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錯過兩次機會,張文華就再也無法回頭了,王逍遙、馬小霞這種好人的死和光頭這種惡人的「死而復生」,讓他越發迷失,越發瘋狂,當最後他的罪行赤裸裸地呈現在夏杉杉面前,當夏杉杉說出那句「我不會嫁給你」,他知道一切努力都白費了,他費勁思量表演出的成功人生徹底毀滅,巨大的挫敗感讓他喪失理智。
他並沒有主動放過杉杉,但也許是善良的人自有幸運,當他醒來時,杉杉逃脫了他的魔掌。
所以,其實母親帶給張文華更深層次的傷害是扭曲了他對「愛」的認知,對於愛自己的人,他只知道拼命報答,筋疲力竭,對於自己愛的人,他只渴望牢牢抓住,如履薄冰。
真正的愛或許應該是不占有,不支配,不強行施加自己責任,不過度渴望對方回饋,發自內心地想跟對方一起體驗人間美好,如果你某天離我而去,我會為你祝福,如果某天你不值得我愛,我也不會留戀。愛從來不該是死去活來,而該是自由自在。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在走向死亡,如果愛也讓人痛苦,那活著的意義在哪呢?
不過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想責怪某位母親,也並不想責怪任何一個主人公。
這是一幕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對愛的偏執,都在光怪陸離的人世間為了得到和失去苦苦掙扎,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雖然現實不會像故事一樣極端,但我相信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至少有一段時光因為「愛」而陷入灰暗,這「愛」 包括對親人、朋友、愛人和自己的愛,也包括對理想、事業甚至物質的愛。
在那棵樹下,張文華終於醒悟自己親手葬送了他拼盡全力才有用的一切,財富、事業、愛情、友情、尊嚴,那一刻,他唯一能想到的還擁有的東西就是母親的愛。
母愛是什麼?那是一個人唯一從出生時就無償擁有的東西,不會因為貧窮富貴、疾病健康、善惡對錯而增減,只要母親活著,母愛就存在,只要你願意奔赴,母親就會為你張開懷抱。
誠然,母愛有時可能偏執,可能束縛,可能強勢,可能帶有一點自私,但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憑什麼要求母親完美呢?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適應那麼多事,為什麼不能給母親多一點包容呢?
張文華回到母親身邊是與自己一生的和解,他想通了,知道錯的是自己,犯了錯誤總要受到懲罰的,像他這種人如果能得償所願,世界根本沒有美好可言,那不是他認識的世界。
他面對鏡頭講述出這個故事,是和解之後的救贖,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已彌補不了什麼,只想讓自己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不要像他一樣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他以往講述的所有故事也都是如此,只不過這次他成了故事中的人。
如果時光倒流,相信張文華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有來生,相信他會以不同的方式去愛他母親、愛夏杉杉、愛所有愛他的人;如果生命輪迴,相信他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故事雖然是人創作的,但一個好故事從第一次落筆的剎那,故事中的人物便有了靈魂,便開始演繹他們自己的人生,創作者不過是借用自己的筆把他們的故事呈現出來罷了。
就像構思故事之初,作者只是想展示這樣一個主題: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錯。
塵世俗人,誰都不可能不犯錯誤,不管錯誤大小,第一時間去面對,去補救,才能及時止損,接受最壞的結果,讓過錯塵埃落定,徹底放下包袱,方才有從頭再來的機會,雖然過去的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去,但以後的每一個新一天,都可以告別過去重新開始。
如今回頭看,作者自己也在主人公的相愛相殺中體會到了更多更深刻的東西,它們是人與生俱來的紛亂情愫、複雜本性、宿命糾葛……正因為有這些,人間才不蒼白。
寫罷收筆,五味雜陳,久久意難平。再次感謝各位朋友能耐心把故事讀完,如果能在這個壓抑殘忍的故事中體會到一點陽光的東西,半天兒了無遺憾。
第37章 書中的女人1
2000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朝韓首腦首次會晤,巴以衝突持續升級,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郝天養離開家鄉,正式步入社會。
那會兒郝天養即將二十歲,正是人生好時節,就他這個出身,一般來講,要麼應該在外地求學,要麼出去干點事業,最次也應該成為莊稼院裡的主要勞動力,可惜郝天養什麼也不愛干,整天就是在街面上瞎溜達。
郝天養的老爹郝仁心想不愛幹事早點成個家傳宗接代總行吧?就委託村裡的媒婆給郝天養說媒。
那時候孩子多,好姑娘一抓一大把,可這些姑娘看見郝天養不是皺眉頭就是撇嘴,猴眼兒看不上他。
當然,這不怪姑娘們,郝天養天生又矮又挫又老,黑皮子,大嘴像犁杖犁出來的似的,腦袋頂上都是地壟溝,實在不招人愛看,一個月不刷一次牙,一張嘴像化糞池泄露,而且,常人相親基本上首先都是看臉,郝天養不的,專門看人家姑娘身材,有一次,可算一個姑娘給他好臉兒了,他竟要求人家姑娘站起來轉一圈,姑娘單純,配合著轉了一圈,再坐下時,發現郝天養眼神迷離,嘴丫子流哈喇子,左右開弓扇了他兩個大嘴巴。
前前後後相了十幾回親,媒婆名聲都臭了,賴在郝天養家不走讓他們家陪精神損失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並沒有主動放過杉杉,但也許是善良的人自有幸運,當他醒來時,杉杉逃脫了他的魔掌。
所以,其實母親帶給張文華更深層次的傷害是扭曲了他對「愛」的認知,對於愛自己的人,他只知道拼命報答,筋疲力竭,對於自己愛的人,他只渴望牢牢抓住,如履薄冰。
真正的愛或許應該是不占有,不支配,不強行施加自己責任,不過度渴望對方回饋,發自內心地想跟對方一起體驗人間美好,如果你某天離我而去,我會為你祝福,如果某天你不值得我愛,我也不會留戀。愛從來不該是死去活來,而該是自由自在。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在走向死亡,如果愛也讓人痛苦,那活著的意義在哪呢?
不過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想責怪某位母親,也並不想責怪任何一個主人公。
這是一幕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對愛的偏執,都在光怪陸離的人世間為了得到和失去苦苦掙扎,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雖然現實不會像故事一樣極端,但我相信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至少有一段時光因為「愛」而陷入灰暗,這「愛」 包括對親人、朋友、愛人和自己的愛,也包括對理想、事業甚至物質的愛。
在那棵樹下,張文華終於醒悟自己親手葬送了他拼盡全力才有用的一切,財富、事業、愛情、友情、尊嚴,那一刻,他唯一能想到的還擁有的東西就是母親的愛。
母愛是什麼?那是一個人唯一從出生時就無償擁有的東西,不會因為貧窮富貴、疾病健康、善惡對錯而增減,只要母親活著,母愛就存在,只要你願意奔赴,母親就會為你張開懷抱。
誠然,母愛有時可能偏執,可能束縛,可能強勢,可能帶有一點自私,但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憑什麼要求母親完美呢?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適應那麼多事,為什麼不能給母親多一點包容呢?
張文華回到母親身邊是與自己一生的和解,他想通了,知道錯的是自己,犯了錯誤總要受到懲罰的,像他這種人如果能得償所願,世界根本沒有美好可言,那不是他認識的世界。
他面對鏡頭講述出這個故事,是和解之後的救贖,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已彌補不了什麼,只想讓自己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不要像他一樣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他以往講述的所有故事也都是如此,只不過這次他成了故事中的人。
如果時光倒流,相信張文華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有來生,相信他會以不同的方式去愛他母親、愛夏杉杉、愛所有愛他的人;如果生命輪迴,相信他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故事雖然是人創作的,但一個好故事從第一次落筆的剎那,故事中的人物便有了靈魂,便開始演繹他們自己的人生,創作者不過是借用自己的筆把他們的故事呈現出來罷了。
就像構思故事之初,作者只是想展示這樣一個主題: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錯。
塵世俗人,誰都不可能不犯錯誤,不管錯誤大小,第一時間去面對,去補救,才能及時止損,接受最壞的結果,讓過錯塵埃落定,徹底放下包袱,方才有從頭再來的機會,雖然過去的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去,但以後的每一個新一天,都可以告別過去重新開始。
如今回頭看,作者自己也在主人公的相愛相殺中體會到了更多更深刻的東西,它們是人與生俱來的紛亂情愫、複雜本性、宿命糾葛……正因為有這些,人間才不蒼白。
寫罷收筆,五味雜陳,久久意難平。再次感謝各位朋友能耐心把故事讀完,如果能在這個壓抑殘忍的故事中體會到一點陽光的東西,半天兒了無遺憾。
第37章 書中的女人1
2000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朝韓首腦首次會晤,巴以衝突持續升級,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郝天養離開家鄉,正式步入社會。
那會兒郝天養即將二十歲,正是人生好時節,就他這個出身,一般來講,要麼應該在外地求學,要麼出去干點事業,最次也應該成為莊稼院裡的主要勞動力,可惜郝天養什麼也不愛干,整天就是在街面上瞎溜達。
郝天養的老爹郝仁心想不愛幹事早點成個家傳宗接代總行吧?就委託村裡的媒婆給郝天養說媒。
那時候孩子多,好姑娘一抓一大把,可這些姑娘看見郝天養不是皺眉頭就是撇嘴,猴眼兒看不上他。
當然,這不怪姑娘們,郝天養天生又矮又挫又老,黑皮子,大嘴像犁杖犁出來的似的,腦袋頂上都是地壟溝,實在不招人愛看,一個月不刷一次牙,一張嘴像化糞池泄露,而且,常人相親基本上首先都是看臉,郝天養不的,專門看人家姑娘身材,有一次,可算一個姑娘給他好臉兒了,他竟要求人家姑娘站起來轉一圈,姑娘單純,配合著轉了一圈,再坐下時,發現郝天養眼神迷離,嘴丫子流哈喇子,左右開弓扇了他兩個大嘴巴。
前前後後相了十幾回親,媒婆名聲都臭了,賴在郝天養家不走讓他們家陪精神損失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