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次出現七步成詩的典故,是在《世說新語》里,這已經是南朝的時候了。離魏還隔了個晉。

  *

  說五方逐魔鬼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

  束魔鬼於真文

  ——《上清靈寶大法 》

  【這兩個是上一章的,昨天忘記放了】

  *

  第54章 又來騙朕的錢?!

  老皇帝準備明日離開山海關了。

  就在這時,丞相那邊送來一份表文,請示如何批示。

  「倭國請求本次回國的貢道,走山東登州,不走寧波?與高麗貢使同行?」

  好像沒什麼問題?

  老皇帝思考過後,大筆一揮——

  准!

  再往下看,是倭國使臣親筆寫的一封信,用的華夏文字。

  老皇帝懶洋洋地抬眉,慢慢看完。

  信的內容大概是用三千字描寫了中華有多地大物博,大夏被他治理得有多好,人民多麼安居樂業,自己有多尊重他這個皇帝。

  再用三千字述苦,說倭國那邊多窮多苦寒,連肉都吃不上,哪怕是他們的幕府將軍,一頓飯只吃一碗米飯,一份大醬湯,一塊醃蘿蔔而已。

  最後用五百字情真意切的申請,請求大夏能夠允許他們多來朝貢幾次。

  老皇帝神色古怪起來。

  現在大多數國家的朝貢是一年一貢。

  但有些國家,比如高麗,一年來個三四次,有時候一年還會來五六次。皇帝的生日來一次,皇太子的生日來一次,過年來一次,平時夏朝有什麼大事,也來一次,有時候沒什麼事,還想來一次。

  倭國……是想學高麗?

  「來人,招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一來,老皇帝就問他要過往倭國進貢的禮單。

  「回陛下,約莫是一些刀槍盔甲,瑪瑙、水晶,以及一些灑金、描金家具。唔……還有牛皮和馬匹。」

  禮部尚書特別了解皇帝,稍一思忖,補了一句:「刀槍和劍這些,通常是各一百把,鎧甲就一領,瑪瑙是尋常大小,二十塊,水晶數珠,家具各自數量……少則一件,多則二三件,牛皮若干,馬匹約莫三四匹。」

  何止不多,可以說是禮薄了。

  但這也是大夏主動要求的,【天】【朝】上國,也不貪四夷那點子錢,每年讓他們上供一些土特產就夠了。

  老皇帝在膝蓋上點了好幾下手指,自言自語:「看來窮是真的窮。」

  禮部尚書繼續匯報:「國朝回賜,通常是綾羅綢緞一二十匹,國王及使臣,全套衣衫靴襪各一套。國王賜白銀一二百兩,使臣共賜銅錢一萬文。」

  老皇帝微微頷首:「也不算多。如此,多來一二次,國庫也給得起。」

  便在表文上批示:允。帝與太子之壽宴,及元日,一年三次,足矣。

  禮部尚書好奇:「陛下怎麼突然……」

  剛批完一二斤公文,丞相的表文是最後一份,老皇帝招手,隨行小太監便把疊好的熱毛巾端來,敷在皇帝眼睛上。

  「倭國請求能多來幾次朝貢。」

  ——也就是打秋風。

  大夏天子閉上眼靠著椅背,不緊不慢地說:「大夏與倭國一衣帶水,我為萬邦之主,豈可不拯?一不必管理其國內政,二不必帶其富起,不過是多些金銀賞賜罷了。」

  還有一層,皇帝沒說,但禮部尚書也知曉。

  那些小國靠著朝貢生存,不止錢財,還有大國的撐腰。敵國想要打你,也得掂量兩下主人是誰。

  所以,倘若那些小國哪日膽敢不敬,拒其朝貢便是。

  ——有時候朝貢也是拿捏周邊小國的一個方式。

  老皇帝又感慨:「而且,那倭人實在太貧窮了,聽聞他們連肉都吃不上。」

  禮部尚書有些驚訝:「這麼窮嗎?怪不得長得不高。」

  「是啊,聽聞他們的國王還不許他們捕魚,平時只能吃大豆製成的食物……就連將軍,吃食都只有米飯、醬湯和醃蘿蔔。」

  聽老皇帝說完,禮部尚書的同情心簡直拉滿:「既然如此,臣吩咐一下禮部,往後倭國來使,多給予一些照顧。」

  出使大夏,可能是這些使臣一年到頭難得吃到肉的時候了。

  真是太慘了。

  老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既然大夏是宗主國,底下小弟能拉拔一下就拉拔一下吧。

  *

  老皇帝決定巡視一番遼東都司,於是,行在出了山海關,一路往東北去,一路巡查。

  約莫一個半月,到達復州衛附近時,巧合碰到了回程的倭國使團。

  老皇帝念及他們之前的賣慘,特意叫了使團過來詢問情形。

  倭國正副使皆是禪僧,不過不是尋常僧人,而是可以插手世俗政權,為幕府內治顧問機構的僧人。

  是以,對方一見皇帝,行的不是佛教禮節,而是世俗禮節,口稱:「臣拜見大夏天統皇帝。」

  老皇帝親切地問他們:「在中原過得可還好?」

  那正使禪僧便答:「甚好,謝陛下關懷。」

  老皇帝又問了吃住,正副使回答都好,使團里其他倭人更是激動表示,這邊的肉真是太多了,豬肉和雞肉特別好吃,馬肉他們以前更是吃都沒吃過。

  一個個接連表示:「感謝大夏天統皇帝的慷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