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此次出來,也特意早早地囑咐人將馬車改裝了下,讓裡面足夠寬敞,可以放得下炭盆來。
兩邊的窗戶被遮擋的密不透風,馬車裡繚繞著熱意,倒是讓祝蘅枝覺得有些憋悶,於是她探出手挑開自己那側的帘子。
她不知道這裡是哪段路,但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高聳的塔,看著有點像佛寺的佛塔。
秦闕順著她的目光看去,也留意到了那座塔尖。
是慈恩寺,他認得的。
他沒有去攔祝蘅枝的動作,只是道:「蘅枝,你上次答應了我要和我一起去慈恩寺的,正好今日路過,要不要去?」
祝蘅枝想了想當時的情況,她當時是被秦闕關在宮中,想著借著陪他去去慈恩寺的機會,看一看自己在洛陽的祝宅的,但如今時過境遷,她又想起了秦闕的目的無非是去求姻緣。
她今日才送別了烏遠蒼,自然沒有這個心情,只是搖了搖頭,說:「回去吧,我不太想去。」
秦闕近些日子已經很尊重她的想法了,很少有勉強她的時候,但今天卻一反往常,似乎一定要去一趟慈恩寺一樣。
於是他微微收緊了握著祝蘅枝另一隻手的手,以這個動作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祝蘅枝放下了帘子,轉過頭來看著他,問了句:「就一定要去嗎?」
「你若是不願祈願也無妨,就當是陪我還願了。」秦闕的眼神中帶著些許徵求意見的意思。
祝蘅枝看著這個眼神,一時有些木訥。
曾幾何時,她也曾用這樣的眼神看過秦闕,但秦闕當時是什麼反應來著?
她好像已經記不太清了。
只記得自己從嫁到燕國以來,準確來講,是遇見秦闕開始,就發生了許許多多複雜的事情。
從前在楚國的時候,雖然也難免被華陽為難,卻也沒有發生太多重要的事情,無非是她退一步,華陽進兩步,最後將她逼到了懸崖邊,讓她不得不借著和親的由頭,逃離楚國罷了。
秦闕看她沒有回答,又道:「慈恩寺不單單求姻緣靈驗,求平安也好,我也想為筠兒去求一支簽。」
祝蘅枝反問:「你不是從來不信這些嗎?」
她記得當時她給秦闕繡護膝的時候,上面就繡了佛家崇信的可以保佑平安的字紋樣,但秦闕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說:「孤從來就不信這些,孤只信自己,有時間琢磨這些,不如想想別的。」
不知道為何,她最近總是喜歡想起過去的事情。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秦闕的眼神很是堅定,連語氣中也有著幾分不容置疑的態度。
當祝蘅枝問起這句的時候,秦闕便知道她是想起了當日護膝的事情了,他那時的確不信,因為先帝信奉這些。
他記得自己的母親前陳皇后當時就勸諫過先帝要將心力多多放在朝事社稷上,莫要太信這些虛無的事情了,卻被先帝厲聲責罵,還指責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懂些什麼。
但後來,在祝蘅枝「消失」後,他求了長階三千,竟然真得將祝蘅枝等回來了,便開始信奉這些了。
祝蘅枝聽到可以保平安後,想著也好,順帶著可以為烏遠蒼也求一支。
於是點頭答應了秦闕。
秦闕立刻吩咐人調轉車頭,前往慈恩寺。
她看著秦闕去還願,自己則漫無目的地在院中走動,看到一樹飄動的紅綢,於是走了過去。
隨手捏起一張,上面竟然寫著秦闕和她的生辰八字。
第79章 079
祝蘅枝看著上面的字跡,有些出神。
那是她的字跡,她怎麼會不熟悉?
她久久沒有鬆開那紙紅簽,又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情。
是四年前,她還在上京的時候,彼時她尚且是秦闕的太子妃。
那段時間,秦闕為了和高陽王爭權,故意裝作與她十分恩愛的樣子,用大燕坊間的那句話來說就是滿心滿眼都是「娘子孩子熱炕頭」。
既是為了做出一副和高陽王荒誕不經行徑的截然不同,在朝臣中爭取名望與支持,也是為了讓先帝放心,暫避鋒芒,隱下他的野心,讓先帝對他放心,好謀取後面的事情。
只是她當時尚且不知道這些事。
恰逢她因為感染瘟疫用藥過猛的緣故失去了第一個孩子,秦闕卻在外沒有及時回東宮安撫她,在這樣的時候,秦闕好似像是在彌補之前的「過錯」一般,對她無微不至。
將劄子都挪到了她的寢殿,除了上朝寸步不離地陪著她,陪著她踱過上京的每一處長街,也陪著她去郊外踏青遊春,陪著她專門去酒樓中聽以他們為原型創作的話本子,甚至在她還沒有被診出身孕的時候,就準備了許多小孩子的木床、小玩意、小鈴鐺,所有人都說太子與太子妃實在是般配,舉案齊眉,神仙眷侶。
那個時候的秦闕會在她下馬車的時候親自攙扶著她,怕她傷到一點,甚至在風月雲雨之事上,也格外溫存,時時照顧著她的感受,只要她說一句不舒服,就會停下來,讓她緩緩。
她當時真得以為秦闕是真心悔過,是真心想和她好好過日子。
畢竟她年少喪母,被楚帝接到金陵宮中後,不曾過過一日開心的日子,日日都要忍受別人的白眼,甚至宮中稍微資歷老一點的宮女內監,也能對她輕視至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兩邊的窗戶被遮擋的密不透風,馬車裡繚繞著熱意,倒是讓祝蘅枝覺得有些憋悶,於是她探出手挑開自己那側的帘子。
她不知道這裡是哪段路,但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高聳的塔,看著有點像佛寺的佛塔。
秦闕順著她的目光看去,也留意到了那座塔尖。
是慈恩寺,他認得的。
他沒有去攔祝蘅枝的動作,只是道:「蘅枝,你上次答應了我要和我一起去慈恩寺的,正好今日路過,要不要去?」
祝蘅枝想了想當時的情況,她當時是被秦闕關在宮中,想著借著陪他去去慈恩寺的機會,看一看自己在洛陽的祝宅的,但如今時過境遷,她又想起了秦闕的目的無非是去求姻緣。
她今日才送別了烏遠蒼,自然沒有這個心情,只是搖了搖頭,說:「回去吧,我不太想去。」
秦闕近些日子已經很尊重她的想法了,很少有勉強她的時候,但今天卻一反往常,似乎一定要去一趟慈恩寺一樣。
於是他微微收緊了握著祝蘅枝另一隻手的手,以這個動作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祝蘅枝放下了帘子,轉過頭來看著他,問了句:「就一定要去嗎?」
「你若是不願祈願也無妨,就當是陪我還願了。」秦闕的眼神中帶著些許徵求意見的意思。
祝蘅枝看著這個眼神,一時有些木訥。
曾幾何時,她也曾用這樣的眼神看過秦闕,但秦闕當時是什麼反應來著?
她好像已經記不太清了。
只記得自己從嫁到燕國以來,準確來講,是遇見秦闕開始,就發生了許許多多複雜的事情。
從前在楚國的時候,雖然也難免被華陽為難,卻也沒有發生太多重要的事情,無非是她退一步,華陽進兩步,最後將她逼到了懸崖邊,讓她不得不借著和親的由頭,逃離楚國罷了。
秦闕看她沒有回答,又道:「慈恩寺不單單求姻緣靈驗,求平安也好,我也想為筠兒去求一支簽。」
祝蘅枝反問:「你不是從來不信這些嗎?」
她記得當時她給秦闕繡護膝的時候,上面就繡了佛家崇信的可以保佑平安的字紋樣,但秦闕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說:「孤從來就不信這些,孤只信自己,有時間琢磨這些,不如想想別的。」
不知道為何,她最近總是喜歡想起過去的事情。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秦闕的眼神很是堅定,連語氣中也有著幾分不容置疑的態度。
當祝蘅枝問起這句的時候,秦闕便知道她是想起了當日護膝的事情了,他那時的確不信,因為先帝信奉這些。
他記得自己的母親前陳皇后當時就勸諫過先帝要將心力多多放在朝事社稷上,莫要太信這些虛無的事情了,卻被先帝厲聲責罵,還指責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懂些什麼。
但後來,在祝蘅枝「消失」後,他求了長階三千,竟然真得將祝蘅枝等回來了,便開始信奉這些了。
祝蘅枝聽到可以保平安後,想著也好,順帶著可以為烏遠蒼也求一支。
於是點頭答應了秦闕。
秦闕立刻吩咐人調轉車頭,前往慈恩寺。
她看著秦闕去還願,自己則漫無目的地在院中走動,看到一樹飄動的紅綢,於是走了過去。
隨手捏起一張,上面竟然寫著秦闕和她的生辰八字。
第79章 079
祝蘅枝看著上面的字跡,有些出神。
那是她的字跡,她怎麼會不熟悉?
她久久沒有鬆開那紙紅簽,又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情。
是四年前,她還在上京的時候,彼時她尚且是秦闕的太子妃。
那段時間,秦闕為了和高陽王爭權,故意裝作與她十分恩愛的樣子,用大燕坊間的那句話來說就是滿心滿眼都是「娘子孩子熱炕頭」。
既是為了做出一副和高陽王荒誕不經行徑的截然不同,在朝臣中爭取名望與支持,也是為了讓先帝放心,暫避鋒芒,隱下他的野心,讓先帝對他放心,好謀取後面的事情。
只是她當時尚且不知道這些事。
恰逢她因為感染瘟疫用藥過猛的緣故失去了第一個孩子,秦闕卻在外沒有及時回東宮安撫她,在這樣的時候,秦闕好似像是在彌補之前的「過錯」一般,對她無微不至。
將劄子都挪到了她的寢殿,除了上朝寸步不離地陪著她,陪著她踱過上京的每一處長街,也陪著她去郊外踏青遊春,陪著她專門去酒樓中聽以他們為原型創作的話本子,甚至在她還沒有被診出身孕的時候,就準備了許多小孩子的木床、小玩意、小鈴鐺,所有人都說太子與太子妃實在是般配,舉案齊眉,神仙眷侶。
那個時候的秦闕會在她下馬車的時候親自攙扶著她,怕她傷到一點,甚至在風月雲雨之事上,也格外溫存,時時照顧著她的感受,只要她說一句不舒服,就會停下來,讓她緩緩。
她當時真得以為秦闕是真心悔過,是真心想和她好好過日子。
畢竟她年少喪母,被楚帝接到金陵宮中後,不曾過過一日開心的日子,日日都要忍受別人的白眼,甚至宮中稍微資歷老一點的宮女內監,也能對她輕視至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