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煙杪恍然大悟。

  【還好我不是當地方官的,不然我要是紙上談兵,非要人家按照小麥——大豆,或者水稻——大豆的輪種來,那不是壞事了嗎?】

  又有一農人搭話,面上笑逐顏開:「還有那紅薯、土豆——朝廷這次發的糧種真是好糧種哎!往山溝溝里一種,又是一份糧食!平日裡那些山溝溝的地根本就種不來,只能扔在那裡,現在多虧了有土豆紅薯。後生,你不知道,往年田邊這些桑葚,各家看得死死的,外人誰也不許亂摘,哪能像現在,肚子填飽了,外人路過摘一些桑葚吃,主家也不在乎了。」

  先前那個種地的揶揄他:「老張,你現在說土豆紅薯好了,前年你不是死活不肯種,覺得朝廷是在變著法兒多增加你手裡的田地數量,你種三分地的紅薯能在田簿上記你有一畝地的良田,好多收田賦嗎?」

  張姓老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怪我怪我,是我把朝廷想得太壞了!」

  轉身摘了一袋子桑葚:「後生!來!隨便吃!」

  許煙杪:「這……」

  張姓老農哈哈笑:「這就是我家的地,桑葚我自個兒種的,看你這後生白白淨淨討人喜歡,就想多送你桑葚吃。」

  許煙杪便感謝了張姓老農,看對方笑得高興,自己便也淺淺笑了。

  當晚。

  許煙杪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他把自己記憶力所有關於屠龍術的知識抄錄下來,放進匣子裡,隨便在城外找了個土地埋下去。

  ——通常確實不開城門,但是,許煙杪到底是個侍中,還是皇帝寵臣。

  他很難得的,動用了權勢。

  【太平盛世不需要這個,但是等亂世了,百姓飢餓到要靠吃土維生,或許就是它重見天日的時候了。】

  ——百姓不一定識字,但也許他們會挖出來去送給識字的人。

  也許也不會。

  也許挖出來後,看到的人會直接燒了。也許也有可能對方學了屠龍術,顛覆腐朽的王朝。

  也許……甚至……連挖都不會被挖出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滄海桑田地埋藏。

  但是,終究是一個希望。

  許煙杪記住了這個地點,慢慢地回城。夜色很深了,城裡大多數地方都很安靜,只有那些明亮的樓里,鼓樂笙簫,喧闐震耳,男男女女的調笑聲,胭脂水粉的香氣伴隨著濃烈酒香,趕集似地擠出來。

  哪怕季歲經常打擊青樓,哪怕皇帝寵臣明擺著不喜青樓,哪怕京師風向是禁止青樓存在,但其他地方,依舊會光明正大地存在著這些地方,通宵達旦,歡笑盈門。

  這是時代的現況,個人無法改變,只有時代的洪流能衝垮它。

  許煙杪愈發沉默了。

  而在他離開不久,錦衣衛閃了出來,抬手去挖,將那匣子挖出來。

  旁邊突然伸出一隻手:「給本宮吧。」

  錦衣衛愣了一下,立刻把匣子交給太子。太子拍了拍匣上土,將它舉起來,對著月光看鎖眼:「真漂亮,真結實啊。」

  堅實的匣子在月光下暈著柔軟的異彩。

  錦衣衛詢問:「殿下可要火摺子?」

  太子漫不經心地抱著匣子在月光下走,似乎心不在焉:「嗯,來一個吧。」

  錦衣衛低頭去翻火摺子,再抬頭就看到太子抱著匣子,站在揚子江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激盪的揚子江浪。

  錦衣衛的聲音堪稱驚恐:「殿下!!!」

  太子側頭,對著他露齒一笑。雙手一松,那防水的匣子就落進江里,浪頭一滾,便恍惚不見了蹤影。

  「不!!!」

  錦衣衛衝過來,毫不猶豫就往下跳。

  錦衣衛這個軍職是有機會世襲的!他的兒子,他的孫子,世世代代都能當錦衣衛,都能往上爬。但如果王朝沒了,這些都沒了!

  揚子江的浪很大,每每感覺要追上那匣子時,浪流裹挾的泥沙又使它失去蹤影。江水一口一口地喝,江石一下一下地撞,奔騰咆吼的揚子江浪帶走了軍職世襲,世世代代當官的希望。

  錦衣衛狼狽地游上岸,水流從衣角處滴滴答答地流,手指蒼白而泛青。

  哪怕是許煙杪,這時候看神器,也只能看到【匣在揚子江中】,揚子江很大、很長,浪花很兇,河道很崎嶇。投入再多人力物力,也找不到一個匣子,只能等它意外上岸。

  太子拍打著自己瘸了的那條腿,像是在拍著皮鼓。

  他爹深恨著官員,那是根植於他爹心底,最根源,最本質的東西。一切動機,都起源於此。

  那他的根源是什麼呢?

  太子幽幽望著江水,記憶悠悠蕩蕩地回飄。

  十五歲那年,他輕敵冒進,致使他爹手下三員大將為了救他一死二傷,間接使得戰役失利。

  他爹把他打瘸,又半夜偷偷給他上藥。

  「憲兒,不要怪爹狠心。爹必須要給底下將士一個交代。」

  那三員大將的家人,還有他們手底下的士兵,需要一個交代。

  為這場戰役衝鋒陷陣,死傷無數的兵卒,需要一個交代。

  還有那些家人在常州,迫切希望能打贏,好把家人救出來的將士,需要一個交代。

  「還有常州那些百姓。」

  「還有我們被迫撤退後,投降了我們的城池的百姓。」

  「他們會比之前過得更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