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導是我以前的老師。」池遠霽垂下眼,嗓音低沉,「我一直在等你的消息,等了好久。我想……讓你也主動找我一次,程嵐。」

  第134章 對焦中

  池遠霽的不安源於程嵐的「被動」。

  他是敏感的人,程嵐不說他就會猜,胡思亂想的過程是複雜的,也是痛苦的,池遠霽討厭這種感覺,可他無法控制。他可以主動,可他怕一旦有天他沒法再做主動的那個人,他和程嵐之間的聯繫也就徹底斷開了。

  程嵐卻沒想這麼多,「抱歉,我是真的忘了,保證沒有下次了,別生氣好嗎,小池?」

  他的瞳孔里又只有自己一個人了。池遠霽回過神,輕聲道:「好,沒有生氣。」

  程嵐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好,哈哈。」

  怎麼回事,好尷尬,之前他和小池相處的時候是這樣的嗎?

  池遠霽沒有久留,徐其麟的電話轟炸讓他不得不離開。程嵐鬆了口氣,但緊繃的情緒還沒放下。

  他總是怕池遠霽要他給一個答案,或者承諾。但程嵐什麼都沒有,裝傻充愣是他想出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好在池遠霽願意體貼,程嵐除了抱歉,也不敢再有別的念頭。

  第二天一早,程嵐終於拿到了劇本,並正式接下了男二的角色,叫阿敏。

  電影名不變,仍然沿用書名,故事講述年輕的語文老師余勤為評職稱下鄉支教,來到了西北的一個貧困小山村。他只有十三名學生,從三年級到十二年級,馬上就要參加高考的阿敏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余勤的重點關照對象。

  阿敏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去世後,他就染上了一堆惡習,打架勒索偷雞摸狗,村里人提醒余勤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兩人最初的接觸以衝突收場,但教師的責任感與信念感令余勤不願放棄,在他的堅持下,阿敏也逐漸敞開心扉。

  余勤很快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幫助,阿敏是沒有辦法考上大學的。他決定帶阿敏回學校,專心備戰高考。可就在兩人約定出發的前一夜,阿敏消失不見,余勤為了找他,在途中出了意外,不幸身亡。

  故事內容和李止然說得幾乎一樣,大多都是書里的情節,不過劇本加入了一個新人物,阿敏的朋友,胥濤。

  小說中,阿敏躲到奶奶的墓地,不知道跟隨余勤離開是否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而余勤是在找他的路上不慎掉進水庫,溺水身亡,故事到這兒就結束了,只是視角處理的非常巧妙。讀者並不知道余勤去了哪裡,等阿敏下定決心,來到余勤家等了一天一夜後,才得知余勤已經死亡了。

  而劇本里,胥濤是阿敏最好的朋友,他比阿敏小兩歲,父母在外打工,除了每個月寄一筆生活費回來,幾乎與家庭斷絕了聯繫。胥濤還有三個弟弟妹妹,他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必須承擔起一切。

  這個角色的戲份不多,卻十分複雜。阿敏不同,胥濤不需要為了生活偷雞摸狗,但他還是跟著阿敏幹這些事,因為只有和阿敏在一起時,他能擺脫肩上的擔子,做回自己。

  而得知阿敏要和余勤離開,胥濤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陰暗面。阿敏消失的那一夜,是胥濤約他去水庫——這是兩人的秘密基地。為了讓阿敏留下,胥濤跳進了水庫,以死相逼,阿敏把他救了起來,兩人互相坦白,是少年與彼此,也是跟自己的和解。

  之後的情節和小說中一模一樣了。阿敏義無反顧地跳進水庫,想要去救胥濤的那一刻,不遠處也傳來一聲撲通,有什麼東西也跟著入水了。

  故事很簡單,救贖與被救贖。小說里,主角間的情感描寫十分細膩,余勤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的言行舉止或多或少會讓人覺得可笑,或者幼稚,但他的出現成為了少年阿敏生命中唯一的色彩。阿敏崇拜他,感激他,然而悲慘的經歷讓他不敢輕易再相信別人,所以阿敏在人生的岔路口前猶豫了。

  猶豫也是一種決定,阿敏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余勤死了,他再也走不出黃土地,人生漫漫,他得靠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程嵐做了很多筆記。整整一天,他都在消化阿敏這個角色,直到傍晚小陳回來,他才放下筆,而筆記本已經被他的想法填滿了。

  開拍前,程嵐又去了一次水庫。厄什敏告訴他,以前的確有個孩子不小心掉進去過,出事之後,大人們都不再讓小孩過去,可隨著時間一久,漸漸的也不再有人記得。生命的重量與記憶相聯,一旦被遺忘,生命也顯得不那麼珍貴了。

  彩排的時候,程嵐才知道飾演胥濤的就是厄什敏。這部片子的外景占比很重,定妝照就在村子裡拍。程嵐沒有化妝,一張臉曬得又黑又紅,想對池遠霽的鏡頭笑一笑,結果被徐其麟發現,給狠狠數落了一通。

  阿敏整部片子就兩件衣服,破爛運動套裝和洗得發黃的坎肩背心。為了提前適應角色,程嵐就穿著運動服睡覺,口頭禪全部換成了髒話,除了徐其麟拍手叫好,在劇組裡簡直人人喊打。

  第一次彩排結束,韓景馳回來了。他看完錄像,又對台詞做了一些調整。主創團隊連續加了好幾天的班,第二次彩排也順利結束了。

  工作的時候,程嵐完全忘記了他和片場裡三位炙手可熱的單身男人之間複雜的曖昧關係。他全神貫注地投入在電影中,對劇本有疑惑就去找韓景馳;對表演有問題就去找李止然;對站位和角度有不懂的地方,不過比較少,他就去找池遠霽。四人之間形成了奇怪的默契,大家只是合作夥伴,這也不是在玩什麼你追我趕的貓鼠遊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