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舅兄,使不得!」

  「陛下,使不得!」

  「舅兄,此事非你莫屬啊!」

  「陛下,臣才疏學淺,難以擔此重任!」

  「好了舅兄,再推下去就沒意思了。」

  「……」

  竇前丞相看了老皇帝一眼,站了起來,彎腰拍拍膝蓋上的灰塵,低聲問:「對地方大戶、富豪勛貴收稅這可不是簡單就能推行的事,你可有什麼想法?」

  大多數人會認為土地兼併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滅亡的根源,實際上,收不上稅才是。

  每個王朝到了末年,各地官員豪紳盤根錯節,各種偷稅漏稅想辦法不交稅,朝廷收不上稅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軍隊,沒有軍隊就沒辦法度過各方動盪。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天命所歸,上天眷顧,都是忽悠百姓的,老皇帝心裡一直清楚,他能當這個皇帝,並且能夠一直當下去,靠的就是他能指揮的士兵多。

  「山柏,你記不記得梁武帝?」

  竇前丞相稍微想了一下,立刻駭然:「陛下!你——這真的不行,國中情形還不到武帝那般惡劣時候,如今還是開國,若如武帝那般,不交稅的地方豪強直接抄家滅族,過於酷烈,到武帝末年,也差點壓不住民間的沸反盈天。」

  竇皇后端坐在一旁,隨著丈夫和兄長的探討,清晰且冷靜地回憶起與梁武帝相關的事情。

  那是一個比較罕見的時代,從梁太祖開國後,往下數第五任皇帝,就是梁武帝時期。

  經由前面幾個皇帝的積累,給他留下了充盈的府庫,助他成就盛世。但同時,也給他留下了大量豪族與被豪族兼併的土地。

  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當時的豪強居然可以自己鑄幣。而窮苦百姓只能用自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去換豪強手裡的錢幣。如果糧食不夠,只能賣地。而豪強,想有多少錢就有多少錢。

  這就導致梁朝才第五任皇帝,就進入了王朝末年才有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景象。

  好在,梁武帝有刀子。

  ——他直接任命酷吏。簡單粗暴地將豪強治罪,抄家滅族,抄出來的大量土地再重新分出去。輕易地緩解了土地兼併。而大多數王朝末年之所以沒辦法那麼做,就是因為皇帝已經指揮不太動軍隊了。

  而……天統大帝,他也有刀子。

  甚至作為開國皇帝,他的刀子是最硬最鋒利的。

  「陛下。」竇皇后難得插嘴,滿臉嚴肅:「陛下莫不是要動用酷吏?」

  回應她的是丈夫遲疑的眼神,以及斟酌詞句的神態。

  包廂里的氣氛古怪起來。

  一道聲音突然飄進來,興致勃勃,帶著格格不入的朝氣:【我知道啊!錦衣衛!!!】

  【那可是皇帝手底下知名的惡犬,想讓他咬誰就咬誰,想讓他造什麼罪名就能造什麼罪名!】

  有錦衣衛聽到這聲音,差點哭出來。

  我們沒有啊!我們忙著造假,偽裝自己消息靈通還來不及,哪有時間去羅織罪名。

  而錦衣衛指揮使卻是嘴角忍不住上翹。

  他一直擔心錦衣衛的定位,如果是為了搜集消息,成為皇帝監視天下的耳目,固然很好,但在權力上,未免有些單薄了。

  可是,酷吏不一樣。

  儘管酷吏大多數下場很不好,可他們活著的時候,一個個都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鼎盛時期,就連丞相都不敢輕易得罪。

  風光個二三十年再慘烈死去,和不功不過,平平安安過完一輩子,他寧願選前者。

  *

  竇皇后卻是一驚。

  而老皇帝已然高興起來。

  燈下黑啊!他都沒發現自己身邊已經有一群現成的酷吏人選了,只需要再加一些權力——比如錦衣衛原來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如今再允許他們把刑獄之事繞過憲司,專呈皇帝,並且,能夠直接逮捕、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對此無權過問。

  如此一來,完美的酷吏人選就出現了。

  至於對錦衣衛的限制,他也有了粗淺想法:再設立一個機構,用來監視錦衣衛。

  不過,現在先把錦衣衛轉型再說。

  「妹子你猜的沒錯,我確實想要重啟酷吏。」在竇皇后不贊同的目光中,老皇帝慷慨陳詞:「妹子你可還記得前朝天波年間,朝廷推行方田均稅之法——咱是後來建立新朝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法,是想要按土地肥瘠徵稅,且把田地土質分為五等,有錢人家肥沃田地多,多交稅,沒錢人家肥沃田地少,少交稅。然而,在此之前,咱一直以為那是惡政。」

  「這都是因為地方官員陽奉陰違,將山林歸納為當地百姓的旱地,將溪河水窪記作水田,也歸給百姓。使得他們承擔更多的賦稅,卻沒有多少田地。而真正田地多的富戶,其土地反而越量越少。」

  「但是倘若有酷吏,他們就很少敢這麼做了。」

  為什麼呢?因為酷吏可以不走流程,不講證據,直接把人下獄。如果等酷吏發現你這個地方政策好像不太對的時候,他不需要講證據、講流程,直接雷霆一擊,用下獄和殺人來震懾天下。

  而且,如果國庫告急的時候,只有酷吏能用非常手段搜刮財富。

  ——當然,酷吏有用,僅限於皇帝手裡有槍桿子的時候。沒有槍桿子,你人再暴虐也沒有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