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皇帝撫摸著盤龍扶手說:「朕明白你心中苦痛,易豐父子很會打仗,朕原本也捨不得除掉他,可朕的手中是無上權柄,掌權而不馭權,豈非辜負了皇位?」
平心而論,易豐已經足夠低調謹慎,但他太得軍心,即使每三年改換一次將領,邊關送來的戰報也總夾雜著將士和百姓對他的溢美之詞,而讓皇帝起殺心的導火索,是他擅自改造軍中武器,做成半月後才上書朝廷報備。
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今日能朝著敵人,明日就能朝著廣邑!
易鳴鳶死死地瞪著他,原來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壓在他們頭上的皇權依舊是一個碩大,屹然不動的巨獸,不管她如何聲嘶力竭地替父兄訴說冤屈,都無法撼動它毫釐。
被他利用的人與物就這樣在平靜中消弭於無形,或在摧枯拉朽的戰爭中丟掉性命,或在無休無止的哀怨中喪失初衷。
「馭權?」易鳴鳶聲音顫抖,四肢開始出現僵化感,「遣妾一人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將軍你用了,譬如我父兄,和親公主你也用了,譬如我和你將要送走的三個女兒。外面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你在皇都看到亭台樓榭,歌舞昇平,便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就是你對帝業的所有的演繹?
所以你說的權,是舉著權力的牌匾在世間橫行霸道,用無辜者的鮮肉堆砌榮華,塑造一個鮮血淋漓的盛世!」
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緩緩邁下高台,站定在易鳴鳶身前數丈遠,說:「是又如何,朕當帝王四十三年,不知冤死多少條人命,朕是皇帝,不是聖人,更不是神仙,想要朕為從前做過的事悔過,你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娃還做不到。」
他轉眼看向虎視眈眈的程梟,渾濁的眼神看不出情緒,「朕送你去匈奴的時候,沒有想過你能活下來,想不到你還能有這種機緣。」
「陛下——陛下——」太監不顧阻攔,慌慌張張地在殿門口跪下,八百里加急送回的軍報中說戰事前線又有異動,似乎是匈奴等不及和談,想要強攻進來。
皇帝蹙緊眉頭,盯著被程梟攙扶著的易鳴鳶道:「朕不喜歡多費口舌,讓匈奴撤回邈河以北三十里,事成之後給你解藥。」
西羌和南疆是小國,與他們慢慢耗著也能求一個國境安穩,可若是加上匈奴就不一樣了,大鄴就算有再多的士兵,也經不起他們三軍同時砍殺。
他壯年時曾反覆吵誦「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沒想到非但沒有達成,反而處處被匈奴掣肘,連秘密派出去的左將軍至今也杳無音信,比起易豐父子二人,真是不中用啊。
「我們要先看到解藥。」程梟眯起深灰色的雙眸,眼前這個老東西一看就是會反悔的那種猢猻。
皇帝重新坐回龍椅,皺皮的手指在扶手上輕點,像是在思考。
半晌,他冷冷道:「先退兵,再給解藥。」
縱使心中有滔天的怒火,為了易鳴鳶的身體,程梟只得答應下來,他神色憤恨,好似一頭要將皇帝的脖頸咬穿的野狼,「我們即刻傳信回去。」
當著皇帝的面,他們接過草擬好的詔書,同意了上面以百車繒絮酒面,粟米藥材換取匈奴撤回邈河以北三十里,今後二十年不再來犯的條件。
詔書一經送出,程梟就急切地衝上前攥緊皇帝的衣領,逼問道:「解藥呢,交出來。」
他一動作,殿外的禁軍當即提著武器,刀鋒直指他的命門。
對峙間,皇帝笑道指了指不遠處升騰起的黑煙,身旁太監嘲諷著說:「陛下遵守諾言,自然會將解藥交出,只是不知使臣前去的時候,還能不能來得及看見剩下一層灰?」
程梟眼中的駭意幾乎要奪眶而出,他忪開皇帝的衣領,回過頭看向被火舌吞噬殆盡的數顆藥丸。
易鳴鳶跟在他身後跑向炭盆,裡面通紅一片,正中央的藥丸已然沒有拯救的餘地。
她最後的救命稻草,沒了。
「和朕斗,你們還不夠格。」
在此情此景下愉悅起來的皇帝,頗有興致地在殿中說起曾經收用左秋奕的往事,「左家那小子策論寫得好,是個當翰林的料子,可朕的朝廷中缺的不是文官,而是能打仗的將軍。」
左秋奕和他爹一心盼望著遠離戰場,可皇帝面上答應,心中卻從沒想過遂他們的心意,他暗地里差人砍斷他的手臂,再用迷藥將這件事推給易豐父子,接下來只需要坐享其成。
不得不說,左秋奕勉強算是一條聰明的狗,死前還留給了他一個身中劇毒,能夠輕易拿捏的和親公主。
易鳴鳶抿緊嘴唇,難怪。
難怪她聽左秋奕責怪哥哥時會感到奇怪,原來砍斷他手臂這件事壓根就不是哥哥做的,這位帝王心狠手辣,為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左家父子不過是他手中兩枚輕飄飄的棋子。
「天下群雄逐鹿,匈奴同樣攘奪各方,」皇帝話語中飽含著一腔統一天下的野心,「既斗就要斗個徹底,不打得你死我活,朕枉為大鄴之主!」
在他仰天豪言之際,易鳴鳶冷不丁道:「西羌和南疆,三日前已經退兵了。」
其實早在他們三方使臣踏入廣邑的那一刻起,後方的將士就已經開始向後撤退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平心而論,易豐已經足夠低調謹慎,但他太得軍心,即使每三年改換一次將領,邊關送來的戰報也總夾雜著將士和百姓對他的溢美之詞,而讓皇帝起殺心的導火索,是他擅自改造軍中武器,做成半月後才上書朝廷報備。
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今日能朝著敵人,明日就能朝著廣邑!
易鳴鳶死死地瞪著他,原來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壓在他們頭上的皇權依舊是一個碩大,屹然不動的巨獸,不管她如何聲嘶力竭地替父兄訴說冤屈,都無法撼動它毫釐。
被他利用的人與物就這樣在平靜中消弭於無形,或在摧枯拉朽的戰爭中丟掉性命,或在無休無止的哀怨中喪失初衷。
「馭權?」易鳴鳶聲音顫抖,四肢開始出現僵化感,「遣妾一人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將軍你用了,譬如我父兄,和親公主你也用了,譬如我和你將要送走的三個女兒。外面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你在皇都看到亭台樓榭,歌舞昇平,便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就是你對帝業的所有的演繹?
所以你說的權,是舉著權力的牌匾在世間橫行霸道,用無辜者的鮮肉堆砌榮華,塑造一個鮮血淋漓的盛世!」
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緩緩邁下高台,站定在易鳴鳶身前數丈遠,說:「是又如何,朕當帝王四十三年,不知冤死多少條人命,朕是皇帝,不是聖人,更不是神仙,想要朕為從前做過的事悔過,你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娃還做不到。」
他轉眼看向虎視眈眈的程梟,渾濁的眼神看不出情緒,「朕送你去匈奴的時候,沒有想過你能活下來,想不到你還能有這種機緣。」
「陛下——陛下——」太監不顧阻攔,慌慌張張地在殿門口跪下,八百里加急送回的軍報中說戰事前線又有異動,似乎是匈奴等不及和談,想要強攻進來。
皇帝蹙緊眉頭,盯著被程梟攙扶著的易鳴鳶道:「朕不喜歡多費口舌,讓匈奴撤回邈河以北三十里,事成之後給你解藥。」
西羌和南疆是小國,與他們慢慢耗著也能求一個國境安穩,可若是加上匈奴就不一樣了,大鄴就算有再多的士兵,也經不起他們三軍同時砍殺。
他壯年時曾反覆吵誦「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沒想到非但沒有達成,反而處處被匈奴掣肘,連秘密派出去的左將軍至今也杳無音信,比起易豐父子二人,真是不中用啊。
「我們要先看到解藥。」程梟眯起深灰色的雙眸,眼前這個老東西一看就是會反悔的那種猢猻。
皇帝重新坐回龍椅,皺皮的手指在扶手上輕點,像是在思考。
半晌,他冷冷道:「先退兵,再給解藥。」
縱使心中有滔天的怒火,為了易鳴鳶的身體,程梟只得答應下來,他神色憤恨,好似一頭要將皇帝的脖頸咬穿的野狼,「我們即刻傳信回去。」
當著皇帝的面,他們接過草擬好的詔書,同意了上面以百車繒絮酒面,粟米藥材換取匈奴撤回邈河以北三十里,今後二十年不再來犯的條件。
詔書一經送出,程梟就急切地衝上前攥緊皇帝的衣領,逼問道:「解藥呢,交出來。」
他一動作,殿外的禁軍當即提著武器,刀鋒直指他的命門。
對峙間,皇帝笑道指了指不遠處升騰起的黑煙,身旁太監嘲諷著說:「陛下遵守諾言,自然會將解藥交出,只是不知使臣前去的時候,還能不能來得及看見剩下一層灰?」
程梟眼中的駭意幾乎要奪眶而出,他忪開皇帝的衣領,回過頭看向被火舌吞噬殆盡的數顆藥丸。
易鳴鳶跟在他身後跑向炭盆,裡面通紅一片,正中央的藥丸已然沒有拯救的餘地。
她最後的救命稻草,沒了。
「和朕斗,你們還不夠格。」
在此情此景下愉悅起來的皇帝,頗有興致地在殿中說起曾經收用左秋奕的往事,「左家那小子策論寫得好,是個當翰林的料子,可朕的朝廷中缺的不是文官,而是能打仗的將軍。」
左秋奕和他爹一心盼望著遠離戰場,可皇帝面上答應,心中卻從沒想過遂他們的心意,他暗地里差人砍斷他的手臂,再用迷藥將這件事推給易豐父子,接下來只需要坐享其成。
不得不說,左秋奕勉強算是一條聰明的狗,死前還留給了他一個身中劇毒,能夠輕易拿捏的和親公主。
易鳴鳶抿緊嘴唇,難怪。
難怪她聽左秋奕責怪哥哥時會感到奇怪,原來砍斷他手臂這件事壓根就不是哥哥做的,這位帝王心狠手辣,為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左家父子不過是他手中兩枚輕飄飄的棋子。
「天下群雄逐鹿,匈奴同樣攘奪各方,」皇帝話語中飽含著一腔統一天下的野心,「既斗就要斗個徹底,不打得你死我活,朕枉為大鄴之主!」
在他仰天豪言之際,易鳴鳶冷不丁道:「西羌和南疆,三日前已經退兵了。」
其實早在他們三方使臣踏入廣邑的那一刻起,後方的將士就已經開始向後撤退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