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外醫學交流簡史》

  *

  解瘡痘毒用白鴿卵一對,入竹筒封置廁中,半月取出,以卵白和辰砂三錢,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三豆飲下,令小兒服之。毒從大小便出,永不出痘,即出亦稀。

  ——《食鑒本草》

  *

  在尋求預防天花的漫長歲月里,有這樣一個富有說服力的故事。宋真宗(998—1022年)時,宰相王旦的幾個孩子均因天花夭折,後老年得子,名素,王旦很擔心幼兒再遭天花之害,四處招醫尋求防治之法,有人推薦四川峨眉山有神醫,能種痘免除天花,百不失一。王旦月後果然將這位醫師請到京城,醫師檢查了王素的身體後,即於次日為他種了痘,第7日小孩發燒,12天後種痘處即結痂。王素活到67歲也從未感染天花。這個生動的事例,雖然是數百年後一位曾為皇室子孫等種痘獲得成功的種痘專家朱純嘏追記的,清御纂並頒行之《醫宗金鑒》(1742年)也宗此觀點,但參考孫思邈接種膿血以防疣目、癤腫的方法,比孫氏晚300多年的峨眉山神醫用接種人痘膿汁以預防天花也就不是不可信的了。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在12世紀初已發明應用人痘接種法以預防天花的意見,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

  ——《中外醫學交流簡史》

  *

  1796年5月14日,詹納將從人手背上的牛痘膿皰中提取的淋巴液滴在一名少年兩臂上各長約2厘米的傷口中。沒過多久,少年就出現了牛痘症狀並病倒了。隨後他很快復原,並被植入天花病毒,身體卻沒有任何反應。由此,詹納更加確信牛痘可預防天花。之後,詹納又繼續對23人進行實驗,將研究結果寫成論文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在1798年正式出版。然而,一部分宗教界和醫學界人士卻反對牛痘法。有人主張,攻克上帝為懲罰人類而降下的傳染病是對神的冒瀆。另一方面,人們對「牛的膿皰放入人體內」這一事實十分反感,這種反感不斷擴散,甚至出現了接種牛痘就會變成牛的謠言。當時英國施行的還是人痘法:通過接種已感染天花病人的膿皰來預防天花。

  由於與人痘法相比,牛痘法的感染更加輕微,過程更為安全,所以在遭受無數反對的情況下,牛痘法還是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推廣。

  ——《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

  *

  種痘法從最初引進中國以後曾消失過兩次。兩次都是重新再由Luconia(呂宋島)傳來。

  ……

  牛痘疫苗供給如此頻繁中斷,原因是什麼?前面已經提到,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長時間安全地保存牛痘疫苗,而只能通過用人體保菌的方法來保存和傳遞,所以在一定的時限內,如果沒有牛痘接種者和活著的牛痘菌(痘漿),牛痘疫苗就會中斷。如果天花不繼續流行,人們對天花的關注就會降低,接種者自然也會減少。另外,故意製造的關於種痘醫師的謠言以及對牛痘本身的迷信(將牛痘種到人身上會留下遺毒的傳言),都會使接種者減少。特別是中國傳統人痘接種師因牛痘法的盛行,將導致飯碗被砸,故對牛痘法更是堅決反對。

  ——《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

  *

  除此之外,在《引痘略》中還加入了五行思想和氣論的內容。歐洲曾出現過如何解釋將牛的膿皰移植於人體內的這一難題,中國同樣如此。邱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牛在五行中屬土,人的五臟中的脾臟也屬土,故牛與人的脾臟屬於同氣的理論,反駁了一般人認為的牛和人屬於不同氣的主張

  ——《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

  *

  1810年,行商代表伍秉鑒、潘有度、盧觀恆出資白銀3000兩,免費提供牛痘接種,並向接種者給予報酬(果金),使得接種者源源不斷地前往接種牛痘。免費接種及附贈報酬,成為貧苦階層參與牛痘接種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牛痘疫苗也藉此得到穩定保存。

  ——《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

  【順便,我想到用錢的時候,還沒看到這裡()】

  【果然,利益是永遠的第一動力,想要推廣什麼,砸錢肯定能推。】

  *

  第145章 今謝氏洛水遠赴海外,歷時二載,得回神種。大功!封洛縣縣侯

  牛痘是牛患的一種輕度天花。

  想要實行牛痘法,還得找到患天花的牛。好在這並不難找。

  除此以外,老皇帝還召集天下有名醫者,共商預防天花,這件事的威力……怎麼說呢,一位醫者已經八十多了,他家小孩怕他舟車勞頓,人直接沒了,想要為他回絕官府,這位醫者表示,就是抬,也要讓人把他抬到京師!

  全天下的醫者:通通給我滾開,光宗耀祖就在今天了!

  前晉王妃卯九州也進了皇宮,與其他醫者一同翻閱那本古籍,商量人痘和牛痘的可行性。

  最後商討出來的結果是:「牛痘確實優於人痘,然而牛痘不能亂種,地域、氣候、時辰,乃至提供牛痘的人的身體情形,都會影響療效。」

  他們舉了粵東地區舉例。

  粵地卑濕,人多得瘋疾,假如從此種人身上獲取牛痘,注入他人體內,為害不淺。

  對此,卯九州提出:「切勿著急種痘,此本古籍還需完善。」

  許煙杪坐在旁邊,全程的讚嘆聲就沒停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