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回到家後,他便將這消息同江南一說,江南也同意趙瑞的做法,畢竟也不是什麼要緊事兒,不值大動干戈。
而後,江南花了三天時間完成她的考察報告後,趙瑞也進入休假模式,兩人把特區和廣市的景點大致轉了一圈,江南又陪趙瑞上了幾天班,假期就結束了,江南和楊玲返了程。
第112章
幾天後, 兩人下了火車,各自在家休整一天後,精神飽滿地到學校上班。
只上班第一天就來了客人, 莫敏笑指著人同江南介紹道, 「這位是《在路上》雜誌社的編輯,專程來等你的。」
江南和人握了手,便問道, 「是我的小說出了什麼問題嗎?」
《在路上》就是刊載趙瑞傳記的那本地攤雜誌。
只聽人忙道,「不不不, 小說沒任何問題!我是來和江老師您談出版事宜的。」
江南聞言, 眼睛一亮, 忙請人坐,她原打算等連載完自費出版的,不想雜誌社居然有意出版。
編輯隨後拿出出版合同,江南接過一瞧,合同倒是沒什麼問題, 只兩人聊起來,雜誌社打算在連載期間就出版。
只聽人道,「……讀者催得緊, 我們報社的電話、信件一直就沒斷過, 不是要求小說出版就是增加連載字數、加印往期雜誌,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只能分上下兩冊出版, 和您這邊簽完合同後, 先出上冊, 完結後再出下冊。」
江南想了想,好笑道, 「你們就不怕讀者投訴?」
這些讀者本就是衝著趙瑞的後續創業操作要求出版的,他這只出前半部分,也許還不到連載內容,後半部分仍舊卡著,錢都賺進口袋了,還讓人繼續等和搶你家的雜誌,江南說投訴都是輕的,這是真不怕讀者去砸他們雜誌社的大門!
編輯聞言一笑,「如果真是這樣,這熱度不就起來了嗎?」
江南只搖搖頭,雖然知道地攤雜誌的營銷方式跟普通雜誌不太一樣,但沒想到他們還能這麼秀下限。
不過,《在路上》雜誌社都不怕人鬧事,她一個幕後作者也不用替人操心。
她只擰開鋼筆,在出版合同上簽了字。
上冊首印十二萬,編輯當即拿出了一張一萬一千多的存單,看得出來他們雜誌社真的很急,江南笑了一聲,便收下了。
而後,編輯立馬借他們的電話通知雜誌社簽約成功,可以安排印刷,後才轉頭同江南道,「聽說兩年前出版的那部女知青創業小說也是您的大作,可惜版權沒到期,不然我們也有意再版的。」
江南聞言只笑,「那還真是遺憾啊。」
她那本小說才上市沒幾個月就遇上了經濟整肅,書店根本不敢放在明面上售賣,但是銷量依舊不錯,私下購買的人不少,甚至出現了早年風靡的手抄本,江南知道這事兒後都震驚了,沒想到她也體驗了一回「禁書」的待遇!
今年年初開禁後,《雅意》那邊給她打了一次GG,銷量大漲,眼下庫存應該快清空了,也不知道出版社有沒有加印的打算。
只這些就不適合跟《在路上》的編輯聊了,江南跟人胡侃了幾句,送走了人,這才同莫敏幾人交接起工作。
中午飯後,她去了一趟郵局,將錢匯給趙瑞,又給他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
只聽趙瑞在那頭笑道,「這下不用倒貼了。」
江南只道,「何止不用倒貼。」還能比她那本創業小說多賺一萬,今天這一筆可只是上冊的版稅收入。
趙瑞又笑,讓江南不用給他匯過來,留著花就行。但江南堅持,他只想等到帳以後,仍舊幫江南投到股市里去,就當存銀行生利息了。
兩人又聊了會兒,趙瑞才道,「我過兩天要去南島一趟,歸期不定,回來後再給你打電話。」
江南聞言,立馬會意。
今年南島開放後,國家批准南島可進口幾十類產品搞活經濟,其中汽車進口、倒賣最為瘋狂,利潤極高,趙瑞他們應該是要去倒騰進口車,因此,她只「嗯」了一聲,沒在電話里多問。
而後兩人又聊了幾句就掛了電話。
趙瑞轉身,看向辦公室里的來客,笑道,「榮老闆也跟我們到海南走一趟吧,若是去了回來,你還提不起鬥志,我可真就沒辦法了。」
榮益生聞言苦笑。
他就是當年躲在石栗大隊山裡的那個「經濟犯」,雖然他去自首前,早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兩年多的學習班、勞動改造、批D……還是消磨了他的意志。
今年六月平反後,上頭領導親自接見了他們,希望他們再創輝煌,助力本市經濟發展,可應承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人拿了返還的家產,只打算回家弄個檔口餬口養老。
他心氣兒不足又不甘心,就想起了趙瑞夫婦,寫了封信到石栗大隊,沒多久接到了趙川澤的電話,說趙瑞給了他一個特區的地址,讓他來瞧瞧。
他才來了特區轉了轉,這里發展確實日新月異,但特區仍在遭受質疑,他見此便心生膽怯,總擔心哪一天天又變了。趙瑞說要邀請他去眼下吸引著全國淘金者的南島,體驗一把那裡的瘋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後,江南花了三天時間完成她的考察報告後,趙瑞也進入休假模式,兩人把特區和廣市的景點大致轉了一圈,江南又陪趙瑞上了幾天班,假期就結束了,江南和楊玲返了程。
第112章
幾天後, 兩人下了火車,各自在家休整一天後,精神飽滿地到學校上班。
只上班第一天就來了客人, 莫敏笑指著人同江南介紹道, 「這位是《在路上》雜誌社的編輯,專程來等你的。」
江南和人握了手,便問道, 「是我的小說出了什麼問題嗎?」
《在路上》就是刊載趙瑞傳記的那本地攤雜誌。
只聽人忙道,「不不不, 小說沒任何問題!我是來和江老師您談出版事宜的。」
江南聞言, 眼睛一亮, 忙請人坐,她原打算等連載完自費出版的,不想雜誌社居然有意出版。
編輯隨後拿出出版合同,江南接過一瞧,合同倒是沒什麼問題, 只兩人聊起來,雜誌社打算在連載期間就出版。
只聽人道,「……讀者催得緊, 我們報社的電話、信件一直就沒斷過, 不是要求小說出版就是增加連載字數、加印往期雜誌,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只能分上下兩冊出版, 和您這邊簽完合同後, 先出上冊, 完結後再出下冊。」
江南想了想,好笑道, 「你們就不怕讀者投訴?」
這些讀者本就是衝著趙瑞的後續創業操作要求出版的,他這只出前半部分,也許還不到連載內容,後半部分仍舊卡著,錢都賺進口袋了,還讓人繼續等和搶你家的雜誌,江南說投訴都是輕的,這是真不怕讀者去砸他們雜誌社的大門!
編輯聞言一笑,「如果真是這樣,這熱度不就起來了嗎?」
江南只搖搖頭,雖然知道地攤雜誌的營銷方式跟普通雜誌不太一樣,但沒想到他們還能這麼秀下限。
不過,《在路上》雜誌社都不怕人鬧事,她一個幕後作者也不用替人操心。
她只擰開鋼筆,在出版合同上簽了字。
上冊首印十二萬,編輯當即拿出了一張一萬一千多的存單,看得出來他們雜誌社真的很急,江南笑了一聲,便收下了。
而後,編輯立馬借他們的電話通知雜誌社簽約成功,可以安排印刷,後才轉頭同江南道,「聽說兩年前出版的那部女知青創業小說也是您的大作,可惜版權沒到期,不然我們也有意再版的。」
江南聞言只笑,「那還真是遺憾啊。」
她那本小說才上市沒幾個月就遇上了經濟整肅,書店根本不敢放在明面上售賣,但是銷量依舊不錯,私下購買的人不少,甚至出現了早年風靡的手抄本,江南知道這事兒後都震驚了,沒想到她也體驗了一回「禁書」的待遇!
今年年初開禁後,《雅意》那邊給她打了一次GG,銷量大漲,眼下庫存應該快清空了,也不知道出版社有沒有加印的打算。
只這些就不適合跟《在路上》的編輯聊了,江南跟人胡侃了幾句,送走了人,這才同莫敏幾人交接起工作。
中午飯後,她去了一趟郵局,將錢匯給趙瑞,又給他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
只聽趙瑞在那頭笑道,「這下不用倒貼了。」
江南只道,「何止不用倒貼。」還能比她那本創業小說多賺一萬,今天這一筆可只是上冊的版稅收入。
趙瑞又笑,讓江南不用給他匯過來,留著花就行。但江南堅持,他只想等到帳以後,仍舊幫江南投到股市里去,就當存銀行生利息了。
兩人又聊了會兒,趙瑞才道,「我過兩天要去南島一趟,歸期不定,回來後再給你打電話。」
江南聞言,立馬會意。
今年南島開放後,國家批准南島可進口幾十類產品搞活經濟,其中汽車進口、倒賣最為瘋狂,利潤極高,趙瑞他們應該是要去倒騰進口車,因此,她只「嗯」了一聲,沒在電話里多問。
而後兩人又聊了幾句就掛了電話。
趙瑞轉身,看向辦公室里的來客,笑道,「榮老闆也跟我們到海南走一趟吧,若是去了回來,你還提不起鬥志,我可真就沒辦法了。」
榮益生聞言苦笑。
他就是當年躲在石栗大隊山裡的那個「經濟犯」,雖然他去自首前,早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兩年多的學習班、勞動改造、批D……還是消磨了他的意志。
今年六月平反後,上頭領導親自接見了他們,希望他們再創輝煌,助力本市經濟發展,可應承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人拿了返還的家產,只打算回家弄個檔口餬口養老。
他心氣兒不足又不甘心,就想起了趙瑞夫婦,寫了封信到石栗大隊,沒多久接到了趙川澤的電話,說趙瑞給了他一個特區的地址,讓他來瞧瞧。
他才來了特區轉了轉,這里發展確實日新月異,但特區仍在遭受質疑,他見此便心生膽怯,總擔心哪一天天又變了。趙瑞說要邀請他去眼下吸引著全國淘金者的南島,體驗一把那裡的瘋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