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仿佛有一支箭一下子刺穿了姐妹兩個人,柳朝姝上前幾步,一巴掌拍在了自己妹妹的臉上。

  「若是沒有你和姨母支撐在前,我又豈會有將兩個女兒帶離孟家的本錢?宦海沉浮本是尋常,成敗得失非是永日,姨母如今陷在劍州都還有向上的志氣,你年不過四十,就喪氣灰心了?」

  柳朝姝這些年大江南北處置生意,氣勢遠勝從前,連打人的力氣都大了。

  柳朝姝捂著自己被打疼的臉,看著自己的親姐姐,眼淚落了下來。

  「阿姐,全天下都說我錯了。」

  「你指望我說你對麼?我可沒有與天下人為敵的本事。」

  「阿姐,我不覺得我錯了。」

  「那就這般認了死理,天底下認死理的人多了去了,不缺你一個柳朝妤。」

  兩問兩答,一對姐妹相對而視,終是都笑了。

  孟月容自從自己阿娘打了自己姨母之後就退到了門邊小心看著,見她們姐妹沒有真打起來,又高興了。

  「姨母,我阿娘特意讓人燉了一隻肥雞,可惜你不能吃寒涼之物,現在平盧的鹽蟹賣遍中原,還有鹽糟蝦也好吃。」

  柳朝姝攙扶著自己的妹妹,又瞪自己的女兒。

  「明知道你姨母不能吃就別說了。」

  「嘿嘿。」孟月容穿著一身短袍走在前面,朝氣盎然,「再來個開花蒸餅,姨母,北方多吃麵食,北海、登萊的白案廚子都很是厲害,您吃過加糖的黃米包子麼?香甜好吃!」

  她鼓足勁兒彩衣娛親,終於讓自己阿娘和姨母都笑了。

  幾隻春燕招搖飛過,從這家院牆,過那家房梁。

  「柳夫人直接把柳朝妤接去了柳家,也是不想大人與女舊臣有所牽涉,實在難得。」

  「古判官,象州一帶有所異動,象州刺史向朝廷求援。」

  「象州?」

  伏案的女子直起身子,接過那封信。

  信是從越州來的,自打平盧與江淮豪族攜手賣鹽,她們在南方的耳目自然而言地通達起來。

  「象州之前不是已經派去了幾路援軍?」

  象州靠近夷部,前幾年江左益之亂後,中原力虧,夷部趁機停了朝貢,過了兩年,又出兵北上,攻打象州等地。

  象州刺史吳愚向朝廷求援,有江左益之事在前,朝廷沒有就近調某處重兵,而是詔令義武將軍王懷義為嶺西節度使,率義武軍南下馳援,然後又令臨近四道同時發兵為援。

  七萬大軍在象州一帶,已經和夷部你來我往將近三年了。

  看到信上所寫,古蓮娘搖頭:

  「原來這次異動的不是夷部,而是遣調去的兵馬。」

  依照大啟律,戍卒在外,三年一代,這些從各地調去馳援象州的戍卒到了該輪換的時候。

  可是,讓他們去,得發軍餉路資,讓他們回,也得有錢才行。

  派遣新募集的戍卒,又是一筆錢。

  偏偏,無論朝廷還是各地節度使,都沒錢。

  臨近四道還好說,畢竟近,真心想要回家,當逃卒,踩著腳板子也就回家了,遠在江北的武寧軍也調去了幾千人,這幾千人想要從象州回武寧,可就難了。

  古蓮娘將信放在一旁,斂袖磨墨。

  「此事得快些告訴大人才好,若是象州生亂,戍卒們譁變北上,咱們平盧靠近武寧,還是得早做打算。」

  「依我看,若真的武寧生變,咱們大人可能會奉旨南下。」一個穿著素衣的男子倚在門上,「現在都知道咱們平盧節有錢,至少是出得起軍費。」

  古蓮娘磨好了墨,看向說話的男子:

  「梁推官說的對,此事也得告訴大人,依我看,若朝廷真是派大人南下,大人未必會拒絕。」

  推官梁褚眉頭緊皺,這四年間,平盧節不涉朝中紛爭,只做悶聲發財一事,現在各處都還是要花錢的時候,要真是派兵南下,什麼水壩、學堂、蓄洪渠只怕都要耽擱。

  「廬陵書院距離象州不遠。」

  古蓮娘輕聲說。

  「哪怕是為了山長,大人說不定也會主動請纓南下。」

  梁褚聞言,輕輕一嘆。

  「大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重情重義。」

  遠在繁京的平盧節度使孟月池並不知道自己還得了個重情重義的評語。

  她此次入京述職,隨行除了出身世家的裴文姬之外,還有兩個科舉晉身的幕僚張方平和公孫馨,繁京之地有許多謀求科舉入仕而不得的士子,現在平盧有錢又太平,就是缺人才,這三人就是她帶來繁京的三把鋤頭。

  「旁人也就算了,文姬,你怎麼還把你堂兄都寫在了名冊上?太子左率府錄事參軍……他在繁京有職有銜,怎會輕易離開?」

  裴文姬嘿嘿一笑:

  「自從去年陛下病了一場,現在繁京城裡的各位郡王都像跳蚤似的,他這個錄事參軍當得可很是不安穩,大人你給他一個七品的流外武職,我能把他給說走。」

  孟月池聞言,提筆在「裴承康」的名字下點了一點。

  裴文姬的堂兄出身將門,家學淵源,孟月池還真是有些感興趣。

  七品的流外武職,她如今是正三品的節度使,統領齊州、青州、密州、淄州四州之地,轄軍兩萬,民百萬,還真給得起。

  「這個宋芙……」

  她看向裴文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