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彪側頭應聲道:「來了。」

  趙彬問周副專員:「地委去幾個人?」

  周彪說:「就只杜書記一人去,他最近很忙,剛好今天上午有點時間。」接著說,「我是在家裡吃早飯時,突然接到杜書記電話……」

  正說著,一輛吉普車從地委方向疾駛而來,周彪忙對趙彬說:「來了。」

  吉普車嘎的一聲停在他們兩人面前。坐在副駕位置的杜書記,從車窗探出頭,朝周彪和趙彬點頭笑了笑。周彪和趙彬立刻坐上車。司機隨即啟動車子,向老城駛去。二十分鐘後,他們抵達老城電影院門前的廣場。三人下車,往廣場北邊的展覽館走去。

  展覽館的門衛一見趙彬來了,趕忙把兩扇大鐵門「哐啷」一聲打開。三人進來,見裡面有幾個工作人員,還在擺放展品,趙彬望向他們問道:「解說員來了沒有。」

  一個工作人員回復道:「他們有事,沒來。」

  趙彬皺了下眉頭說:「這麼多解說詞,不天天來讀,怎麼行。」

  另一個工作員見趙彬很著急的樣子,就連忙解釋說:「趙局長,今天上午,農校所有老師都要開會,他們幾個下午來。」

  趙彬唔了一聲,想著,主要是杜書記突然要來看展覽,不然的話……杜書記看出趙彬的為難,就笑著對趙彬說:「你給我們解說,不就行了嗎。」

  趙彬微笑說:「我來講,行是行,就怕沒解說員講得好。」

  杜書記笑道:「講普通話,你肯定不行,這沒關係,我們聽得懂的你山西話。」

  周彪把兩手往後一背,也呵呵地笑著說:「你只給兩個觀眾解說,隨便怎麼講吧。」

  趙彬說:「那好吧,我先把展覽館的概況,說下。」

  趙彬站那裡,開始向兩位領導介紹:「我們這個展覽館,面積有一千平方米,分三個展區,一區主要展示石谷農耕歷史、水土變遷、農耕工具、農村習俗;二區展示解放後到現在,石谷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三區展示石谷未來農業發展的途徑。我們先去一區看吧。」

  三人往前走了十幾步,進入一區。趙彬指著門邊牆上的圖片對兩位領導,說:「石谷這個地方,古時農業主要是漁獵經濟,以後才不斷從平原地區引進鋤頭、鏟子等;直到一零八五年才開始引進牛耕技術。」趙彬說時,指著牆下一副木犁說,「這張犁是一八四六年引進我們山區的。」

  杜書記驚訝地說:「有一百年歷史了。」

  周彪彎下腰,摸了摸結實光滑的犁把,說:「是有些了。」接著問趙彬,「從哪裡弄來的。」

  趙彬含笑說:「這張犁是我發現的,情況是這樣:不久前,我到白鷺縣木荷高級社考察回縣城,當天晚上,在招待所翻看《白鷺縣誌》,見書中有一處寫著:『蘭溪村一戶姓覃的人家,於一八四六年從枝江引進鏵犁工具。』當時我想,鏵是鐵製品,極有可能不存在了,但犁是木料製作的,如不出意外,應該還在使用。第二天,我與縣農業科一個幹部去了這個村,沒想到,我們很順利地找到這戶人家。

  我們走進這家院子時,有個老人正在院壩里磨鐮刀。我問這老人:『你家的先祖,是不是在一八四六年從外地購買了犁和鏵的。』

  老人聽了,連忙說:『是買了的。』

  我對他說明了來意,問犁在哪裡。他朝階沿上指了指。我們朝那裡望去,只見階沿的牆壁上掛著一張木犁。我們走過去,仔細觀看這張犁,見犁許多地方都用禿了,的確有些年代。我問老人:『這張犁現在還在使用嗎?』

  老人說:『還在用呢。』

  我們便進屋,跟老人的兒子商量,說出錢租下這張木犁。這當家的答應了。」

  杜書記聽完趙彬的話,說:「能找到這麼久年代的犁,不容易。」

  杜書記接著對趙彬和周彪說:「犁這個工具,本來也很原始,但比鋤頭墾田效率還是要高許多。我們要通過這次展覽,推廣牛耕,逐步縮小廣種薄收的農作方式。」

  周彪和趙彬認同的點了點頭。

  三人又往前走,趙彬邊走邊解說,走到中間段,趙彬指著牆上懸掛的一幅大照片,說:「這是一九二九年賀龍率紅四軍,解放杜鵑縣時,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機關舊址。這個縣在賀龍領導下,開展了土地革命,那時,這個縣的農業生產得到很大地發展,糧食產量普遍增產一至兩成。」

  「增加兩成?」周彪問道。

  趙彬說:「是的。」接著,他簡短地解說了,當時為何能增產的原因。

  趙彬介紹完一區,帶杜書記和周副專員往前走,進入一道門,來到二區。

  在這裡趙彬指著懸掛牆上的一幅幅巨型圖畫,向杜書記和周副專員移步講解石谷專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這個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杜書記邊看邊聽,對沒搞懂的地方,就佇足問趙彬。趙彬便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情況,詳細說與杜書記聽。杜書記這時,又指著牆上一幅綠色茶園圖片,問趙彬:「這個地方海拔多高?」

  趙彬隨即回道:「八百六十九米,屬於二高山。」

  杜書記見趙彬不看文字,直接說出海拔高度,估計有些解說詞,就是他寫的。心想,趙局長為辦這個展覽館,花了不少心血。

  三人看完二區,又步入第三展覽區。在門邊,趙彬對杜書記和周副專員,說:「這個展區,主要是展示石谷專區未來農業發展的途徑。交通閉塞,是影響我們這裡經濟發展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做了個深山通火車的沙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