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人擋了一下你遠房侄子的路,你遠房侄子就把人家打了一頓。】

  【別人還手,你遠房侄子直接把人打死餵狗,還能在外面大搖大擺,招搖過市?!】

  【嘖,真是好一個特權知縣。一手遮天。】

  【回頭科舉了,是不是寫一篇文章叫「我的知縣叔叔」,就能直接榜上有名?】

  「噗——」

  不少京官一聲噴笑就要衝出嗓子了,又拼盡全力壓下來,噎得嗓子火辣刺痛。

  「我的知縣叔叔」……小白澤說話真是有夠損的。這是直接往陛下肺管子上戳啊。

  老皇帝無聲地斜睨他們一眼。

  呵!天真。

  現在是幸災樂禍了,以許煙杪的性格,小心他翻著翻著就走神,給你們翻出來一個「我的侍郎叔叔」,「我的郎中父親」。到時候有你們哭的。

  【不過說到「我的知縣叔叔」,我記得之前我翻八卦時,有看到什麼「我的知府爺爺」?】

  其他京官:哈哈哈哈哈哈!居然真的能夠扯出其他人!

  不知道是哪個倒霉鬼哈哈哈哈哈哈!

  反正不會是我們,我們之中沒有地方官!

  【不過現在不算知府爺爺了,應該是「使君爺爺」。早成京官好多年了。】

  一眾京官:「……」

  尤其是在朝廷里任職某某使,並且有孫子的大臣們臉上表情一滯,瞪眼瞪得連皺紋都沒了。

  哪個使君?!

  哪個使的使君!你說清楚啊!

  這不是致仕官員的大逃殺嗎,怎麼還有我們京官的事兒啊!!!

  作者有話說:

  標題從大逃殺改成消消樂是因為標題不允許用大逃殺()

  *

  兄弟跟你心連心,你跟兄弟動腦筋(網絡梗)

  *

  女子起義那個,參考:

  天鳳元年,琅邪海曲有呂母者,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呂母怨宰,密聚客,規以報仇。母家素豐,資產數百萬,乃益釀醇酒,買刀劍衣服。少年來酤者,皆賒與之,視其乏者,輒假衣裳,不問多少。數年,財用稍盡,少年欲相與償之。呂母垂泣曰:「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少年壯其意,又素受恩,皆許諾。其中勇士自號猛虎,遂相聚得數十百人,因與呂母入海中,招合亡命,眾至數千。呂母自稱將軍,引兵還攻破海曲,執縣宰。諸吏叩頭為宰請。母曰:「吾子犯小罪,不當死,而為宰所殺。殺人當死,又何請乎?」遂斬之,以其首祭子冢,復還海中。

  ——《後漢書》

  【翻譯:王莽天鳳元年,琅邪郡海曲縣有個姓呂的老婦,她的兒子做縣吏,犯了小罪,縣宰判死罪殺了他。呂母怨恨縣宰,秘密聚集賓客,謀劃為兒子報仇。呂母家一直比較富裕,擁有數百萬資產,就釀製了許多的好酒,購置刀劍和衣物。年輕人來買酒,都讓他們賒帳,把酒送給他們,看到其中窮困的人,就借給他們衣物,從不問多少。幾年之後,她的財物慢慢耗光了,年輕人準備一起償還東西給她。呂母流著淚說:「我所以要厚待你們,不是要貪圖什麼好處,只是因為縣宰胡作非為,枉殺了我的兒子,我想為他報仇罷了。你們難道不肯可憐我嗎?」年輕人認為呂母的想法很豪壯,又一直得到呂母的厚待,都答應要為她報仇。其中的勇士自號猛虎的,於是聚集了百十來人,和呂母一起來到海上,又召集亡命之徒,隊伍壯大到數千人。呂母自稱將軍,帶兵回去攻下海曲縣,捉拿了縣宰。官吏們叩頭為縣宰求情恕罪。呂母說:「我兒子只犯下小罪,本不該送命,卻被縣宰殺死。殺人者應該償命,你們又為他求情恕罪做什麼?」於是就把縣宰殺了,並把他的首級送到墳上祭奠兒子,又回到了海上。】

  (參考這件事不代表起因經過動機結果完全一致)

  (翻譯取自網絡,原文已貼出在翻譯上方。)

  第156章 天統消消樂(六)

  老皇帝瞅了一眼這群「倒霉蛋」,大發慈悲:「起來吧。」

  跪了很久的京官和致仕官員連忙站起謝恩,僵硬的身體坐回椅子上,膝蓋處尖銳地傳遞著冰凍感覺,有人偷偷彎曲、伸展自己的腿腳,避免關節出現問題。

  不過職位是某某使的人,就沒有這個心思了。

  誰還管腿跪得麻不麻,膝蓋疼不疼啊!想想自己家裡有沒有糟心孫子,是不是許煙杪心聲里的倒霉蛋吧!

  採訪使們:糟!不會我家的吧?

  『我家那個草包孫子,不會是跑去欺男霸女了吧!』

  『我家孫子倒是精英,但該不會聰明勁兒沒用對地方吧?』

  『我家那不省心的確實打過人,對方的頭都被砸破了,手指也斷了兩根,但我沒有包庇啊!我賠了人家足足十兩銀子的醫藥費,還把那不省心的孫子關牢里關了三天。應該說的不是我吧?!』

  隨後,又有通政使從後腦勺僵硬到尾脊骨,直接把自己僵硬成一座冰雕。

  『不會是我吧?千萬不要是我啊!我好不容易爬到正三品這個位置的!』

  還有那些曾經有過被臨時差遣為兵備副使的官員心口起伏一下子就變大了。

  一個個心裡求神拜佛:跟我們沒關係吧?副使不過是一個破『副』使,何德何能被稱為使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