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家人對視一眼,齊齊作揖:「多謝陛下。」但是,那距離,能在禮節內拉多遠,就拉多遠。

  老皇帝足足反應了十個呼吸,才反應過來,這些人是在警戒他。

  老皇帝:「……」

  算了。有敬畏總比沒敬畏好,是吧,姓許的?

  *

  閃電劃破天際,雷霆轟鳴過烏黑天際,大雨傾盆而下。

  轉眼,就到了十一月。

  此時,永昌侯站在大船上,帶著水師前往倭國。

  攻打倭國這事,讓很多水師都百思不得其解。

  那樣一個貧瘠的地方,聽說還時不時刮邪風,地龍翻身,又遠又窮,對大夏也沒什麼威脅,攻打下來又有什麼用?

  難道大夏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了?連乞丐手裡那一文錢都要搶過來?

  永昌侯沒有和這些水師說什麼島上有金礦銀礦。第一,人多眼雜,第二,讓他們知道了,萬一急功冒進,損失的可是大夏的實力。

  五萬大夏水軍並二百艘軍艦齊至倭國海岸,直接嚇懵了倭人。

  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碰到過戰爭了,平時他們就是坐坐小船,去大夏打打秋風,上岸搶點小漁民,搶完就跑,哪裡見過這種陣仗。

  倭島邊沿的城市裡亂成一團,倭語四處響起——

  「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是大夏的兵嗎?」

  「大夏怎麼突然對我們用兵了!我們什麼也沒幹啊!」

  至於倭寇什麼的!不就是殺了一些漁民!至於嗎?!

  「轟——」

  有倭人茫然:「什麼聲……」

  有若平地一聲驚雷,他驚疑不定地抬頭,烏蒙蒙的天空中,一個又一個炮彈向著城內打進來,在他瞳孔里由小變大。

  面上驚懼越來越明顯。

  「轟隆隆隆——」

  雷聲滾滾。

  炮彈驚砸,炸響煙塵,人畜短暫的嘶鳴後,皆化作城中累累屍首,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血腥氣。

  戰爭,打響了。

  另一邊,老皇帝下令調轉行在前進方向。

  出來巡視一年,該回京了。

  那些有幸沒有被巡視到的縣令、府官眼睛錚一下亮起來,私底下都是抱頭痛哭。

  結束了!

  終於結束了!

  再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哪裡做得不好,被陛下盯上了!

  作者有話說:

  關於孔家,有好有壞吧,不能以偏概全。

  比如有率先剃頭的孔家人:

  【會同曲阜縣縣世職知縣孔胤淳、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孔胤鈺、顏紹緒、曾聞達、仲子陛,署四氏學教授王世祿、學錄孔聞然、尼山書院學錄孔興榮、洙泗書院學錄孔尚澄,並督令屬官管勾田伸、司樂陳永安、典籍桂存正、書寫田世旺、奏差陳裔遠、知印張應登、伴官楊元肇、廟戶陳三友、佃戶楊元祥等,遵奉聖諭,俱各剃頭訖。

  ——《上剃頭奏稿》】

  *

  也有拼死求廢除剃髮令的孔家人:

  令下,陝西道孔文驃奏曰:「臣家宗子衍聖公孔允植,已率四世子孫告之祖廟,俱遵令訖。但念先聖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者,莫要於冠服,先聖之章甫縫掖,子孫世世守之,是以自漢迄明,制度雖各有損益,獨臣家服制,三千年未改。今一旦變更,恐於崇儒重道之典未有盡也。應否蓄,以復先世衣冠?」

  得旨:「嚴旨,違者無赦。孔文驃奏求蓄,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旨,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

  ——《發史》

  *

  第64章 求求你!欺君吧!

  【啥???】

  【休息都不讓休息,下午剛回來,晚上就要上晚朝。】

  【老皇帝沒毛病吧?】

  行在剛停在京師,在老皇帝宣布大家別回家了,先來開個朝會做個工作總結,整個朝堂都寂靜的時候,唯有一道心聲,十分之……突兀。

  本來還在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次突擊檢查非常完美的老皇帝,臉一下子就黑了。

  他盯著下面的大臣看,語氣陰森:「思來想去,舟車勞頓的,朕沒讓你們好好休息一下,實在是很不應該,晚朝的事,不如還是算了吧?」

  【好耶!!!!】

  京官們臉上冷汗一瞬間就掉了下來。

  老皇帝皮笑肉不笑:「眾位愛卿覺得如何?」

  竇丞相併未跟著出行,沒有發言權,太子又很懶散,作為六部中領頭的吏部,吏部尚書硬著頭皮跨出列:「臣覺得,陛下所言甚是。前不久天下已定三十餘年,掃清的寰宇其中又生魑魅魍魎,天子巡視鎮壓,如今正是需要趁熱打鐵的時候,怎能為一己之私,罔顧萬民。」

  瞧瞧!這話說得多好聽啊!

  許煙杪大為震驚。

  【這就是別人能當尚書,而我只能當司務的原因嗎!】

  【卷!就硬卷!】

  【團建回來都不下班,連夜開個會是吧!】

  吏部尚書微微低頭,舉起手中笏板,嘴角微抽。

  誰不想好好在家裡休息,但……皇帝最大。

  老皇帝裝模作樣:「這……不太好吧,你們也很累的。」

  【知道不好你還要提——哎呦!】

  兵部司務一腳踩在許煙杪腳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