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知青院在上村東邊,背靠後面一片青山,面向一汪池塘,再往東走不遠處就是河流。

  先頭一批知青剛來時,是住在倉庫改裝的大棚屋裡,條件不大好,隊委常常接濟他們到家裡住,後來補貼下來了,有了資金,村里才能建新的知青院。

  只是知青院剛建好,前頭一批知識青年稀稀落落地接連回城了。

  青瓦白牆的嶄新知青院,四方形圍屋,中央是天井也是堂屋,吃飯一類一起的事項,都在堂屋裡解決。

  兩邊廂房才是臥房。

  上面還有一層,但房頂低矮,是用來存儲東西的,走路要弓腰,睡覺還得是在一樓。

  盥洗的厝手房和做菜煮飯的灶房不在四方形圍屋之內,建在院落的地坪兩邊。

  確實是嶄新的房子,但屋裡空空落落,只有簡單的幾樣家具。

  而且整個院落現在還沒有圍籬笆,門口的自留地是分給知青院的,沒人翻過土,不過稀稀拉拉長著半人高的一叢菜豆。

  大概是誰之前隨手挖了個坑,灑了兩三粒豆種。

  李觀梁帶他們轉了屋裡一圈,熟悉了環境,說道:「先把東西放下,收拾收拾,下午能直接去上工嗎?」

  「這幾日開春,要殺秧葉漚秧塘,能直接上工的話,一會兒就跟著我去領鐮刀。」

  「今天臨時做半日工,能記五個工分,明天我再重新給你們派活。」

  李觀梁看這些新來的知青,是和他弟弟李躍青差不多的高個兒,年紀也相仿。

  讀書人聰明,雖然一開始不大熟悉農活,他教一下應該很快能上手。

  只一個可能例外。

  李觀梁的視線掠過一排人中間那個凹下去的。

  往後同住一屋檐的五個知青裡頭,四個人高馬大,就一個只及他們肩膀,纖纖弱弱,茫然地站在中間。

  李觀梁心生擔憂。

  這人會不會叫其他人欺負了去?

  小豆芽似的,要是發生矛盾,在一群男生里最容易挨欺負。

  他看向其餘四個人,他們都表示沒有問題,一會兒能直接去上工。

  李觀梁問水鵲:「你能不能去?」

  77號看水鵲躍躍欲試,趕緊道:【宿主!這個角色可不會主動幹活,尤其這是第一天,會找藉口躲懶的。】

  李觀梁發現,方才還眼睛亮晶晶的小知青,一會兒就輕聲咳嗽,小臉白白,眉輕蹙著,像春水皺起要皺進人心裡去。

  蘭聽寒關切問他:「是不是又哮喘了?」

  李觀梁這才知道眼前的這個知青患有哮喘,看來日後派活還得挑輕的給他派。

  水鵲緩了緩,小聲道:「我沒事的,我想和大家一起去。」

  他抬眼去看其他人。

  陳吉慶忙道:「不急這一時半會兒,今天舟車勞頓,你下午還是要先在院裡休息好。」

  李觀梁下決定:「你下午先留在知青院,等他們傍晚放工。」

  水鵲右腳不自覺地靠了靠左腳的腳後跟,「那好吧……」

  「那我在家裡等你們回來。」他對其他幾個知青道,唇邊旋出清麗的小梨渦,「院裡有菜豆,我給你們炒菜豆,等你們放工回來就能吃上了。」

  他這樣說著,又把知青院說成是他們的「家」。

  好像滿大院裡都是高頭大馬的愣頭青,外出上工掙工分,而他是唯一的,這樣一個漂亮小郎君,在家裡做好菜等他們回來。

  陳吉慶他們只覺得頭腦七葷八素地發暈。

  就算水鵲炒的菜豆不放鹽,他們也會全部吃光的……

  哦不,就算沒有炒熟,他們也會吃光的……

  玻璃鏡片反射光線,蘭聽寒目光落在水鵲腳底下意識的小動作上。

  扶了扶鏡框。

  ………

  李觀梁說的殺秧葉漚秧塘,知青們一開始光聽這詞,沒聽懂是什麼個意思。

  等到下了地,他們就明白,秧葉實際上是指各種豬草,什麼艾葉、野菊、何首烏的藤雜七雜八的,李觀梁說這些都可以用來倒到秧塘里漚爛發肥。

  秧塘就是育秧田、稻田,開春就快要種早稻了,過一段就要準備把浸泡萌芽的稻種播到秧塘里。

  所以在這之前,要撒厚厚的一層秧葉,漚爛,肥沃農田。

  殺秧葉不是特別難的活,初春草葉初生,還嫩綠,用鐮刀極容易割,刷刷割了丟進大竹筐里。

  滿山滿田埂的是殺秧葉的好些人,每個人要殺滿一竹筐,塞緊,不能有摻水的成分,帶到記分員那裡稱過重才算工分。

  最後倒進撒進秧塘里。

  日頭西斜,傍晚霧濛濛下細雨。

  他們準備收工回去,想到水鵲說不定搬著小凳,坐在院裡等他們等急了,幾個知青的腳步也加快了。

  李觀梁還有些事情要囑咐他們,見他們要走,快步跟上去。

  結果毛毛細雨里,小知青從田埂道上另一頭走過來。

  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嫩生生臉上一道灰。

  腳底原本乾乾淨淨的白布鞋,沾了點泥巴。

  水鵲眼尾垂垂,好像做錯了事。

  悶聲悶氣地說道:「我、我把飯煮焦了……」

  毛線似的雨,斜飛濡濕了他睫毛。

  第162章 年代文里的綠茶知青(3)

  這樣一來,李觀梁還得幫忙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