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煙杪和太子對視一眼,迅速找了個角落坐下來,等他們吵架。

  這是常州,書院裡自然是南人多北人少,南人聲勢浩大,北人氣勢悲壯。

  那北方學子咬牙切齒:「你這該死的貉子,不要太過分了!」

  【哇偶!直接就開地圖炮哎!這不太好吧……】

  【哦哦,原來南方學子那邊早就開過地圖炮了,他們經常禮尚往來。那就沒事了。】

  有個成語叫一丘之貉,貉子在北方人眼裡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他們經常用這話來罵南方人。

  當然,南方人也有罵北方人的話。

  「吾難道有說錯的地方?爾等傖人,本就是學識淺薄,師門不興,來南方遊學,借我等學風、書籍與師資,不亞於要飯。」

  ——傖人,就是指粗鄙、缺乏教養的人。

  「你!」

  學堂里稀少的北方學子都站了起來,一個個咬牙切齒,面紅耳赤。

  他們站起來了,南方學子也站了起來,人數眾多,幾個北方學子立刻就如同拋進浪花里的石子,完全不占優勢。

  有北人譏諷:「我等看萬卷書行萬里路,可比爾等醉在溫柔鄉里的廢物於國有用多了。」

  「你們科舉考中人數不多。」

  「瞧瞧江南的風,把你們的骨頭吹得不知道有多軟,天天逛花船,腳步虛浮,君子六藝都不剩幾樣了!」

  「你們科舉考中人數不多。」

  「爾等拈蛇弄蠍、唼嗍蟹黃,實乃蠻夷之後。」

  「你們科舉考中人數不多。」

  「你!」

  北方學子簡直氣得怒髮衝冠。

  但人家說的是實話,因為歷朝歷代統治中心大多數在關中和中原,南北文化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比如進士,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占比,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達到了離譜的九比一的程度。

  曾經有北方官員想要為北方人發聲,說北方歷來是抵禦外敵的前線,只要有外敵入侵,北方就會被禍害一通,南方作為大後方,一般如果敵軍攻到南方,基本就是亡國了,所以南方比北方安穩,文學方面肯定更繁盛。北方很難安定,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文學,稍微發展一段時間,就會被破壞。

  然後,就有南方官員不滿了。

  我們又不是走後門考上的,我們也是通過激烈競爭考上的啊,科舉本來就該公平,我們南人靠自己實力考上,你們北人考不上,還怪我們南人太聰明了?!

  並且說出了讓北方人憤怒非常的地圖炮:「你們北方人考不上,是因為你們太笨了。」

  ——所以,那南方學子真的是戳人肺管子上了。

  【不會要打起來了吧?】

  【嘶!】

  【拔劍了拔劍了!】

  太子:「!!!」

  迅速往前擠。

  太子舍人們:「郎君?!!」

  太子回頭,義正言辭:「我要看看南人是否真的君子六藝都不通,在劍術方面是否輸北人良多。前方雖然危險,但我不怕危險!」

  許煙杪眼睛一亮。

  【好藉口!】

  「我去保護郎君!」許煙杪也迅速衝上去。

  主要是,他以前只看過文人罵戰,真沒看過文人打架。

  ——而且,越靠近才越方便關鍵時刻阻止不出人命啊。

  太子舍人們:「!!!」

  一個個快暈過去了。

  太子不能出事,你姓許的就好很多嗎!你出事了,我們就徹底完了!

  我不想所有隱私都暴露出去啊!

  有偽裝成百姓的錦衣衛急中生智,也不管這會不會打擾太子雅興了,出來就往地上一跪,聲音洪亮:「參見太子殿下!」

  整個場面都靜住了。

  連太子也靜住了。默默地把腿收回來站好,收一下臉上呲著的大牙,等學子們跟著錦衣衛以及隨行侍衛的動作找到太子時,看到的就是一個端莊大方,面上笑容令人如沐春風的太子。

  當即就是眼前一亮。

  這個太子,看著就是一副很會重用讀書人的樣子。

  便齊齊作揖:「見過太子殿下。」

  此時,帶刀侍衛和錦衣衛早就把太子和這些人隔離開了。

  太子微微帶笑,對著眾人點頭示意,端的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連聲音也是溫雅的:「你們這是怎麼了?怎麼打起來了?同窗之間又非生死大仇,何必動劍呢?」

  學子們頓時面帶羞愧之色。

  太子點明了出海教化的道路,從此文人千古流芳就能有方向了。

  ——先別管能不能做到,但至少摸到方向了。

  因此,天下文人學子對太子都是抱了一種崇敬心態的,可以說,只要太子別叛國、別背叛文人,這些文人學子都特別願意為太子吶喊助威,甚至太子叛國、背叛文人了,說不定都會有不少人不相信,為他找藉口找理由,堅信其自有道理,說不定就是忍辱負重呢。

  聽到太子的詢問,北人和南人連聲述說對方的不是,這個說對方言語間鄙夷北人,那個說對方惡毒對待同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禮。

  太子嘆氣:「就算你們各有道理,可君子動口不動手……」

  【是啊是啊!】許煙杪超大聲:【君子動口不動手,咬他啊!】

  作者有話說: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