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到家,卻只有李重山一人迎了出來。

  「娘和嫣嫣呢?」月笙幫著把牛草送進後院,出來還是沒見著陳秀雲和嫣嫣,便問了李重山。

  「下午去關雞籠時,娘發現又有隻母雞在抱窩,她和嫣嫣出去買雞蛋了。」

  月笙一聽就高興了,「真的?我看這麼多天都沒動靜了,還以為不會再有母雞抱窩了呢。」

  家裡如今就只剩下一公三母共四隻雞了,確實有些太少了。做魚丸、炸小魚都少不了雞蛋,多養些雞,他們就能少從外邊買些,自己吃起來也沒那麼心疼。

  「又有母雞抱窩了呀,之前那一窩還有多久穿?」李輕舟也在一旁插話。

  母雞孵蛋一般要二十一天左右,月笙在心裡回想了下上蛋的日子,默默算了算才答:「應當還有五六日就該破殼了,也不知道能穿多少個呢。」

  「雞蛋不都是在公雞多的人家買回來的,按理說應該不會差。這幾日我再重新搭個雞圈,到時候好養小雞。」

  「那你順便把豬圈也搭了吧,一晃也該滿月了,差不多能捉回來了。」

  江大柱養的母豬正月二十三下了窩小豬,一共十一隻,最後活了九隻。江大柱跟月笙說了,等滿月之後再劁,到時候他們再捉回來養著。

  「成,我明個兒就拖些石頭和黃泥回來,就挨著牛棚壘個豬圈。」

  沒多久陳秀雲就和嫣嫣回來了,還帶著二十枚雞蛋。回來後也沒多耽擱,就和月笙去了後院上蛋。

  抱窩的那隻母雞正臥在它們平日裡下蛋的那個窩裡,得把它移出來放到藍子裡才行。母雞很兇,月笙一靠近,它就張開了頸毛,撒開翅膀,作勢要啄人。

  「你小心著點,別被啄了。」陳秀雲把挑出來的十六枚雞蛋碼在鋪好干稻草的籃子裡,瞟見母雞的凶樣,小聲提醒月笙。

  月笙點點頭,小心翼翼地靠近,迅速伸手抓住了母雞的翅膀,惹得母雞「咯咯」直叫,腳也胡亂撲騰。

  「這下面還有兩個蛋呢。」提起母雞,月笙才發現雞窩裡還有兩枚雞蛋,摸起來熱乎乎的。

  「今兒下午的雞蛋還沒撿呢,也拿過來一起孵著吧。」

  安頓好這隻剛開始窩的母雞後,月笙和陳秀雲又給前一隻餵了些谷糠和水,才回了前院兒。

  第二日一早,趁著李輕舟他們還在處理魚肉,月笙就開始著手蒸蒿子飯。

  這種蒿子直接吃是有些微苦的,得先用水焯過一遍才行。焯完蒿子,月笙又把昨天掐的蕨菜和香椿也焯了,蕨菜等會兒切點臘肉一炒,香椿則直接涼拌,也用不著準備別的菜了。

  所有野菜都焯好之後,月笙才淘了米煮上,不用煮干,一開就舀出來瀝上。然後把切碎的蒿子、肥肉丁、玉米面和米拌勻,加鹽調味後裝進甑子蒸上就行,估摸著等魚丸煮好正好能吃。

  蒿子嫩生,蒸出的飯也香軟。再配上蕨菜炒臘肉、涼拌香椿、涼拌魚腥草、煮鳥蛋和甜米湯,一頓早飯就能吃得滿足。

  五日後,第一窩小雞果然開始破殼。過了三日,穿出了十二隻小雞兩隻小鴨。

  最後只剩下兩枚雞蛋一直沒動靜,月笙放在水盆里試了試。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晃動,「這兩個是沒用了。」

  李輕舟雖也覺得有些可惜,不過這樣的結果他也很滿意,個個都能成功破殼原本就不易實現。他把已經破殼的小雞一隻只撿到糠篩里,對月笙說:「只剩兩個,已經很不錯了。」

  月笙看著十來只毛茸茸,啾啾直叫的小雞和小鴨,又高興起來,「也是,我看穿出來的這些還挺有勁兒呢,趕緊拿艾草熏一熏了放進籠子裡,讓母雞帶著。」

  說完,月笙就拿了把干艾草過來點燃。李輕舟把裝著小雞小鴨的糠篩高高舉起,方便月笙拿艾草熏。

  熏完之後,李輕舟就立即把小雞小鴨放進了新搭的雞圈。受了驚嚇的小雞小鴨唧唧叫著靠近了母雞,被母雞護在羽翼下。李輕舟又給食槽里添了些用水拌好的谷糠和粗玉米面,見母雞領著一群小的,啄得歡快才和月笙放心離開。

  三月初五下午,李輕舟和月笙趕著牛車去了青山村江大柱家。昨天江大柱特意來月笙攤子上說了,留的小豬已經劁了養好傷,讓他們抽個時間捉回去。

  因為江大柱他們要在鋪子裡等錦書散學了才會回去,所以李輕舟他們走得也晚。到了江家,江大柱他們也都已經回來。

  「你們來了。」何芳蘭笑著接過月笙提在手裡的兩尾魚和一捆香椿。「怎地又帶東西來,家裡都有呢,不用往家裡帶。」

  「我們天天都弄,也吃不完那麼多,過來就順帶些。」

  江大柱則和錦書樂呵呵地圍著大黑轉悠:「你們這水牛養得挺好,費了不少心思吧?」

  李輕舟把錦書抱起放到牛背上坐著,「也還好,大黑脾性好,什麼草都吃也不挑。我們每日牽著去外邊吃吃草泡泡水,也費不了什麼事兒。」

  「什麼時候出門定了沒?」江大柱又問。

  「定了,這個月二十七。」

  時候不早,月笙他們只喝了杯茶,和江大柱夫婦說了會兒話,就去了後院捉豬仔。

  小豬仔已經和母豬分欄,圈裡就只有三隻小豬仔,正窩在角落睡得香。肚皮一鼓一鼓的,發出小小的呼嚕聲。豬圈裡收拾的很乾淨,下面墊了一層青草,幾隻小豬還是白白胖胖的,看著就讓人心生喜愛。




章節目錄