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延基聽到此言,看向我的眼神中突然充盈著少見的光亮,裡面盛滿了旺盛的希望。

  片刻過後,李重潤重重地點頭,滿面神情突然嚴肅沉著,似背負著千斤重擔。

  那是裴露晞的命運,是他自己的命運,也是無論他做何決定都免不去悲慘悽惶的邊境將士百姓的命運。

  走出掖庭,我刻意放緩了步子,只因武延基的反應太過異常,我總覺得他會趕上來問我些什麼。

  磨蹭了許久,直到拉著玉娘在九州池畔閒坐著,才遙遙望見一個修長的少年身影。

  清冷雅俊的武延基,只是安靜地站在原地,與我一池之隔。

  沒有語言,沒有動作,我們亦看不清楚對方的表情。

  只是很久過去了,兩個人誰也沒有邁向九洲池的另一邊。

  久視元年五月,嵩山之下,石淙會飲如期而至。

  李家、武家諸王自然同行,二張兄弟也不在話下,朝臣中受重用者、擅作詩者,皆隨侍聖駕。

  靜養了一年多的狄仁傑病情好轉,也隨同陛下一起來到石淙河畔的行宮,陛下當然喜不自勝,一首七律,一篇並序,提筆一蹴而就。

  婉兒從書案上拿起冷金紙,抑揚頓挫地念著陛下的詩篇。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岩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陛下作詩向來豪情壯闊,但聽到第三句頸聯時,還是為之一震。

  我雖不懂如何寫詩,卻也看得出好壞優劣,諸王群臣的交口稱讚並不過分。

  陛下的詩作既成,之後自然是太子李顯作詩的時候了,誰知李顯剛要提筆,陛下便笑著說道:「既然同為兄弟,就不必非要分出個先後高下來。四郎、三思,你們與太子同時寫吧。」

  話至一半時,眾人皆以為陛下指的是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同時作詩,可是看似隨意地提及梁王武三思,意義定然不同。

  李武兩家的糾葛已經牽絆了十七年,兩姓各自也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多少恩仇、利益,遠遠不是明堂立誓、李顯與武三思結盟這些所能化解的。

  陛下心裡大抵清楚,只是她不願放棄任何能夠修補李武關係的機會。

  兩三柱香的時間過去,李顯仍在一旁費力思索,距他幾丈遠的李旦總是時不時抬頭輕眺,一次又一次放緩自己落筆的速度。

  自己分明已經想好,只是不能越過李顯。

  李顯素來只在擊鞠、鬥雞、雙陸棋等事上用心,作詩是自小就不擅長的,又是兩柱香過去,他才擱下隱隱發抖的紙筆。

  半刻之後,李旦才慢騰騰地將宣州紙拾起。我緩步走到他的身邊,輕輕接過,指尖與他無意觸碰,久違的溫情猛然傳進心底。

  文慧正要遞與婉兒,阿姊卻突然開口,笑著攔道:「太子殿下的詩作既然已在范娘子手中,又何須再勞煩上官婕妤?」

  陛下聽罷,只是隨口說道:「無須那麼多規矩,文慧來念就可以了。」

  文慧的眼神從陛下身上重新落回手中,開口念出李顯的詩篇。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懸石鏡厭山精。

  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失對失黏,以我從婉兒那裡耳濡目染的鑒詩才能來看,此詩既不工整,也無驚艷,實在算不得好詩。

  唯獨這字裡行間對陛下的孝敬和順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一番違心稱讚過後,我雙手托著李旦的詩作,心知這一首自然也不必遞給婉兒了。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

  長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通篇讀來,他的用詞之詭譎、意境之奇遠,實在為詩中少有,雖算不得驚世佳作,卻也獨具風韻。

  殿中稱頌之聲漸起,無非是誇讚相王的訓詁功底、修道天賦。

  唯獨阿姊的聲音與眾不同。

  「四弟此詩遠勝三郎,不過依我看,此詩之妙還在於讀詩之字句韻腳。四弟用字考究,若是由我來讀,只怕要損去不少好處。想來團兒這些年也讀了不少四弟的訓詁,否則怎識得這樣多的冷僻字來?」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為何要叫文慧來讀李顯的詩,可是這樣做如此明顯,很難不叫人生出疑心來。

  「太子妃過獎了,我少時翻看過相王殿下的訓詁書籍,如今已不記得多少了,識字多還是在陛下身邊的緣故。」我忙說道,眼神不停地飄向陛下。

  陛下不過輕巧地一笑,點點頭道:「太子妃說得對,團兒侍候過四郎,自然比旁的女官更通小學之道。」

  「團兒本就與四弟情濃意切,當年被迫分離,說到底也是受了太子殿下和我的過錯的連累。現下團兒在陛下身邊服侍雖是福氣,卻還是缺了個知冷知熱的枕邊人。我這個做姊姊的,也總覺愧疚心疼,若四弟不嫌棄,我倒願為團兒重新做這個媒。陛下以為如何?」

  殿中的兩相對視,他的春水眼眸里繞著瞭然、戲謔、平淡、欣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