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淡淡道:「隨你,你想讓誰教都可以。」

  衡玉蹬蹬的走到周芷若身邊,「芷若姐姐,我要學劍!」有武道以來,劍一直都是主流,劍客多好看啊!挽劍揮劍看起來都美美噠,所以她也學劍好了。

  猜到她的心思的周芷若想了想點頭,「不過我只擅長峨嵋劍法,所以我只能先教你一點基礎劍法。」雖然她已經不再是峨眉派掌門,但是如今五域也是有峨眉派的,那她還是要顧忌一點的,反正峨眉劍法也不是最一流高明的劍法,衡玉不學也沒什麼。

  衡玉無所謂的點頭,商盟內收攏一堆武功秘籍,壓根不缺劍法,學不學都可以,更何況論劍的話,周芷若其實不算最合適的人選。

  她不是純粹的劍客,劍法也沒有學得多精妙。

  商盟內多的是劍術大佬,到時候找個師傅,正正經經的學好了。

  衡玉不學就算了,要學一般都能很認真的學的,例如她的木雕水平就很高。

  「論劍客之純粹,那莫過阿青和獨孤前輩,當然,如果不當純粹的劍客,那人選就多了。」周芷若篩選一下武閣的人道。

  「黃藥師,楊過就不錯。」石之軒推薦,「你只是初步學的話。」

  周芷若緊跟著道:「其實張老也很適合,他老雖然以太極出名,但是也是自創武當劍法的。」教一個新手綽綽有餘。

  衡玉想了想,道:「那再說吧,人都不再。」隨即她輕咳一聲,試探性道:「所以我們先去邊境,然後回去在學武功?」

  石之軒似笑非笑的看著她。

  衡玉略微心虛道:「學武又不是一朝一夕的......我路上沒事和芷若姐姐學點基礎的就是。」

  石之軒輕哼一聲,頓時不理會她。

  衡玉知道他是同意了,立刻開心的露出笑容,「走啦走啦。」

  別說,蘭州和嘉峪關離得還挺近的,而蒙古西南部和嘉峪關毗鄰,都不算遠。

  一行人快馬加鞭的趕了半個月的路就到了。

  到了那一刻,衡玉突然道:「輕功和內力確實很重要。」用輕功趕路,要是內力足夠,可比馬塊多了,當然,她就是好奇試一下而已,沒有真的用內力趕路的意思。

  「那樣更累。」周芷若笑道,她是有經驗的,逃命的時候,輕功肯定比馬實際又快,但是累也是真的更累。

  備戰時嘉峪關的檢查更加嚴格了了,大概是擔心有奸細混入,不過這種事情多半無法避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如今的嘉峪關守將是——狄青!」衡玉看著眼前的雄關,好奇道:「明帝好大膽,居然真的敢讓他繼續守嘉峪關。」

  狄青,和包拯一樣是宋朝名臣名將,要說如今明帝對宋的官員中,最重視的莫過於包狄二位,可謂是有無盡的耐心和毅力。

  事實上宋高度重文輕武,武將的處境都很糟糕,所以狄青其實會更喜歡明朝的氣氛一點吧,儘管宋帝對他也還行。

  要說明朝,出了不少皇帝其實更喜歡武將,軍事力量一直很強大,別看有些重文輕武,可是比宋好太多了。

  尤其是如今的明帝又是個明君,再三禮賢下士,對狄青加以優待,狄青雖然沒說什麼,但是一直都很好的守住嘉峪關,沒有讓任何外夷打進來。

  這對於如今的明帝,也就夠了。

  「我想見狄青。」衡玉眼睛亮亮的,古往今來,武將中,除了白起,衛青,霍去病,還有三國時代的武將和隋末唐初的名將,再往後的,她最喜歡的就是狄青了。

  「那您大概要弄個身份了。」周芷若無奈道:「或者捐贈物資?捐贈的多的話,狄將軍肯定是要來見一見的。」

  別以為朝廷有撥軍費邊境就不缺錢,特別缺好吧,國家每年的稅收是有數的,偏偏有遇上這樣的時候,到處都要錢,各個部門每年都為了爭這有限的錢而差點大打出手,兵部不算最被重視的,每年能拿到的軍費是有限的,下發下來的時候,還要看上面是人有沒有剋扣......總之,如果有大商人願意捐錢捐東西,那麼邊境的大將自然會很給面子。

  「捐啊!」衡玉很慷慨道:「從我的私庫里撥出一筆。」一般來說,私庫的都是她的零花錢,除非商盟的公帳上的錢不夠花,才需要她私庫貼補,否則私庫都是她自己的。

  「捐一百萬兩白銀好了。」衡玉說了個不大不小的數目,對於可以花十萬兩就為了買藥材的人來說,一百萬真的不怎麼經花。

  事實上,衡玉覺得南域之前能變成那副鬼模樣,通貨膨脹,銀錢貶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過如今五域貫通,白銀和黃金頓時又都特別值錢了,畢竟銅幣和銀票都出不了其他地方......所以很長時間都不用擔心這些個問題了。

  「再捐五十車藥材,就一些常見普通的藥材還有其他一些東西糧食什麼,讓他們看著添點。」衡玉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邊境經常打仗,大戰爭暫時沒有,但是小衝突卻是隔三差五的,只有一打仗,就容易出現死亡和受傷。

  所以藥材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一般藥材都挺貴的,因為這年頭還沒有什麼專門的大規模種植藥材,所以很多藥材都是採藥人去山裡采來的,也因此成本高,才來後還有炮製什麼的,所以成本真的挺高,普普通通的一副藥都要幾十錢。

  南域還好,衡玉來了之後,也有專門的找專業人員實驗,像藥城就種了很多常見的藥,務必要使看病的價格降下來,讓更多的百姓看得起病,敢於看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