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邸報來來往往,但凡朝中人士變動總要提一句「女臣」,後來索性不提了,因為提女多,提男少,邸報上反而把升遷任免的男臣們都注了下。

  十月末,受樂寧郡王案牽扯安平知府於若菲升為辰州刺史。

  十一月,松陽縣令韓亭榭升為柳州司馬,太學博士蘇婉青升為大理正。

  這兩人都出身勇毅學宮,十幾年未得升遷。

  進了臘

  月,繁京城裡傳初來的加封旨意幾乎就沒停過。

  臘月初三,御史中丞柳鉉徵加封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

  臘月初六,三年前去世的原勇毅學宮掌事、崇賢殿大學士、正議大夫薛重歲加封太傅、楚國公、諡號「文貞」。

  同一天,陛下還下旨昇平盧節度使孟月池為正二品節度使,兼齊青淄兗等八州兩道鎮守、按察使,晉為東陽縣公、持節大都護、太子少師。

  甚至連她妹妹孟月容都得了一個騎都尉的勳爵。

  相比較從前的刻薄寡恩,拿了又收,如今的陛下真是大方得讓人害怕。

  聖旨送來平盧的時候是臘月二十三,接了旨意,孟月池笑著說:

  「咱們陛下說不定還會開恩科。」

  坐了一屋子的謀士們看向她們的大人。

  身穿正二品紫色官服,腰間懸著玉帶鉤,孟月池略垂著眼眸,手指在袖子裡輕輕碰了碰:「寫信往廬陵和朔北,讓兩邊學子,尤其是女學子們都做好了準備。」

  抬頭看著外面冬日裡讓人歡喜的陽光,她眯了眯眼睛說:

  「要是後年開了恩科,說不定會出個女狀元。」

  玉衡二十八年,淮河亂事又起,陛下下旨平盧軍南下平亂,兩月即平,平盧節度使孟月池平叛有功,晉輔國大將軍。

  玉衡二十九年,恩科考場上,第一次出現了從狀元到探花頭三名都被女子包攬的盛況。

  「女子生而早慧善謀,長於文章,精於政事,棟樑輩出。」

  陛下說著這樣的話,廢除了已經通行數十年的「記名法」,從今往後,不管科舉之中有多少女進士,都不會再有所謂的「記名進士」遞補。

  國子監的男學子們甚是憤慨,在禮部外聚集抗議。

  陛下聽聞,說這些人是「占盡好處貪得無厭」,下令所有參與之人褫奪舉子身份。

  天下譁然的時候,孟月池正在東陽縣的長村,河水奔流,河邊,她看著一台模樣奇怪的水車。

  「這個水車,是在紡紗?」

  「回大人的話,正是,這是我們村里孫老太太帶著一群女子制好的水紡車。」

  「水紡車……」

  孟月池轉身,看向跪在地上的女人們。

  最前面的老婦人,她的頭髮徹底白了。

  第142章 姑娘請披黃袍(二十八)

  「要是水緩些,便能紡棉紗,一天能得十五六斤,只要兩個人看著就夠了,棉紗比尋常的硬些,制出來的布更挺括,要是雨後水急,棉紗容易斷,倒是能紡麻,一天能得二十多斤,麻線也是更硬挺。」

  老人的說話慢吞吞的,低著頭,聲音也低,說得倒是還順暢。

  孟月池也不催她,只讓她站在河邊慢慢說。

  水車被河水帶著嘩啦啦作響,孫阿梅的孫女和白娘子兩人小心理著棉線,要是水急了,棉線就收得快些,要是水滿了就抻一下。

  一個類似於江南水轉磨的的水紡車,能改進的地方還很多,產量雖然比人要多些,也沒多多少。

  跟著孟月池來的參事和幕僚都看向東陽縣令羅巧玉,她是六年前的進士,在繁京等選官等了五年,去半年才調來東陽當了縣令。

  之前江左益叛亂,砍了一個東陽縣令,節度使來了平盧之後將高門豪強的地分給了百姓,豪強回來爭地,縣衙緊閉大門,節度使大人就廢了一個東陽縣令,上一任東陽縣令也算勤懇,無論收稅、安民、救災、修路、織廠還是勸學都做的不錯,去年被節度使大人保薦成了兗州瑕丘府知府。

  她是十年間這東陽縣的第四任縣令,也是第一任女縣令。

  前有珠玉,亦有車鑒,羅巧玉自然知道該如何當好這個縣令,不僅要將該做的做好,更要有雙眼睛,替節度使大人看見她想要看見的。

  比如這水紡車。

  見大人一直不說話,羅巧玉低聲說:

  「大人,如今這水紡車雖然還粗糙,卻可再改……」

  「我自然知道這東西好。」

  正二品的節度大人今日穿的是一身油紫的棉質罩衫,頭上只戴了個小巧的花草紋金冠,風從河上來,撩撥著她的衣袖。

  「這個水紡車真的是太好了,我手下有些會造軍械的,讓她們陪您一起將水紡車做得更好些,推行各處,可好?」

  她問的是一頭白髮的孫阿梅。

  孫阿梅看了一眼水紡車。

  「大人看得起老身,老身便沒有一個『不好』。」

  聽見這位老人的話,孟月池微笑點頭:

  「那就在這兒設一個農械司,階同軍械司,正九品,一應俸祿開銷走節度使府,孫司正,我記得是你是能說會寫的,需要什麼東西,多大的地方,這些都要你費心,想好列好,派人送給我就好。」

  孫司正……

  孫阿梅悄悄抬眼看著面前的年輕女子,看見了一個精緻漂亮的下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