝雲奚在內的八十七位女子赫然全部榜上有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