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皇當時應當覺得他們很可笑吧。

  第175章 明明明月是前身(32)

  年輕的太子自他的父親手中接過一國重擔。

  在這一刻, 所有人耳邊仿佛都清晰響起了齒輪轉動的聲音,那是歷史勢不可擋的腳步,是史冊翻折過的又一頁。

  沈明恆輕聲說:「爹, 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沈昱笑著對他點了點頭, 側身讓開了兩步,示意沈明恆坐上龍椅。

  他對沈明恆,只有驕傲,從來不會失望。

  沈昱想,他就說他兒子穿上龍袍會很好看吧?

  大夏的政權在輕描淡寫中完成了轉接,朝臣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頂頭上司換了一個人, 就聽到新帝不曾拖延地下了他在位時的第一個旨意。

  「羅正業一案牽扯甚廣,并州遙遙, 朕不能時時目睹耳聞, 將恐將懼。天下何其廣博?朕欲任欽差代朕巡視九州,攻疾防患, 以除時弊。」

  沈明恆看向沈昱, 微微躬身一禮,「這欽差一職,便勞煩父皇了。」

  沈昱沖他笑嘻嘻地眨了眨眼, 也拱手回禮, 擠眉弄眼道:「遵命, 陛下。」

  沈明恆啞然失笑。

  朝臣們後知後覺反應過來沈明恆這話的意思,而後便是驚恐不已。

  誰敢保證自己褲子上沒沾點泥巴?在官場多年,就算不貪污受賄,誰沒用過些見不得人的手段陷害過幾個政敵?

  再說了, 誰知道太上皇的批判標準是什麼樣的,萬一他們覺得是好友之間互送禮物, 沈昱就覺得他們是在私相授受結黨營私怎麼辦?

  就算有人問心無愧,敢信誓旦旦保證自己沒做過觸犯律法的事,但是,他們可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他們有家人,有不成器的兄弟姊妹,有打秋風的窮親戚,有倚老賣老的長輩。

  有朝臣小心翼翼提出反對:「陛下,安全起見……」

  沈明恆抬手,打斷了對方的發言,「反對的話便不必說了。」

  他微微而笑,說道:「朕意已決。」

  朝臣們忽而噤若寒蟬。

  從前只見沈明恆溫和有禮,好說話得很,未曾想他強硬起來,周身氣勢絲毫不弱於沈昱。

  朝臣們突然想起來,其實嚴格來說,沈明恆也是開國君主來著。

  天家這對父子,沒一個好糊弄的,他們往後的日子真的會更好過嗎?

  ……也不對,至少沈明恆比沈昱大方,假期和賞賜都給的很乾脆。

  *

  下了朝,沈明恆給葉鳴謙和裴定山踐行。

  一個是去西域,一個是跟隨左文淵去沃桑。

  裴定山從前到底沒出過海,沈明恆不放心就這麼讓他遠航,去沃桑也算體驗海上環境了。

  沒什麼好擔憂的,西域與沃桑都是小地方,揮手可滅,甚至不值得一個盛大的誓師儀式。

  至多路途比較遠,要去的時間比較長。

  「殿下,臣一定會回來參加您的登基大典的。」葉鳴謙戀戀不捨。

  沈明恆含笑點頭:「好,孤等你。」

  於策在旁邊臭著一張臉:「第一,稱『陛下』而非殿下;其次,稱『朕』而非『孤』。玉璽都已交接完成,雖然冊封禮還未行,但身份已經變了,都注意著點。」

  裴定山豪邁道:「明恆,你登基大典上的金器,我全包了!」

  他已經知道沃桑有好幾座金礦。

  不是他自負,但華夏大地向來沒把小小島國放在眼裡。

  他們的實力對比就是很懸殊啊。

  異國使者來訪時,連乞丐都不會接受他們的金錢。因為乞丐覺得他身為大夏子民,外族不配施捨他。

  萬國來朝,他們理應有這樣的自信,這樣的無所畏懼。

  於策繼續臭著臉:「什麼你的我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你逞大方的份?」

  周言安忍無可忍,「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不能!」於策大聲質問:「憑什麼你們叫了周言安一起商量不叫我?我文采比他差嗎?禪位詔書我也會寫啊!」

  沈明恆安撫他:「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哪來的下次?是沈昱再讓一次位,還是沈明恆禪位給別人?

  於策臉都青了:「你是不是在敷衍我?」

  他超大聲:「你們甚至沒走三辭三讓的程序,這讓史官怎麼寫,讓後世人怎麼看!」

  當初魏文帝逼迫漢獻帝退位,三辭三讓的程序都走了九個多月。再看看唐太宗,因為在一天之內完成三辭三讓被後人詬病了多少句話。

  這對父子倒好,乾脆沒有這個程序。

  沈昱滿不在乎,「就知道你狗嘴裡吐不出好話,所以才不叫你。」

  沈明恆:「……」

  沈明恆:「爹,沒話說的時候,可以不用硬說。」

  眼見於策臉色由青變黑,裴定山識趣告退:「明恆,陛下,我先走了。」

  他拽了一把葉鳴謙,拉著他跑了出去。

  直到拐過一道彎才放慢腳步,裴定山長出一口氣:「幸好咋倆跑得快,要不然就得面臨幫誰的問題了。」

  出於忠君愛國的角度,他們肯定是得護駕的,但於太傅小心眼的很。

  於策只有沈明恆一個弟子,但他們三個從小一起長大,有時於策也順手教了,也算有半師之誼。

  於策可會折騰人了,別的不說,打著教育弟子的名頭,他們都不好反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