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晉元帝神情莫測,看不出喜怒,淡淡地說了句:“宣。”

  入了殿,沈青黎福身行禮:“臣婦沈氏,見過陛下。”

  晉元帝盯著她,緩緩問道:“外面都在傳,你手上有畝產近九擔的糧種,可是真的?”

  沈青黎微笑道:“這便是臣婦給陛下的驚喜。”

  晉元帝沒覺得驚喜,反而憋著一肚子的火。

  不等晉元帝發難,就有大臣質問道:“宴王妃既然有這麼高產的糧種,此前為何不進獻朝廷?”

  沈青黎不疾不徐地說道:“此前,雖然聽閔州的百姓說過,苞米是高產作物,但水土不同,誰也不敢保證在長安就能種出來,甚至一樣高產,若如不能,貿然進獻,便是欺君之罪。”

  大臣咄咄逼人,叱問道:“既然種出來,為何不稟報陛下,你眼裡可還有陛下?”

  沈青黎笑了:“我這不是來了嗎?”

  大臣被噎得臉紅脖子粗。

  沈青黎眸光笑吟吟地轉向晉元帝:“苞米口感軟糯香甜,不管是當主食,還是做菜,都是極好的,臣婦帶了百斤種子正在殿外。”

  晉元帝看了福公公一眼,福公公連忙讓人把苞米種子抬進來。

  他抓了一把在手上,細細查看,問道:“貧瘠之地,產量如何?”

  沈青黎道:“苞米並不挑地,耐旱,耐旱,也耐貧瘠,一粒種子,就能種出一捧糧食,臣婦當初想著留種,儘量都種在肥沃之地,產量在六擔和八擔之間,若是貧瘠一些,應該也有四五百斤。”

  那也比水稻的產量要高。

  大臣們都驚了,暗自懊悔,他們怎麼就不知道派人去閔州,不然,現在這潑天的富貴,就是他們的了。

  晉元帝看到還有兩個籃子,問道:“籃子裡是什麼?”

  沈青黎掀開籃子上的布,說道:“這裡面是已經磨好的苞米麵,可以煮成糊糊,蒸成窩窩頭,又或是攤成煎餅,另一個籃子裡,是新鮮的苞米。”

  她把另一個籃子上的布也掀開了。

  這些苞米她特意放在冰窖里保鮮。

  晉元帝瞧過之後,讓人送去御膳房,沈青黎告知了煮法。

  半個時辰後,御廚將煮好的苞米呈了上來,光是聞著味道,就令人食指大動了。

  晉元帝每一樣都嘗了個遍。

  苞米t蒸熟之後,香甜軟糯,口感也不比大米白面差。

  煎餅的吃法很新鮮,窩窩頭也很頂飽,就是糊糊,吃著也不錯。

  有了苞米,大晉的百姓就不用擔心饑荒了。

  晉元帝不禁看向沈青黎,他放下筷子,問道:“你手上有多少糧種?”

  沈青黎哪裡會不知道晉元帝的心思,但她又出銀子又出力,還親力親為,憑什麼給晉元帝造名聲?

  “臣婦只留了一些自己耕種,其他的,都借給百姓,等來年百姓還了回來,臣婦會全部運送其他州府,陛下勿要憂心,三年之內,大晉上下必定都能種上苞米。”

  晉元帝聞言,一口氣憋在胸口,上上不去,下下不來了。

  “宴王妃還真是心懷百姓,你推廣苞米有功,你說,朕該怎麼賞你?”

  “身為大晉子民,為陛下分憂,是臣婦本分,不敢居功。”

  話雖這麼說,但晉元帝不能不賞。

  她確實造福了社稷,造福了百姓,是有功之人。

  沈青黎出宮的時候,帶著兩大箱的賞賜。

  ......

  在城門處看公告的百姓,圍了里三圈,外三圈,很多城外的百姓都趕了過來。

  景昭自然也收到了風聲。

  “原來,去年到閔州收購苞米的人是青黎。”景昭摩挲著手裡的酒盞,語氣幽冷,“本王的王妃,怎麼就不是你呢?青黎,你屢次三番壞本王的好事,讓本王拿你怎麼辦好呢?”

  入秋前,他又派人去閔州收苞米,本打算進獻給晉元帝,求個功勞,沒想到又被沈青黎捷足先登了。

  一旁伺候的侍女,恨不得沒聽到,見他酒盞空了,小心翼翼地倒滿。

  景昭問道:“去閔州的人回來了嗎?”

  管家答道:“張管事收購了十萬斤的苞米種子,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了,不日就能抵達。”

  景昭將酒盞里的酒一飲而盡,沉默了半晌,忽然道:“青黎如今在何處?”

  管家低垂著頭,回答道:“宴王妃還在宮裡。”

  “青黎,你壞了本王的好事,就罰你把你自己賠給本王好了。”景昭幽幽地笑,眼底露出了志在必得的光芒,“備馬車,本王要進宮。”

  然而,到了宮門口,他卻不沒有宮,而是在馬車裡等著沈青黎。

  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外響起侍從壓低的聲音:“殿下,宴王妃出來了。”

  景昭掀開車簾,果然看到那道讓他朝思暮想的倩影。

  他從馬車上下來,一雙桃花眼深情款款地盯著沈青黎。

  沈青黎暗罵了一句,晦氣,想要裝作沒看見。

  “青黎,”

  景昭笑吟吟地朝她走了過來,一股馥郁的香氣撲面而來。

  沈青黎有一瞬的眩暈,猛地變了臉色。

  景昭這狗東西,光天化日,竟敢用媚香這下三濫的手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