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殷若先是感慨,接著又想笑。

  「大哥,你又想明白了哪些事?」

  「萬家往這裡來,不僅僅是扳倒姜家這麼簡單,還惦記這裡一樣要緊的東西,姜家把城裡翻了個遍也沒找到的帳簿,裡邊記的東西,人人都想要。寶貝,寶貝,果然是個大寶貝。」

  殷若嘆道:「我替他們做過事,卻不甚了解。整個師門都吃他家的飯,想必從前聽來的那些好話,不定就是真的。師叔師伯們總說萬家心懷百姓、博施濟眾。說皇后娘娘是正統,聰慧賢德,卻因皇上身邊有佞臣、奸妃而受排擠,鬱郁不得志。又說大皇子占著嫡長,且為人謙恭仁厚,將來由他繼承大統,才是百姓之福。可是他們才剛起勢,這手段就看不得了。他們一餐八九隻碟子,大吃大喝,卻只捨得從牙縫裡擠出一點糧食來保百姓的命,想必還是靠大哥軟磨硬泡才肯施捨。唉!天下烏鴉一般黑,將來無論是哪家成了事,誰又記得百姓的苦呢?」

  周青雲拍拍胸脯,沒說將來如何的話,只說:「臨走又撈一筆,這是唐縣令當面給的。」

  「還有錢?」

  「這是個大方的,痛痛快快給了一千二百兩。」

  殷若暗笑:那還不是被你給嚇的。

  「先前那些全在我身上,我找個沒人的角落統了一下數,一把是六張百兩的加一張千兩的,另一把都是小銀票,一共是一千八百四十五兩。」

  「放在你身上,往後要你辦的事還多著呢,該花的就花。師爺那,少說還有一萬四,夠開支了。再說了,這筆帳,我要是拿出來,實在不方便交代。對了,明早我們一起商量大事。」

  「什麼事?」

  「銅獅不缺好木,我想將這裡做成錦棺城,做上等棺材賣到富裕的地方去。」

  「啊?」

  「哪裡都不缺棺材鋪,因此我們要做就做最好的,做最貴的,賣給達官貴人,撈他們手裡的錢。等為鄉民修繕、配給的人回來了,就叫他們分頭上山找好木頭。城裡還有閒人,多召集一些。趕在過冬之前採好木頭,再加庫房那些,趁冬天不好外出,在家裡好好打磨。」

  「好!這事宜早不宜遲,回去就和他們商量。對了,林拾一半夜帶回來一個人,他親自守著,等你回去見。馮丁悄悄地送飯,別人都不知道。」

  周青雲收起旖旎心思,拍拍馬,哄上一句:「好馬兒,再辛苦你一會,回頭好好補償你。」

  他翻身上馬,朝殷若伸手,說:「那我們抓緊趕路。」

  殷若搖頭道:「別把馬累壞了,我走得不比它慢。」

  她抬手,對著馬臀一拍。馬嘶鳴著朝前跑,她也施展輕功向前奔,離得不遠不近地引路。

  周青雲望著前方這個輕快的身影,心想:不論學識還是武功,她都是萬里挑一的資質,必定是十分了不得的人家才生得出這麼好的苗子。要是沒有那年的變故,到了這樣的年紀,該是風光大嫁了吧?

  要想配得上,自己不單要在夾縫中保住性命,還要努力做出一番成績來才行。

  他心中激盪,叫開城門時,聲如洪鐘。

  興許是周家提早打過招呼,沒人為難,他朝守衛笑笑——將來,在不久的將來,他定要叫銅獅上下齊心,四處暢行。

  林拾一帶著人一起藏在兵房,千渺和徐點都不在衙門留宿,這三更時分,衙門很清靜,周青雲安心在這處理。

  少年跪下,哆哆嗦嗦說:「我是張順娘的弟弟張順之,如今改名張允。大人,我母親熬壞了眼睛,腿腳也不好,她來不了。有什麼事,我我……我一力承擔。」

  一提眼睛,周青雲就明白了,和和氣氣說:「起來吧。順娘就是小柔?」

  「是,小柔是姐姐乳名。」

  「出事那年你幾歲?」

  「六……六歲。」

  「不要慌,坐吧,我知道你姐姐是被冤枉的。捕頭請你來,是想找你幫忙,不是論罪。」

  張順之用力咽了口水,戰戰兢兢地坐了凳子角,這樣一坐,長凳另一頭被壓翹,要不是林拾一及時拎住他,人就要翻下去了。

  殷若帶著茶碗進來,柔聲說:「潤潤嗓子,再跟大人說說你們知道的那些事,大的小的都有用,想起什麼說什麼。」

  張順之眨眼落淚,低聲喃喃:「姐姐死得冤枉,她是那麼好的人,怎麼可能……母親說死了的人沒有活著的要緊,只能對不住她了。」

  周青雲清清嗓子,起身坐到長凳的另一頭,壓聲說:「不怪你們,要是留下來,可能已遭不測。」

  張順之舉起碗送到嘴邊,一口氣喝乾了。殷若上前取走它,他慌忙說:「謝謝姐姐。」

  「說吧。把你知道的都告訴我們,剩下的事不要管,趁夜送你回去,之後裝作沒事發生,不要對任何人提起,包括你娘。有了好消息,衙門會叫人去接你們回來。」

  「多謝!當年的事,全是胡謅。隔壁一下擠進來那麼多口,母親膽小,一再囑咐我們要避著些。其實他們家男丁多,個個強壯,為人卻十分和善。嬸嬸蒸的饅頭又大又香,頭一回做,就勻了一個比碗還大的送給我們。母親不肯,姐姐說沒事,和我分著吃。姐姐勤快,春日常出城採茶,自己炒制,平常捨不得拿來吃,留著過年待客用,這回可大方了,挖了半碗送過去。黃家沒有田地,租了三畝多,不夠吃喝。男人們幹活利索,忙完了地里的,就在城裡找零工做。做的是苦力活,衣衫磨得快,姐姐幫著嬸嬸縫補,嬸嬸再教她灶上功夫,總之那陣子兩家很是和睦。有一回,嬸嬸在院牆上曬乾菜,腳下的凳子不好用了,歪倒摔到了她。姐姐聽見動靜,大聲叫人來幫忙抬。這就是他們說的吵架,嬸嬸人還沒好起來,他們家就出事了。不巧我們去走親戚了,他們不信,說是姐姐放火燒屋,畏罪潛逃,強行把她抓了回去,沒多久就說她做了壞事虧心,在牢里畏罪自盡了。有個叔叔見識多,知道這事蹊蹺,勸我娘做取捨,說不要去認屍,趕緊走,這樣才能保住我們的性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