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考場上頓時哀鴻遍野。不少人都還沒寫完,面色煞白。

  老皇帝平靜地道:「丞相及六部尚書先審卷,餘下未完成者,由錦衣衛依次檢查,若是因內容過多,可額外延長時限;若是剛起個頭,或是僅寫了十數列,便……」

  老皇帝想到了蒙蠻的挑釁,突然蹦出一個想法:「去外頭扎馬步,三品以上,半個時辰;四品以下,三刻鐘;九品以下,一刻鐘。」

  不少官員蔫頭蔫腦地走出去,其中還真有正二品官員。

  「看什麼看!」左軍都督僉事捏緊拳頭,揮舞著手臂。

  沒見過文化課不過關的武將啊!

  官員們也不敢得罪這個混不吝的大老粗,連忙避開視線,左軍都督僉事用力哼一聲,大搖大擺出去……蹲馬步。

  六部尚書迅速開始批改巡遊總結,關於許煙杪那份卻是直接呈上皇帝案頭。未免其懷疑,同樣放上去的還有幾十份,好像它只是夾在其中平平無奇的一份。

  老皇帝忍耐了幾份平庸的總結,粗略掃過裡面平庸的意見,手下飛動,終於讓他等來了許煙杪的那一份。

  同一時刻,盯著這邊的許煙杪心聲響起:【終於到我了,可惡,怎麼恰恰好是皇帝改的。如果是我們這一部的尚書改的,說不定能放寬一下要求呢?】

  吏部尚書納悶不已。

  他好說話這件事,已經傳到小官耳朵里了嗎?還是只有許煙杪知曉?

  一邊納悶,一邊掃了一眼手底下的一份總結。然後迅速批了個丙,放到通過的那邊。

  如果是在現代,只怕要在旁邊標上一行字:字體寫得還行,加十分;字數寫了不少,雖然內容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但也能給個三十分吧;書寫格式正確,給個十分;看了看,卷面沒有塗改痕跡,也給它算五分,還有五分,差不多就行了——55分的卷子,大筆一揮,大方給了個60。

  吏部尚書一邊批改,一邊豎起耳朵聽,看看能不能聽出來許煙杪透露自己的卷子內容。

  【也不知道給不給過……應該給吧?畢竟那一招特別有用,別說一戰了,二戰有坦克,這玩意也照樣搬上戰場,只不過沒有一戰那麼出彩,效果那麼大。】

  百官……尤其是武將們渾身燥熱,激動不已。

  所以到底是什麼!對付騎兵的利器到底是什麼。

  「許煙杪。」上首皇帝叫人了。

  經過錦衣衛告知,許煙杪連忙站起身,小跑到前面:「陛下,臣在此。」

  老皇帝抖了抖手裡的卷子:「卷子上還是不夠詳細,你來說一說,這圍柵式鐵絲網和蛇腹式鐵絲網具體是什麼?」

  作者有話說:

  伸大拇指是有的,就是朝代比較近:

  鄧九公聽到這裡,不由得端起杯來,一飲而盡,又伸了一個大拇指頭,說道:「高!」

  ——《兒女英雄傳》創作於清朝道光年間

  *

  比試這個,參考自:

  帝在位,有虜使至,稱善飲,有司推能伴飲者,得一武弁,猶恐不勝。上令廷臣自薦,狀元曾棨請往。上問卿量幾何?對曰:無論量,但當陪過此虜。及往,三人默飲終日,虜使已酣,武人亦潦倒,惟曾棨爽然,復命。上笑曰:無論文字,此酒量豈非大明狀元耶?賜以內醞甚厚。

  ——《明朝小史》

  【非正史,《明朝小史)十八卷,明呂毖撰。呂毖,字貞九,太倉人,諸生。是書分洪武、永樂以迄天啟、崇禎、弘光等紀。記各朝遺事,標立題目,以事系題。書中有些篇近似小說,多有不經之語。但記明太祖「中原傳檄」為明史所不載。崇禎紀之各府州錢糧、諸番國風土,及弘光紀史可法南中復書等可供考史之資鑒。著者史識不高,頗少剪裁,但據傳聞,然亦存當日史事。是書成於清順治初年(出自百度百科)】

  *

  扎馬步的懲罰參考自明朝大臣不上朝,被罰運石灰:

  乙卯,太宗文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蔡震祭長陵,上以朝官少命錦衣衛鴻臚寺按門籍點閱之,文武官不至者一千一百一十八員。奏上,得旨:此輩不畏禮法,懶惰朝參,當治以罪,姑從輕處之。三品以上者,運灰五千斤;四品以下者,三千斤;九品以下者,一千五百斤;有病者,仍查驗以聞。

  獨英國公張懋以自請罪免罰,已而,錦衣衛、鴻臚寺以患病、病痊及無病者名上,上以注病者多不實,姑宥之,病痊及無病者俱運灰如例。

  ——《明實錄憲宗實錄》

  【翻譯:一千多個人不來上朝,被罰去搬灰,三品以上,搬五千斤,四品以下,三千斤,九品以下,一千五百斤。】

  *

  搬灰都有了,扎個馬步豈不是很合理?()

  *

  第65章 道德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許煙杪想了想:「陛下,光用說的可能不太清楚,可否讓臣指揮一隊步兵?再由一隊騎兵進攻?」

  大夏能做出鐵絲。軍隊裝備里就有鋼絲連環甲。

  所以,很快,工部那邊就送來了許煙杪需要的鐵絲網。

  ——移動式蛇腹形鐵絲網。

  顧名思義,是一種捲起來,既像蛇腹又像圓筒的鐵絲網。這個形態的鐵絲網不需要植樁,機動性十分強大。

  老皇帝踱步過來看兩眼,挑眉:「還有鉤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