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前就引不引江水進護城河,兩人發生了好大一番爭論。楊佑認為,引江水進護城河,是最便捷,也最能讓這條護城河發揮軍事防禦作用的法子。楚霽卻擔心,若是暴雨之時,江水倒灌進城,又待如何?

  兩人爭執不下,最後還是楊佑退步,說是給他半月時間,看能否找到兩全其美之法。現在,還果真是讓他找到了法子。

  楊佑點點頭,也

  不在意腳下的泥土,將那長袍一撩,走到水窗旁解釋起來。

  「這水窗分為三個部分,大人現在看到的是出水口處的外閘門。裡頭還有溝道和進水口處的內閘門。閘門都是單向的,只能向外,不能向里。若是護城河內的水位高於水窗,則借河水之力將閘門關閉;若是護城河中水位尚淺,則反之借溝道中的水力將閘門沖開,向護城河中排水。」【1】

  楚霽聽了楊佑的解釋,大喜過望:「楊先生果然大才。」

  楊佑卻擺擺手:「這也是參考先人留下的文獻,屬下才能根據滄州地形進行設計。」

  「楊先生啊,有時就是太過謙虛。」楚霽笑道。

  實地考察完這水利系統,楚霽心情大好。回衙門的路上,楚霽不慌不忙地悠閒散步,順便體察一番民情。

  秋收農忙,街上的人倒不是很多。凡是見到楚霽的,也都笑著招呼一聲:「楚大人。」楚大人時常到街上關切詢問他們的近況,他們已經不會像第一次見到時那樣,誠惶誠恐地跪下請安了。

  楚霽沒什麼架子,朝他們點頭致意。若有誰是他散步時常遇見的,他也回應一聲:「大娘,又來擺攤啊!」

  「是啊,自家醃的小鹹菜,很是爽口,大人要不要買些?」大娘臉上滿是熱情,向楚霽推銷著自己的鹹菜。若不是楚大人明說了,他要以身作則,絕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大娘都恨不得將這一罈子都送給楚霽。

  楚霽笑著搖頭:「不了,家裡也醃了鹹菜。您家裡收成怎麼樣?」

  那大娘臉上的笑容更止不住了:「今年收成很好。還要多謝大人,把今年的農稅降到十五稅一(6.7%)。」

  「收成好便好。今年減稅,是為了讓你們家裡多些餘糧,好過冬。今年冬天冷啊。」楚霽提前打下了預防針。

  「是,往年農稅一交,咱們連口熱粥都喝不上。今年就能吃上大米飯了。」大娘沒有聽出來楚霽的意思,自顧自地笑著說話。

  楚霽自己說得含蓄,便也沒指望大娘警覺起來。反正他還會頒布政令下去的,也不急在這一時。

  他又同周圍的人聊了幾句,便轉角走到了另一條街。

  這條街上的人就更少了,少得讓楚霽頗為奇怪。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遠遠地楚霽就瞧見那裡圍了一圈的人,一旁還有衙役在維持秩序。

  這是怎麼了?

  那地方楚霽認得,那是城內的一處醫館。

  滄州城內有好幾處醫館,那日蒯民蒯信帶著到城門口救治流民的醫師,多數都是這些醫館中的大夫。醫者仁心,都是自發去的。

  這一家濟世堂,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夫家傳的。據說世代行醫,醫術高明。

  一邊想著,楚霽已快步走了過去。

  眾人一見到楚霽,就連忙讓出位置。

  地上躺著一個小少年,十來歲的樣子。雙目緊閉,神情痛苦。他不知是被什麼利器所傷,肚子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鮮血淌了一地。

  一旁,他的父母跪在地上,給濟世堂的大夫磕頭:「大夫,您救救我兒吧。求您救救他吧。」不一會兒,兩人的額頭也已是鮮血淋漓。

  大夫苦著一張臉,見這情形也要落下淚來。但無奈,他還是搖搖頭:「你們還是把孩子帶回去吧。這,這如何還治得?」

  「這是怎麼了?」楚霽問一旁的衙役。

  「回大人的話。這是大河村的村民,今早一家在田裡割麥子的時候,這小少年絆了一跤,被鐮刀割破了肚子。醫館也沒法兒治。」

  其他圍觀的人群也議論紛紛。

  「是啊,這是每年都有的事情,也沒法子。」

  「唉,可憐啊。這指定是活不成了。」

  ……

  那對夫妻也看見了楚霽,但是他們無暇顧及,還是一個勁兒地在求大夫:「大夫,您行行好。要不,要不您就把他的肚子縫起來吧,看能不能活。」

  「你們這,這皮肉又不是衣裳,如何能說縫就縫?」大夫也可憐孩子,但是他實在是回天乏術。那腸子都淌出來了,就是大羅神仙在世,也救不回來啊。

  縫起來?楚霽眼睛一亮,摘下腰間印信,交給方才答話的衙役:「快,拿著我的印信到州牧府,就說請姜先生過來!」

  「楚大人,您,您有法子?」那對夫妻聽見楚霽讓請一個人過來,跪在地上,膝行著就來到楚霽跟前。

  楚霽伸手將兩人扶起:「我也不確定能不能治。但你們既然說縫起來,我便也只能讓府中醫師盡力一試了。」

  「是,是,便縫起來吧。能不能活,都是他的造化了。」

  指揮著眾人散開,讓空氣流通起來。楚霽也有些著急,這裡靠近東郊,離州牧府尚有一段距離,也不知姜木何時能趕過來。

  他不通醫理,連該不該讓人挪動地上的小少年都不知。

  這裡靠近東郊!楚霽隨手又指了個衙役,剛準備讓人拿他的印信到東郊大營請秦縱,就發現他的印信已經給人去請姜木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